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六一儿童节有个约定
罗雁萍
我们一家九口,只有2岁半的小孙子有资格享受六一儿童节这个待遇。儿童节对于家庭的其他成员,都是过去式。
小孙子在外婆家居住,回我们家的日子,屈指可数。但他对我们一点也不陌生。微信方便,他每天会对着手机里的爷爷奶奶,叫个不停。
看着牙牙学语,蹒跚学步、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无忧无虑的孙儿,心里感慨万千,孩童时代,真好!
今年,17岁的孙女高考,在校寄宿。几个月见不到她一次。我也不敢与她联系,因为,时间的分分秒秒,对她都是珍贵的。14岁的大孙子中考,他倒是住在我家。每日早出晚归,够辛苦的。在学业上,我对他没有任何的帮助,唯一能做到的,就是为他改善一下伙食。每天一回家,能吃上热饭热菜,不饿着他,不冻着他。
不经意间,小娃娃们就长成大姑娘小伙子了,进入了青少年时代。孙女1.76米,孙子1.67米。与他们说话,都得仰视。但在爷爷奶奶眼里,他们永远是没有长大的孩子。他们小时候的故事,就好像还在眼前一样。
记得2010年的大年三十,老伴牙疼。面对满桌子香味四溢的美味佳肴,只有望菜兴叹。七岁的孙女说:“等我长大能挣钱了,我买好多好多的假牙给爷爷,一天换一副,洗都不用洗。”
孙子说:“姐姐不讲卫生,不刷牙。”小姐姐赶快声辩:“你不懂,我买的是一次性的假牙嘛!”我拍拍孙女的脑瓜:“宝宝有良心,那我们就先谢谢你啦。”
看见姐姐的得意样,四岁仔仔赶紧表明自己的态度:“我比姐姐更有良心,我也买好多好多假牙给奶奶,比姐姐买的要漂亮,五颜六色的。”
一句话,让我们笑得喷饭,且不说成语用的恰不恰当,但毕竟动脑筋去想该怎么样用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了。我问他:“奶奶满嘴花咕隆咚的牙,那不成了老妖婆了?”
仔仔不知道我们为什么笑,思绪还遨游在自己的遐想之中:“那时候,奶奶也老了,会长出白头发,我就将您的白头发一根一根的拔掉,然后,在杯子里放点黑水和油,像淋菜一样的淋在您的头上,长出又黑又亮的头发来,奶奶又年轻了。”这一说,让我们更是笑得不可开交,眼泪都笑出来了。因为他常常看见爷爷淋菜,奶奶炒菜,有了举一反三的认识。
那一次,让我想起儿子三岁的时候,我给他看张乐平的漫画《三毛与一太郎》,我指着日本小孩问他:“这是谁?”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多毛。”那一次,全家人也是笑痛了肚子笑弯了腰。你能说他错了吗?三毛头上只有三根头发叫“三毛”,日本小孩头上的头发多的数也数不清,岂不是“多毛”吗?我很惊诧,孩子的想象力怎么那么丰富?真是童言无忌,童趣无穷。
之所以印象这么深刻,是因为每年过年,都会想起这些令人开心的故事。孙子也会忍俊不禁的发出质疑:不可能吧,我会说这么脑残的话吗?
听母亲说,我打小就爱哭。有一次,无缘无故地哭起来,她问我为什么哭?我指着远处的一个小孩说他打我。母亲很不高兴:“好孩子是不说谎话的。人家离你那么远,怎么打你?”“他用眼睛打我。”原来,是那个小孩瞪了我一眼。现在回忆起来,我那才叫脑残呢。
每年的六一儿童节,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穿红着绿的孩子们,各式各样色彩斑斓的玩具,给这个世界锦上添花。我也会想起我的童年时代。五十年代,物质比较贫匮,没有校服,衣着朴素,色彩单调。只有在六一儿童节这天,我们会穿上统一的服装:白衬衣,蓝裤子或裙子,系上鲜艳的红领巾,心情无比舒畅地参加学校的歌咏比赛。最奢侈的时候,会有一台脚踏风琴伴唱。最喜欢唱的歌是《让我们荡起双桨》和《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儿童节的指定歌曲是《六月里花儿香》。时至今日,那些歌词,都能一字不落的唱出来。
那时候,女孩子最感兴趣的爱好,就是积攒花花绿绿的糖纸。我们常常把糖纸抹的平平的,夹在书本里。同学们聚在一起的时候,大家都拿出来炫耀一下,比比谁的多,谁的漂亮,来满足于自己的虚荣心。这些糖纸,我们可以保存好多年。而现在孩子们的玩具,多得数不过来,让人眼花缭乱。可是,玩一下,就不感兴趣了。
孙女在南台小学读书的时候,除了报到那天,是爸爸妈妈送她去的,没有接送过一天。即便是去繁华的闹市中心读辅导班,也坚决不让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送。孙子在城区学校读小学。途经一条小山路,两个十字路口,一个铁道口,两条大马路,且都是在人流高峰期,我们不放心。三年级以前,我和老伴每天分别接送他上下学。刚开始,我特别奇怪,沿途,都是爷爷奶奶或者是爸爸妈妈背着书包。我心里想,对孩子也太溺爱了吧。直到有一天,孙子说书包有点背不动。我掂量一下,确实很沉的。我也想加入了为孙子背书包的行列。但是,孙子不肯,说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且,从三年级起,坚决不让我们再接送他。两个孩子读小学,来去都是步行,从不坐公交车。孩子们这么懂事,我很欣慰。
六十年以前的童年是黑白的,简单的。我们其貌不扬的书包里只有课本、作业本和笔。橡皮和尺子都不是每个同学都有,文具盒更是奢侈品。放学了,我们背着轻快的书包,蹦蹦跳跳回家。
孙辈的童年是彩色的,复杂的。色彩斑斓价格高昂的双肩书包,除了上述学习用品外,还有各科的辅导资料。放学了,赶紧去参加各种价格不菲的辅导班。孙子8岁的时候,就开始参加各种课外学习:跆拳道、围棋、英语辅导班、数学、作文提高班……对于仅仅靠工资生活的家庭来说,是笔不小的开支。除此之外,还给孩子订了各种课外读物。这一切,都是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由于他做作业比较慢,老师布置的作业都不能按时完成,那有时间看课外书。几十元一份订的书刊报纸,有些连翻都没有翻一页,就被当做0.2元一斤的废纸卖掉了。
想想他们的童年,有的心酸心痛,我不知道当他们也开始回忆往事的时候,记不记得什么叫童年?什么叫童趣?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现在的孩子,见多识广,聪明伶俐。在我们看来十分深奥的科普知识,他们却能驾驭自如,仿佛无师自通。他们也沉湎于他们的快乐之中。
在物质上,我们的童年,虽然远远赶不上现在的孩子,但是,我们的快乐,一点也不比他们的逊色。
不同年代的儿童,有不同的快乐。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看见孙辈们与爷爷谈时事:冠状病毒的肆虐,白衣天使的英勇无畏;谈历史:三国里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谈天文地理,并不时有争论,……。我就无比的高兴,我们老了,孩子们已经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思想。
感谢孩子们,是他们,让我年逾古稀还能享受返老还童的愉悦。保持一颗童真的心,就能远离烦恼,开心快乐。
2020 5 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