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的姿势》如蚁人生之门前雕塑
盼女儿回家,老人在门墩上坐了一辈子。
父母坐在门前,无望的等候,等候几十年没有音讯的女儿。由希望而失望而无望最终成为生命中的一个习惯。每天,只要无事了,坐在门墩上,向着门前大路凝望……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当地还没有人外出打工,虽然大城市里有不要公职下海的现象了。
那是一个夏天,她外出打工了。就是想看看外面的世界,离开农村单调的生活。还有人说,是因为她的爱情的花苞刚露出头,就遭遇了风霜。竟争者(后来成为第三者),而且对方不惜放下颜面、下跪求她放手,施舍于己。她当时很不屑,也就此放手,远走他乡了。而这个对手就是妹妹的朋友,她和妹妹也有了嫌隙,所以毅然决然地离开!不然,她会窒息。父母不放心,但是她很犟,父母也不愿意看到她整天闷闷不乐地待在家里,憋出毛病来可咋办,所以就由着她。
她不是个一般的农村女孩子。至少在我看来。她不喜欢像一般农村女孩子一样去学习裁剪技术,做针线活。她喜欢读书、写作,她写的文章在省级报纸、杂志上发表过。她仅仅是个初中毕业生。我这个教语文的老师自愧不如啊。她有思想,做事有主见,孤傲清高,不屑于同村那些女孩子们为伍。因同样的读书、写作爱好,我们相遇了。
记得很清楚,我们有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的感觉。因为有共同语言跟我在一起的时间长了,我们无话不谈,有好多次是彻夜不眠。谈青春,谈恋爱自由,谈有意义的人生,谈追求……她受我的影响较大,才有她后来到外面去看看的事情,为此我的内心一直觉得对不起她的父母。
但愿是她不愿回来。
刚开始时,她给我来过信,知道她在山东一个大学的印刷室打工,工作不那么累,工资还可以,关键是还能天天和文字打交道,她很高兴。我长舒一口气。
后来,好多年再无音讯。偶然有一次,听她同村的人说,山东那边几个公安人员到她家里来调查啥事。据推测,好像是和她在那里谈的男朋友有关,那个男人犯事了。她失踪了!从此再无任何消息!
她家住在村口,门前是国道。每天人来人往,车来车去,昼夜不息,好不热闹。
前年冬天有天傍晚,在她家门口偶遇她父亲,老人家和我谈起女儿小婵。我一直不敢正面面对两位老人,一直不敢和他们聊天,所以从来不敢登门拜访,就怕惹他们伤心。今天,觉得时间长了,她父母也许心里接受了,就多站一分钟。但是只要开口说话,他们就提到小婵——这几十年来,在老人家那儿,能和谁说呢?他说,他两口每天没事的时候就会坐在门口,眼望公路上来来往往的大小车辆,希望他的小婵会忽然从哪辆载着她的车上下来,一眼看到他这个满头白发的老父亲,飞奔到他跟前。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他每天都要这样望着,在心里无数次地上演着:
女儿穿着时髦衣服,脚上是高跟鞋,手里提着文明包包,领着女婿回来了……
女儿一家三口回来了……
女儿五十多了,头发有点白了……
我实在听不下去了,心里在流泪,我怕它流出来惹得老人家更难过,所以我不由自主地很不礼貌地打断老人的话,安慰老人说:“在儿女的心目中,父母永远是自己的天,永远是坚强的后盾,等她哪天不忙了,意识到父母老了,需要她的时候,她一定会回来看您的”……话语间,自责在我的内心升腾,我慌忙而逃。
在父母那儿,只要没有坏消息,她就还在这人世上,父母坚信这一点。但是父母就是不明白,女儿为啥不回家!这里有她熟悉的村庄,有她的手足,有她的知心朋友……

村子要搬迁,人家家里都在盖新房,父母坚决不准儿子拆了这茅草棚,父母怕自己女儿回来找不到家……
为了她能联系,家里的座机几十年都没有拆……
为了她回来能有住的地方,她的闺房,还是她走时的样子。
其他几个孩子,埋怨父母:“在跟前的你不待见,把个还不知道在不在人世上的放在心尖上……”母亲嚎啕大哭,一边哭,一边骂:“说你妈的×,你们的良心叫狗吃了,你们的姐姐不回来,你们也不去找找,过你们的好日子,你们良心能安?……唉,我的小婵,你就托个梦说你死到外边了,妈这心就死了,就能随你去了。老天爷,你咋不把我收去……”老人差点昏死过去。村子里来了好多人,围在门外,不知道该不该进来,不知道如何安慰。原本想让老人家死心的,从此谁也不敢提半个字。我想,老人终于哭出来,也好!积压了几十年了!

父母背驼了,头发白了,眼枯了,眼前的路却越来越长了……
朋友,你健在吗?你的家人想你,如果不在了,那就如父母愿,托个梦吧!别让父母等了,等了你一辈子,他们已变成了村口的雕塑。
编辑:高玉虎
作者如意人生,梁峰,西安市阎良区北屯初级中学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