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东沟赋
秋 思
(此赋已收录山西晋城《谁不说俺泽州好》一书)
夫尧舜肇端,天下九州,冀州分野,泽州之归属也(1)。北依上党、南邻中原、东眺冀鲁,西望洛阳。古有冀南雄镇,富庶泽润天下;史称河东屏翰(2),形胜独耀太行。州藏古今,舜耕历山获泽;人文厚积,大禹丹河治水。夏汤伐桀章山,妇孺皆知;商汤求雨桑林,造福苍生。然大东沟于泽州辖下,历史亦久远矣(3)。
市井辐辏,村舍聚集,大东沟自古为镇焉。毗邻晋城,交通四处通达;交界沁水,商贸三晋遐迩。丘陵枕覆,黄土呈波浪之状;沟谷相连,纵横如交错之势。可寒、伊候分列,得山之宽厚;长河纵贯傍临,毓水之灵秀。两山相拥一河(4),风光旖旎;浑然天造地设,源远流长。岁月嬗递,村村相连成数十里都邑;人文繁衍,户户相通凝千百年血脉。
地灵人杰,自古文臣武士辈出;文风昌运,历代墨客骚人频现。祖先含辛茹苦,打造基业;古镇巨商富贾,谋福乡梓。山川留胜迹,千年耀古今。盛唐余韵,乾明古寺劫后重生(5),可寒深山又闻钟磬;大明遗迹,白龙王庙贴金再塑(6),百姓虔诚承续香火。
集镇繁盛,街市纵横;店肆毗邻,民居错列。三百六十市廛,人烟浩穰;七十二般技艺,祖传承继。行商坐贾,人担驴驮咸集于此;前店后坊,地方特产字号林立。逢二、五、八开市,三牲六畜纷至沓来;一月三旬九集,五谷杂粮琳琅满目(7)。车马大店,见证昔日繁华;石板老街,镌刻百年岁月。长河绵延四十里,生意兴隆;码头连接冀鲁豫,东沟发源(8)。
噫嘻!物阜丰饶,街市集四合之院;民生安泰,巷陌多相通之村。明清建筑,参差甍檐套叠;徐家大院,恢弘独居风韵(9)。民俗文化代代传承,鼓书、四弦书、八音会声情并茂;民间技艺世世相续,剪纸、面塑、根雕术栩栩如生(10)。铿锵锣鼓,敲出百姓欢乐;激情唢呐,吹奏村民心声。民间大众娱乐,喜闻乐见;物质文化遗产,前世之宝。
以商兴镇,继祖辈之遗风;以煤致富,开厂矿之先河。锐意改革开放,乡镇企业蓬勃兴起;调整产业结构,现代农业重振雄风。长河两岸,绿色环保粮食基地;东西两山,蚕桑畜牧鲜果飘香。冶炼、制造,双翼展翅;水泥、建材,并驾齐驱。厨圣之乡,打造养生福地(11);人文风景,增添旅游亮色。古村保护开发,东沟换新颜;经济持续发展,古镇再腾飞!
注释:
(1)尧、舜时期,天下分九州,泽州属冀州。
(2)泽州历史悠久,有“河东屏翰”、“冀南雄镇”之称。
(3)大东沟镇属于泽州县所辖,位于晋城西北部,距市区17.5公里。
(4)伊候山和可寒山分列镇的东西,长河纵贯镇南北,大东沟镇地形呈“两山夹一河”之势。
(5)乾明寺初创于唐,位于可寒半山处,由于历史原因毁弃,近年已重建恢复。
(6)白龙王庙,最早记载建于明万历年间,后历朝维修扩建,现整修一新,为晋城市文物保护单位。
(7)旧时东沟镇每月逢二、五、八开市,一月三旬九集。
(8)东沟镇旧有“四十里长河一码头”之誉, 当时成交的粮食等多销往河南、河北和山东等地。
(9)徐家大院坐落在镇东,号称“一进十八院”,是村中徐姓大户于明末清初所建,现为晋城市文物保护单位。
(10)鼓书、四弦书、八音会及剪纸、面塑、根雕术均为泽州的民间技艺,有悠久的传统。
(11)厨圣,名伊尹,夏朝末年人,辅佐商汤建商,由厨入宰,被封为尹。因其在饮食上创立了“五味调和”之说,被奉为“中华厨祖”,“厨圣”。相传伊尹出生于古东沟镇伊候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