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秋水》载: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说:鱼游得很从容,说明鱼很快乐。
惠子说:你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很快乐呢?
庄子说: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鱼很快乐”呢?
惠子说:我不是你,我当然不知道你;你不是鱼,你当然就不知鱼了。
庄子说:我们从头开始梳理。你说“你怎么知道鱼乐”,这么问就是已经知道 “我知鱼”这事。你不是我,但你知道我。同样,我虽不是鱼,但我在濠上就知道鱼乐啊。
惠子对庄子“知鱼乐”一事提出质疑,前提是惠子知道这件事。──而这正说明“子非我而子知我”,也就是驳倒了惠子的“我非子,固不知子”。进一步反溯回去,驳倒了惠子的“子非鱼则子不知鱼”。
当然,庄子的推理并非完美。人与人毕竟是同类,且有语言可沟通,设身处地,“子非我而知我”不是不可能。
但即使人与人之间相知可能,也未必推出人与鱼之间一定相知。人设身处地感受鱼可能就难些。鱼游从容未必就是乐,甚至连鱼的从容也不过是人的感觉投射,鱼未必就真得感觉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