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原创
诗人与酒
王 鼎
中华民族的酒文化历史悠久,远在殷商就有了饮酒的时尚,我们面对觥、爵、罍、尊、觞、盅等考古发掘出来的酒器,可以想象商人饮酒的情景。
绵延数千年的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古代,酒只是上层社会的消费品,发展到现在,酒已经成为大众消费品。但自古及今,酒一直颇受诗人雅爱。李白斗酒诗百篇,没有酒就成就不了诗仙,没有酒就没有诗人的奇特而浪漫的想象。而无一例外的是,古代大诗人、名诗人哪个都对酒情有独钟。因为酒可以点燃思维的火花,激发灵感的涌动,蓬勃抒怀的欲念。可以说,酒可以在诗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别的事物无可替代的作用。
酒是待客的尤物。“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主人何言为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李白在最困难时期身无分文的情况下,有好友来,竟让妻子拔簪沽酒、以衣易鱼,也要以酒待客,可见古人待客之道。
游赏借酒助兴。李白与友人游洞庭湖离不开酒,“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有了酒,大家举杯同欢,放浪形骸,与美景同醉,这是一种境界。
送别以酒饯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酒是礼仪场合的必备,古人送别,碰杯声中,惜别、祝福等复杂的情感尽在不言中,五味杂陈的心情还有什么能比得上用酒来涵盖呢?
抒怀言情凭酒致意。“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男人酒后的醉眼惺忪,女人酒后“面似桃花”,都是诗人宣泄情感的最佳境界。
浇愁借酒释怀。人生得意时需要酒,失意时同样需要酒。虽然是“借酒浇愁愁更愁”,但“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依旧要饮酒。
酒,成就了独特的中华礼仪,更成就了诗词歌赋的风韵神采,酒对诗人的魅力将永远继续。
作者简介:王光明,男,笔名王鼎,网名诗心如兰,安阳市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著名诗人,群众文化高级职称,中州建安诗社社长,《建安诗文》主编,著有《心路韵语》等诗词歌赋、散文集六卷,作品多次在各级多家媒体发表,多次获奖。编辑出版有多部豫北作家诗歌、散文、小说集。编著的《民间说曹操》获河南省社科类特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