
名 著 和 我
文 | 小 柯
或许,和许多人所不同,我所接触到的名著,很多是通过收录机、电影以及电视剧,而不是纸质书。
之于这一点,如今回想起来,总是令人无奈,又有点奇怪,又多了一份遗憾。
譬如《红楼梦》,少年时就是陆陆续续收听的广播连续剧。有时贪玩,有时回家晚点,所以,总听的不怎么衔接。
那时候,也听单田芳的评书,七零八落地乱听一气,也不成系统。《薛仁贵征西》也听过一些。真正拿到纸质书来读,是有一年夏天,四叔从兰州回来休假,带回来一箱书。
那是他从地摊上淘回来的。四叔虽然所接受到的教育不高,却喜欢读书。因了他的这个爱好,我们有眼福,得以一本接一本地阅读那些书籍。

堂妹学习一直很好,一贯担任着班长,三好学生的奖状贴了一墙。她也会管理这些书,一次不会借出超过三本书,读完了,再去换。
但是,即使家有这样的好“管家”,等到四叔一家迁去兰州时,书已不再是一箱子,一些借出去的书,收不回来,徒留一份缺憾。
有些名著,被拍成了电影/视剧,只要有机会,就看看,没机会,便作罢。
如今,细想一下,也是比较奇幻,当年对阅读没有那么饥渴的需求,倒是对学习必须的《新华字典》之类的工具书比较上心。利用星期天,徒步近一个小时,前往县城的新华书店,一问,得知所带的钱不够。也不气馁,又扭头往家赶,一路想着回家拿足钱,今天无论如何也要买回字典。
走到半路,遇到进城的母亲和姐姐,三人一见面,还没说话,先各自笑上了。于是,一起进城,买好字典,置办好母亲需要给家里采购的物品,再一起回家。
那时候,劲头真足。

也没多少条件接触外国名著。我们几个,却对大舅家的小人书格外青睐。每次去大舅家,总是不厌其烦地翻看那些小人书,临回家,还不忘顺几本回家。那可是表哥们的最爱,故而,每次,大表哥总记得叮嘱我们,看就看,不要拿走啊。
他要画画,也不能总盯着我们,于是,趁着他不注意,被我们看入眼的小人书,便又少了几本。待表哥自己发觉时,它们已在我们床头、书桌上啦。
呵呵,当年这种和表哥“斗智斗勇”的情景,如今每每想起,令人忍俊不禁。
人啊,在正当学习时,就该认真学习,积累底蕴,如此,才能夯实基础,为将来的奋发打下坚实的底座,他日,才好起高楼建大厦。很多人明白得太晚,醒悟得也晚,而光阴早已一去不复往,无法重来。
我也是明白得比较晚的一个人,所以,如今才要补充营养,加加养料呢。
而学习,无处不在。
-作者简介-
小柯,甘肃天水人,现居江苏。个人微信平台:小柯天地(yftd201666)。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