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栗山诗会在湖南举办,阿根廷92岁女诗人获奖
湖南日报·新湖南记者 徐亚平
5月24日第五届栗山诗会在湖南湘阴县举办,活动由湖南省诗歌学会、湖南理工学院中文学院、湖南湘阴县文联主办,中国诗歌田野调查小组、湘阴县诗歌散文学会、《卡丘》诗刊承办。
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著名作家、诗人邱华栋致贺,他说“湖南诗人有屈原的楚辞诗歌传统,栗山是诗人周瑟瑟的出生地,诗人的故乡就是文学出发的地方。诗人田野调查的创作让文学更加鲜活,周瑟瑟与他的湖南诗人朋友举办了五届栗山诗会,让基层文学爱好者参与进来,把外地诗人请回去,并且给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外国诗人与翻译家颁奖,向国内读者介绍他们的作品,从而使一个地方的诗歌活动有了更大范围的影响,推动了文学的国际交流。祝贺栗山诗会举办!”

在本届栗山诗会上获得“卡丘·沃伦诗歌奖”外国诗人奖的是92岁高龄的阿根廷著名诗人、作家、美洲文化研究学者葛莱茜拉·马图罗 (Graciela Maturo)女士。其获奖理由是:她在拉丁美洲的大海与星辰下写作,一颗阿根廷诗歌之心,扎根拉美大地,书写新旧两个大陆文化混血的诗与思。她理性地观察现实生活,并通过诗歌创作来理解世界。她调动所有的机能关注现实生活:感觉、情感、记忆、想象、直觉、智力、创造力、内省力等,独具慧眼地打造了一个敏感而具象的价值世界。“必须要以孩童的纯真目光去从情感上抓住形式里的意义,通过形式感知内隐的联系。”92岁的女诗人给中国读者带来怦怦心跳,她向中国打开了阿根廷诗歌的传统与创新,她的诗是“宇宙的节奏”与“心中回荡的汪洋”,爱的源头只为爱流淌,“我醒来,发现自己孤身一人在茫茫大海”,而我们欣喜地游向她的诗歌之海。拉丁美洲新的先锋诗歌光芒在她身上闪耀。
葛莱茜拉·马图罗 (Graciela Maturo)女士在旅居智利的翻译家孙新堂的协助下,现场以视频的方式向中国诗人问好,向中国伟大诗人屈原、杜甫的魂归之地表达敬意。她说:首先感谢卡丘·沃伦诗歌奖评委会,并特别感谢卡丘·沃伦诗歌奖及《卡丘》杂志创办人、著名诗人周瑟瑟先生。是一群优秀的诗人在2016年创立了卡丘·沃伦诗歌奖,使我有幸获得今年的外国诗人奖。毫无疑问,是我作品中文版赢得了这一殊荣,我在此衷心感谢我的译者范童心翻译我的作品并在中国发表。同时,我也要感谢孙新堂选取并推荐了我的诗歌,从而有了中文这一古老的语言,让众多中国诗人和读者得以亲近我的作品。卡丘·沃伦诗歌奖对于我非常有意义,因为这是东西方文化在美洲的交流。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是一切文化之源。
在受奖辞中葛莱茜拉·马图罗 (Graciela Maturo)女士写道:卡丘·沃伦诗歌奖对于一个年近92岁的南美作家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对我一生创作的慷慨嘉许。不过,我想说的是,我更愿意从我执着于诗歌的漫长一生来看待这一奖项。我承认,吾命即诗。此非自傲,实乃我相信诗化是有关一个人创造性的精神之路,同时也关乎一种宇宙的、普遍的逻各斯。我从小就与语言形影相追,不管是诗歌写作,还是研究诗歌理论、解析诗句、探究诗人的命运。从我研究的诗人身上,也从我自身出发,我渐次提炼出自己的诗学要素,几十年来在我的文学引论、文学理论、拉美文学讲席上与人分享,或著述成书。另外,我的诗歌生涯与两位阿根廷诗人分不开,我引以为师:阿尔丰索·索拉·冈萨雷斯和爱德华多·安东尼奥·阿兹古伊。我从他们两人学到了语言的价值,诗歌写作的力量,以及诗歌作为知识和发展的价值。我之所以提到他们,是想说明我对于卡丘·沃伦诗歌奖赋予更大的尊重。我希望再补充我思想中的两个信念:一,诗歌是一个超越意识形态的区域,将人类深深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在今天我们正在经受的危机时刻。二,希望步入新时期的拉丁美洲是东西方文化的相聚之地,而那初次文化碰撞早在欧洲人来到这片土地之时即已产生。请接受我获奖的喜悦之情,更不用说卡丘·沃伦诗歌奖来自东方古老的大地、高雅的文明、文化起源之地。


葛莱茜拉·马图罗 (Graciela Maturo),1928年生于阿根廷桑塔菲。著名诗人、作家、美洲文化研究学者,曾任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文学系教授,并于多所高校任教,为阿莱西亚诗歌研究中心创始人。出版有《鸟之风》、《面庞》、《回声中的海》、《请来到我们之间》、《尤丽狄丝的歌》、《用你的名字呼唤大海》、《后世的记忆》、《生于词中》、《水之歌》、《高空的航行》、《阿隆德拉森林》、《沙的花园》等多部诗集、《阿根廷文学中的超现实主义》、《胡里奥·科塔萨尔和新的人》、《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象征符号》、《美洲西班牙裔文学——从乌托邦到天堂》、《诗人的目光》、《燃烧的原因——拉美文学理论》、《俄耳甫斯的乐章》、《诗歌:极光的思想》等评论和学术著作。曾任阿根廷教育部官员,诗歌杂志主编,在胡里奥·科塔萨尔生前与其互动频繁。
阿根廷著名作家、阿根廷文学院院士、西班牙皇家学院院士阿贝尔·波塞对马图罗获奖表示祝贺,他表示,马图罗是当今阿根廷最重要的女作家,著述颇丰,影响巨大,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诗人,并在诗歌理论、文学评论、小说、散文方面均有重要建树。卡丘·沃伦诗歌奖是对她的再一次肯定,并让我们思考诗歌本身的普遍意义。
阿根廷国会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中心主任梅赛德斯·索拉说,国会大学中国文化中心近年来曾邀请到多名中国诗人,并与马图罗对话、交流,比如西川、王寅等,此次马图罗获得中国诗歌奖项,非常让人振奋。
获得第五届“卡丘·沃伦诗歌奖”中国诗人奖的是山东诗人王桂林,获得翻译家奖的是旅居新西兰的翻译家梁余晶。获得本届栗山诗会年度中国诗歌批评家奖的是湖南诗人、批评家草树,年度翻译家奖的是翻译家程一身。今年是“中国诗人田野调查”开展以来的第五年,首次设立了“中国诗人田野调查奖”,获得者为上海诗人叶德庆。另外,湖南理工学院文学院和中国诗人田野调查小组为梁尔源颁发了“中国栗山诗歌成就奖”。
当天还举行了周瑟瑟最新诗集《种橘》讨论会,与会诗人、评论家讨论了周瑟瑟写作的先锋路径,走向四方又归拢于故乡的楚辞传统,“种橘”是诗人的历史记忆,又是他的精神象征。

评论家草树说:周瑟瑟的最新诗集《种橘》给我带来了惊喜,它除了践行“户外写作”理念,一如既往显示出个人性和日常性的特点以外,还在语言中建立了共时性的维度,词语之魂在语言现场显灵了,显身了,气息贯通古今、传统和现代。作为一个诗人,他的写作保留了《栗山》挽悼的基调,语气谦卑,姿态沉潜,专注于倾听语言,因此其诗具有语言的新颖性和陌生化,不是作为意义的载体而是一个意义的生长体。在诗的声音上,他的诗开始有了音顿,语言也有了停留,言尽意止,质朴干净。我对他的写作又多了一份期待。
翻译家程一身说:不同于盲目写作,周瑟瑟的写作相当清醒,具有明确的方向感,从以前的文化倾向到如今的田野调查,他完成了从继承传统到更新传统的转变。总之,他是一个以观念引领创作的诗人。
诗人肖歌说:我是前来分享“橘子”的。这部诗集里装着的是这位勤奋诗人这两年在辽阔大地、生活原野上为读者朋友们奉献出的一颗颗有瑟瑟兄独特风味的诗歌的“橘子”。种橘是一门技术活,种诗更是一门技术活。我会把这本诗集中一个个诗歌的橘子剥开来细品,用心学到一些“种橘”的技巧,领悟诗歌写作的应有精神。
诗人王桂林说:周瑟瑟这部诗集一方面延续了他以往的诗学主张和诗风,一方面又不断地进行创造,表达更加出人意表,语言也更加干净。“后皇嘉树,橘来服兮”,作为屈原故土走出的诗人,周瑟瑟不但是一棵天地孕育的橘树,生来就适应这方水土,适应这种写作方式,而且“遗世独立,横而不流”,为中国当代诗歌开创出一道枝叶纷披、云蒸霞蔚的壮丽图景。

哲学家陈亚平指出:周瑟瑟的诗歌作风之所以发展出一种他自为生成出来的审美方式,关键在于,他恰恰是通过解悟的路径,先入地超过了那些现成看到的自然对象,而通过忽起化生的层次本身,来思考艺术发展这一点的。说出可见之物,是为了说出不可见之物,这是户外主义文学革新的艺术和美学标准。从世界性文学的界面说,户外主义文学是面向不完美文学的一种反思方式。这也像当代拉美诗歌先锋派的类似思考命运。
评论家纳兰认为周瑟瑟是一个诗人,也是一个诗学的人,诗学和诗是他的双刃剑。通过阅读周瑟瑟的诗集《种橘》,来看诗学对他的诗有怎样的反哺,在他的诗中有怎样的“诗歌人类学”体现。诗学和象征交换是进入周瑟瑟的诗的两把钥匙。周瑟瑟拥有了诗学的“第二口气”,这“第二口气”吹拂向自己的诗歌作品,就是诗学之风吹在了诗作的身上,诗就多了灵性的生命。周瑟瑟的《种橘》毫不逊色于希尼的《挖掘》,同样传递了动人的情感、可信的心理和有力的美学。
评论家赵目珍认为周瑟瑟显然是被屈原当年种下的“橘树”给激活了,《种橘》意在建立一种父系文化的承接,而《荷衣》显然是在打造一个母性授衣的风范。这其中的嫁接之“物”为“荷”,同样出于《楚辞》之中。它们所带来的震撼是,诗歌将现实世界中的某些“记忆”与历史沉淀中的楚地文化结合起来,将“种橘”和“授衣”的故事接种于伟大的楚辞传统之中,勾勒了一个傲岸的文化“寓言”。



深圳诗人太阿说:周瑟瑟是我愿意细读的当代杰出诗人。在“土旧酸腐老,空白轻浅小”横行的当下诗坛,周瑟瑟中年变法,勇敢地革自己的命,开拓户外写作,田野调查的新路,每日创作不辍,收获丰硕,影响深远。一直以来,中国诗人耽于书斋,缺乏田野调查的意愿和能力,只有绝决地走向自然,走向世界,向伟大的屈原、杜甫致敬,新诗方有出路。
栗山处处都有周瑟瑟种下的诗歌之橘,从上海来的诗人叶德庆说:“栗山每一处山坡,每一条河流,每一座石桥,每一户人家,好像周瑟瑟的诗都曾经来过,这里的一切我似曾相识,只因为在他的诗里读到过。”从山东东营黄河入海口来到湘北的诗人王桂林说:“我隐隐听到了南洞庭湖在说话,那是屈原‘离骚’的腔调,那是‘山鬼’在歌唱。”参加栗山诗会的诗人、评论家、作家60多位,他们在左宗棠当年读书的旧居柳庄读诗,在栗山附近进行田野调查,诗歌在大地上像植物一样生长,诗人就是和植物一起呼吸的人。


湖南的红网对活动进行了现场直播。阿根廷媒体《当代》对葛莱茜拉·马图罗获得第五届“卡丘·沃伦诗歌奖”外国诗人奖进行了图文报道。
25—27日,第五届栗山诗会中国诗歌田野调查小组李不嫁、叶德庆、周瑟瑟等诗人,赴湖南汨罗市屈子祠、屈原文化园,常德市安乡县汤家岗稻作文化遗址、黄山头,长沙宁乡市兰花谷创作基地进行诗歌田野调查与创作交流,横跨环洞庭湖的华容、南县、安乡三县。
附:周瑟瑟栗山诗会作品
去见我父亲
去见我父亲
阳光灿烂
到处是父亲燃烧的脸
但无法辨认
哪一个才是我真正的父亲
死去的时间在父亲的身体里
长出白发、胡茬和假牙
一列火车迎面扑来
把我这列火车差点掀翻
我知道父亲风华正茂
装着一车孩子和我逆向行驶
父亲已经认不出我
他做了别人的父亲
燃烧的脸反射日光
他一车孩子比我要欢欣喜悦
2020.05.22
倒退着回故乡
一年之后
我坐上火车回故乡
上了车就睡
醒来后
发现火车倒退着奔跑
像一匹疯狂的野马
两侧嫩绿的山峦跟着倒退
低矮的坟墓倒退
方形水田倒退
湖泊倒退
行人倒退
倒退着回故乡
一定会见到我的父母
他们倒退着死而复生
田野里的白鹭静止
它们看呆了
一匹疯狂倒退的野马
2020.05.22
苦恶鸟
我们都是穿蓑衣的好孩子
我们都是走路速度极快的鸟类
一生再也不会长胖了
一生再也不会长毛了
贫穷国家的主人
拥有满天星星
早早入睡
梦里在歌唱
梦里在吃丰盛的晚餐
2020.05.23
君山岛
我在君山岛上寻找我的家
每一棵古树都是我的家
树上乌黑的鸟巢我睡过
每一口古井都通向西方国家
但我不常去
我坐在井边
问候世界尽头的朋友
他们在那边想象我们这边的生活
他们听到了君山岛上鹧鸪的鸣叫
2020.05.23
刀削的人
雨是刀削的雨
山是刀削的山
江是刀削的冮
我走在雨中
雨的刀子割破脚板
山的刀子直插后背
我是身穿蓑衣的渔父
鸬鹚是我饥饿的孩子
我大吃一惊
刀削的人
面部瘦且直
白袍里的屈原
刀咔咔咔
削下的骨架
2020.05.26
孤独的老虎走不出平原
当年这里没有人烟
老虎从荆州远涉而来
老虎发现了
富饶的西洞庭湖平原
我们悄悄来了
荷花还没开放
桃子挂满枝头
空气里弥漫老虎的气息
老虎的祖先渡过虎渡河
孤独的老虎走不出平原
它们紧紧跟随我们
而我们也很快
迷失在洞庭湖
2020.05.26
平原上的亭子
洞庭湖平原没有尽头
我走一天还找不到你的家
每一户人家都是相同的家
每一条路都通向同一个亭子
天空下只有一个洞庭湖
天空挤满白色的鱼鳞云
天空下只有一个孤零零的亭子
四根柱子耸立平原
形式主义的屋顶
棍子的线条
搭建简单的美学
我走进虚无的亭子
从而改变了亭子的结构
2020.05.27
我口腔里的牛舌
我追赶一条水牛
从南洞庭湖到西洞庭湖
从白天到黑夜
牛一身雨水
我气喘吁吁
我砍下洞庭湖滔天恶浪
我口腔里的牛舌
火辣辣地烧
2020.05.27
老虎背着阴沉木
在洞庭湖挖出老虎
淤泥里的老虎
仿佛只是睡了一觉
从洞庭湖挖出阴沉木
森林已经消失
时间滚滚向前
老虎背着阴沉木
从郁闷中走上岸
2020.05.28
被鱼啃掉的半边脸
宁愿喂鱼
也不愿活在污浊的空气里
他被鱼啃掉了半边脸
屈原有一个孝顺的女儿
用金子给他做了半边脸
2020.05.28
周瑟瑟,当代诗人、小说家、批评家。生于湖南岳阳,现居北京。著有诗集《松树下》《栗山》《暴雨将至》《世界尽头》《犀牛》《种橘》《向杜甫致敬》(英、西、日、韩等多语种),诗歌评论集《中国诗歌田野调查》,长篇小说《暧昧大街》《苹果》《中关村的乌鸦》《中国兄弟连》(三十集电视连续剧小说创作)等20多部。曾参加哥伦比亚第27届麦德林国际诗歌节、第七届墨西哥城国际诗歌节、第三届(越南)亚太地区诗歌节。曾获得“2009年中国最有影响力十大诗人”、《北京文学》诗歌奖等。编选有《中国当代诗歌年鉴》《中国诗歌排行榜》《新世纪中国诗选》《中国当代诗选》(中文版与西班牙语版)等多种。

著名诗人、作家周瑟瑟
投稿方式:
邮箱:758774822@qq.com
微信:a13618258998
参加诗歌大奖赛者,请在邮箱标题栏目注明“当代先锋文学诗歌大奖赛”字样,否则视为普通投稿。
投稿格式:标题+作者+正文+简介+照片
当代先锋文学社编委会成员:(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总顾问:周瑟瑟(著名先锋作家、诗人) 刘杰(著名先锋诗人,与海子同时代的三个先锋诗人之一)
首席顾问:魏彦烈 倪庆行 任诚刚 李正栓 杨秀波 龚刚 张小平 魏红霞
顾 问:王笔正 戴俊明 荒村 廖望月
社长:彭永征
总编:刘艳芹
副总编:项俊平 倪庆行 魏红霞 周丹
小说主编:彭永征(兼)
散文主编:刘艳芹(兼)
现代诗歌主编:项俊平(兼)
古诗词主编:彭永征(兼)
法律顾问: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