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语言暴力】(随笔)
文/张全德(江苏)
六月一日,儿童们自己的节日。他(她)是祖国的花朵,社会的未来与希望。关心幼儿教育是社会的责任,首先要从成年人做起,从家庭做起,从父母做起。╱作者
经常在媒体上听闻家庭虐童报导,这是有形的伤害。而语言暴力(注:下同)却是父母绝对的天赋。因为表面的伤痕是可以看得见的,而内心的伤害是无形的,甚至是终生的。
在家里经常被父母责骂的孩子经常出现性格缺陷,表现为有“自卑、抑郁”、“冷酷”、“暴躁”。
一位伟人曾说过:侮辱和漫骂绝不是战斗。对待敌者不能这样,对自己的孩子更不能如此。使用暴力是一种无能的表现。
对待孩子不能处处都站在家长、父母、师长的角度及高度的位置,永远把子女当成“孩子”、未成年人。如果把自己处于朋友、同事的角度及位置,你会使用暴力吗?你敢使用暴力吗?
摒弃封建、现代糟粕,汲取精华养液,提高自身修养。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不打不成才”、棍棒之下出孝子”,等教子陋习必须根除。“从小看大,三岁看老”的说法虽不确切,但确反映了家庭教育的环境气氛及婴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要不使用暴力,父母的道德修养及文化素质显得极其重要。早先,父母识字的很少或文盲,因家风很正、族训严谨、代代相传,也培养出很多人才。现在人文化水平高了,遗了家风、弃了祖训、添了“洋”气、多了俗气,怎有底气教育自己的子女!黔驴技穷,只好行使“权力”、动用“家法”,殴打漫骂之能事。“打铁还需自身硬”,身为父母者,你小时候对父母的此类做法害怕吗、恐惧吗、厌倦吗、叛逆吗?
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暴力,只有家长才有这种“权力”,把自己生养的孩子认为是私有财产,可以自行处置。父母对孩子的暴力也是一种违法,要加强法律意识,保护未成年人,使其身、心都能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