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央提出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以来,我国首部汽车产业新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长春国际汽车城规划(2020-2035年)》于2月12日获吉林省政府批准。
根据规划:长春国际汽车城将以一汽集团为龙头,以红旗绿色智能小镇为重点,全面打造世界级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研发、生产和后市场服务基地、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总面积为471平方公里。核心区包括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绿园区西新工业集中区、朝阳经济开发区部分区域、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部分区域,拓展区包括公主岭市大岭镇、范家屯镇。主导产业为汽车整车、汽车零部件和汽车服务业。到2025年,力争板块内汽车产业总产值突破8000亿元。
作为长春国际汽车城核心区板块之一,绿园西新工业集中区地处核心区和拓展区之间,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势必为西新工业集中区带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期。未来五年,西新工业集中区将大力承载汽车零部件产业和汽车服务业项目,同步享受主板块的产业政策倾斜、债券资金倾斜、土地指标倾斜、基础设施倾斜、干部人才倾斜,进入新一轮产业项目集聚、综合产能提档、园区管理升级、税收贡献提升,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集聚发展期。
西新把强烈的机遇意识体现在先行一步的实际行动上,扛起责任担当,拿出真招实策,在谋划改革发展思路上下功夫,在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功夫,在释放发展活力上下功夫,力争借助国际汽车城的辐射带动作用,全方位发展高质量汽车零部件产业、汽车IT以及生产性服务业,推动集中区新一轮振兴发展。同时积极探索“四借、四高”工作举措,充分发挥优势,加快补齐短板,带动新能源、农产品、商服休闲三大产业带同步发展,形成产业集聚化、产城一体化、现代农业商业化,实现西新“两区一镇”(西新工业集中区、皓月产业园区、西新镇)全域经济裂变、乡村发展锐变、社会稳定质变、城镇面貌蜕变、生态环境蝶变、社会民生聚变。
——借力推进,做到高起点规划。借助国家级开发区资源和平台优势,结合园区实际,明确招商主攻方向,确定重点领域,开展联合招商,加强信息共享,建立企业名录,引进高新产业。依托合作开发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项目,通过企业孵化器引进新型汽车科技企业落户园区,并逐步形成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聚。按照长春国际汽车城整体战略部署,以2020年空间规划调整为契机,高标准规划,谋划打造现代化国际汽车产业配套工业园区。
——借梯上楼,做到高质量发展。借助集中区地处国际汽车城核心区和拓展区过度区域的地缘优势,加快推动工业项目建设,盘活存量、做优增量,增强产业项目发展后劲。通过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点位布局,推动园区现有企业转型升级,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实现科技化、智能化、生态化。紧紧依托一汽集团和汽开区的辐射和带动,大力发展汽车配套产业,重点开发汽车内饰件、附件系统、转向及传动系统、多能源动力总成系统等核心技术项目,积极引进机器人制造、汽车电子、新能源汽车等核心配套企业,逐步完善汽车配套产业链条,提高本地零部件企业配套能力和整体配套水平。
——借智作为,做到高效能服务。充分利用长春国际汽车城大平台的资源联合功能,借助汽开区资源优势,抓住盯紧一汽新车型、改组车型所需配套产品信息,跟踪大型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投资动向,以超常举措“贴近靠实、攀高结贵”,力争多引进战略投资者和龙头项目,带动汽车零部件产业向集中区落位,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加快推动配套服务区建设,探索合作管理机制,强化服务意识,积极营造“安商、扶商”的良好发展环境,确保项目引进来、落得下,顺利开工建设和投产达产,努力实现园区与投资者双赢。
——借足先行,做到高品质管理。以一级配套为重点,推动二级、三级配套商围绕一级配套建厂扩能,同时,引入外埠配套企业。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逐步释放园区北部空间并向西部拓展空间,最终与合心镇、经开区连片,释放其区域内更大的可利用空间,做大做强整体绿园区西部“两车”配套战略谋划,吸引更多企业落户绿园。探索人才选拔聘用机制,将有知识、有才干、能管理、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充实到管理一线,培养建立一支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干部队伍。
到2025年,集中区工业总产值力争达到208亿,税收12亿,实现三产主营业务收入55亿元,区内从业人员达到3万人。新增核心供应商2户,A级供应商5户,引进战略投资者1个或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2个,引进投资亿元以上项目3个,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5个。
编辑:张凤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