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告别
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
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
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
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
乌云遮天难持久,红日永远放光芒。

突破封锁线
路迢迢,秋风凉。敌重重,军情忙。
红军夜渡于都河,跨过五岭抢湘江。
三十昼夜飞行军,突破四道封锁墙。
不怕流血不怕苦,前仆后继杀虎狼。
全军想念毛主席,迷雾途中盼太阳。

遵义会议放光辉
苗岭秀,旭日升。百鸟啼,报新春。
遵义会议放光辉,全党全军齐欢庆。
万众欢呼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
雄师刀坝告大捷,工农踊跃当红军。
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

四渡赤水出奇兵
横断山,路难行。敌重(zhòng)兵,压黔境。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乌江天险重(chóng)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
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
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飞越大渡河
水湍急,山峭耸,雄关险,豺狼凶。
健儿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
安顺场边孤舟勇,踩波踏浪歼敌兵。
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
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

过雪山草地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
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
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到吴起镇
锣鼓响,秧歌起。黄河唱,长城喜。
腊子口上降神兵,百丈悬崖当(dàng)云梯。
六盘山上红旗展,势如破竹扫敌骑(jì)。
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
南北兄弟手携手,扩大前进根据地。

祝捷
大雪飞,洗征尘。敌进犯,送礼品。
长途跋涉足未稳,敌人围攻形势紧。
毛主席战场来指挥,全军振奋杀敌人。
直罗满山炮声急,万余敌兵一网尽。
活捉了敌酋牛师长,奠基凯歌高入云。

报喜
手足情,同志心。飞捷报,传佳音。
英勇的二、四方面军,转战数省久闻名。
历尽千辛万般苦,胜利会聚甘孜城。
全军怒斥张国焘,高歌北上并肩行。
边区军民喜若狂,红旗招展迎亲人。

大会师
红旗飘,军号响。战马吼,歌声亮。
铁流两万五千里,红军威名天下扬。
各路劲旅大会师,日寇胆破蒋魂丧。
军也乐来民也乐,万水千山齐歌唱。
歌唱领袖毛主席,歌唱伟大共产党。

会师献礼
顶天地,志凌云。
山城堡,军威振。
夜色朦胧群山隐,
三军奋勇杀敌人。
火光万道迎空舞,
霹雳一声动地鸣。
兄弟并肩显身手,
痛歼蒋贼王牌军。
旭日东升照战场,
会师献礼载功勋。

誓师抗日
日寇侵,灾难深。
国民党,当逃兵。
红军集结陕甘宁,
抗日风暴卷烟云。
呼吁停战驱日寇,
我党宣言普天应。
军民怒火千万丈,
挥戈誓师大进军。
排山倒海风雷起,
解放祖国遍地春。


肖华(1916—1985),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军卓越的政治工作者。1916年1月21日生于江西省兴国潋江镇萧屋村。192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任共青团兴国县委书记。1930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军委青年委员,连和特务营政治委员,第10师30团政治委员,红1军团政治部青年部部长,红军总政治部青年部部长,少共国际师政治委员,红1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陕甘支队第一大队政治委员,红一军团第二师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期间,任八路军115师政治部副主任,343旅政治委员,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鲁西军区政治委员,115师政治部主任兼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辽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辽东省委书记,南满军区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特种兵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委员,总政治部副主任,军委总干部部副部长、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军事科学院第二政治委员,兰州军区第一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3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6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8、11、12届中央委员。肖华将军于1985年8月12日在北京病逝。
萧华与《长征组歌》
■石 祥
一曲长歌系心中,筑梦唱响新长征。由萧华作词,晨耕、生茂、唐诃、遇秋联袂作曲的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从1964年创作、由战友歌舞团排练、演出,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激励鼓舞了几代人,曾被评为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
一部划时代的艺术精品,为什么出自一个小红军出身的上将之手?曾任萧华秘书的李圭在一篇文章里写道:“萧华同志曾多次说过:‘我写《长征组诗》,不知道自己掉了多少眼泪。有些段落如《告别》《进遵义》《过雪山草地》《报喜》等,就是一边流泪一边写的。想起长征中那样的艰难困苦,牺牲了那么多的好同志,怎么能不难过呢?遵义会议确定了毛主席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终于历尽艰险,战胜敌人。三大红军主力在陕北大会师,胜利结束了长征。想起这些,又怎么能不高兴?难过、高兴,都会使人流泪的。’”(《回忆萧华》)
《长征组诗》是从萧华的心坎上流淌出来的,是他亲历长征,戎马一生的真实写照。萧华,原名萧以尊,1916年1月生于江西省兴国县一个贫农家庭。他就读的赤墈小学,不少教师是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四期的马克思主义启蒙教育,使他逐步确立了献身革命的志向。1929年4月,毛泽东在兴国亲自主持举办了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年仅13岁的萧华参加学习,聆听了毛泽东通俗生动的讲课。1930年3月,毛泽东第2次来到兴国,萧华已任县团委书记。毛委员听了他的工作汇报,并对共青团的工作重点作了指示,不久,萧华被调到红军主力部队工作。1933年9月,在博生县(今宁都)正式成立了少共国际师,战士的平均年龄只有18岁左右。萧华任政委并作了誓师讲话,会上齐声高唱《少共国际师出征歌》:“我们就是少共国际师/‘九三’在江西誓师出征去/高举着少共国际光辉的旗帜/坚决的果敢的武装上前线/做一个英勇无敌的红色战斗员/最后一滴血为着新中国。”萧华同志和红色歌曲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带领雄师劲旅,东拼西杀,南征北战,所向披靡,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特别对人民军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1964年2月,萧华得了严重肝炎,4月到杭州疗养。病重不忘任重,休养笔耕不休。他仍坚持每天读书、练字,并为部队写了几首歌词。9月,他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从此,不到50岁的萧华,肩负起全军政治工作的重任。1964年10月,是红一方面军开始长征30周年。萧华是万里长征的参加者,又是幸存者。他深感自己有义务,有责任把它写出来。经过反复考虑、比较,他认为诗歌这种形式,可以用丰富的思想感情,凝练而有韵律的语言,集中、概括、形象地表现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于是,他怀着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极大的创作热情,以抱病之躯,呕心沥血,废寝忘食,倾情创作了以《红军不怕远征难》为总题的《长征组诗》。
1964年5月,我从驻河北邢台某部2连被调到原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创作组从事歌词创作,有机会荣幸地和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专业词曲作家一起工作、学习。1965年2月,战友文工团接到了萧华创作的《长征组诗》,立即组织精兵强将作曲。当时的谱曲创作及后来的排练、演出情况,有时我亲眼目睹,有时现场观摩、学习,创演人员以红军的长征精神,谱写和排练《长征组歌》,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1965年4月中旬,由时任战友文工团总团副团长兼歌舞团长的晨耕,带领生茂、唐诃、遇秋一行,到杭州向萧华同志汇报《长征组歌》的作曲初稿。汇报时,从第1曲到第10曲,4位曲作者边打拍子边唱,边穿插说明一些创意。遇到合唱段落,每人唱一个声部。晨耕唱男高音,生茂唱男低音,唐诃唱女高音,遇秋唱女中音,前奏、间奏由唐诃一人代表乐队,用声音模拟管弦鼓号的伴奏。萧华听着激动不已,随着作曲家的演唱,不由得也吟唱起来,眼里噙着泪花,有时还挥动拳头,踏着步子,仿佛又回到了当年长征的行列。汇报进行得不错,萧华比较满意,为了表达谢意,他私人宴请4位作曲家吃了一顿常熟特产“叫花鸡”。
回忆是一支唱不尽的歌。为了进一步加工、修改《长征组歌》,萧华同志不顾病痛,专门安排了几天时间为4位作曲家讲长征的故事和《长征组诗》的创作过程,他边忆边讲,昔日的炮火硝烟历历在目。他现身说法,深入浅出,逐字逐句地讲了《长征组诗》的创作思想、意图,以及对作曲的设想和要求,讲了长征途中与组诗相应的历史背景和动人事迹。讲到战斗激烈时,他跃跃欲试,如临沙场,讲到战友壮烈牺牲时,他声泪俱下,悲痛欲绝。
西子湖畔,碧波荡漾;岳王墓前,吟诵《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作曲家们游览名胜,脑海里激荡着历史与未来、战争与和平的交响,酝酿着以民族化、现代化、军旅特色为音乐创作基调,充分调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广阔丰厚的音乐素材,为《长征组诗》谱写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优美旋律。
从杭州回到原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后,作曲家们按照萧华同志的讲解,对《长征组诗》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学习和研究,反复加工、修改。其间,我曾参加过他们的几次讨论和改稿会,他们百改不厌、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令我感动。首先是“写什么”,然后是“怎么写”的问题,写长征史诗,不是记流水账,而是要紧紧抓住几个闪光点,写红军长征,不搞假大空,要谱写成妇孺皆唱、雅俗共赏的群众歌曲。《长征组诗》,原稿12首,作曲时选取了从《告别》到《大会师》10首。每首一曲,单独可以成歌,连起来是一组套曲。音乐作品的形式,按照常规应叫“大合唱”或“清唱剧”。这次既然将诗谱成了歌,原作《长征组诗》改为《长征组歌》。“组歌”这种音乐作品形式,得到社会认可,此后凡是多段词曲组成的大型声乐作品,也都称作某某“组歌”了(如《军人道德组歌》《西柏坡组歌》等)。
1965年八一建军节,《长征组歌》在北京正式演出。之后,相继下基层、到部队,为广大军民巡回演出,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受到广泛好评。大家普遍认为,这不仅是一部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胜利的英雄史诗,更是“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统一的红色音乐经典之作。作者萧华,既是长征战士,又是红军的指挥员。他将长征的史与诗结合起来,熔铸成一部红色史诗,他将诗与音乐结合起来,使其便于流行,久远传播;他将古今对接、中外融合起来,精心描绘出一幅有声有色的万里长征的壮丽画卷。具体到诗歌创作,也是一节一代诗风,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在古典诗歌和民歌的基础上发展新诗。写《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如果不是在毛主席直接指挥下,飞动双脚,踏破草鞋,声东击西,纵横驰骋,流过血流过汗的红军将士,是绝对写不出这种英雄史诗的。写《过雪山草地》:“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对仗工整,情景交融,言简意赅,境界高远。“红军本身就是诗”,这种言志抒怀的诗篇创作,在古今中外的诗歌作品中也是独树一帜的。
1967年刮起“一月风暴”,萧华不断受到打击迫害,强加给他许多“莫须有”的罪名。在这乌云压顶的情势下,周恩来总理保护了处于危难之中的萧华。1967年3月3日晚,在首都人民大会堂召开的总政系统全体人员大会上,周总理愤慨而激动地讲道:“萧华同志从红小鬼到总政治部主任,跟着毛主席几十年,他怎么会反对毛主席,反对毛泽东思想呢?”萧华和总政治部党委,一度恢复了工作。但是不到半年,在砸烂“总政阎王殿”的大冤案中,萧华被“彻底打倒”,并被非法关押达7年之久。在逆境中,他不断哼唱《长征组歌》,始终坚持原则,坚持斗争,坚信群众坚信党。直到1975年7月,萧华恢复工作,出任军事科学院第二政治委员。1977年4月,粉碎“四人帮”不久,萧华调任兰州军区政委。1983年6月,萧华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萧华在恢复工作后的各个岗位上,忠于职守,忘我工作,1985年8月12日,因患癌症,心脏停止了跳动。
周恩来总理十分关心和支持《长征组歌》的创演工作,大家称他为《长征组歌》的总导演。他曾先后10多次观看、审听和指导《长征组歌》的创作和排练,并安排战友歌舞团随他一起出访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和前苏联。1975年,他病重期间,特意让秘书向原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索要《长征组歌》录音带。他是听着《长征组歌》的战斗旋律,抵抗病魔,直到生命最后一息的。
斯人已去,歌声永恒。但《长征组歌》流淌在亿万人民的心中。红军梦和中国梦是一脉相连的,长征路和复兴路是一路相通的。我们牢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高唱《长征组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行新的长征。
(《解放军报》2016年9月22日 11版)



朗诵!星光:探求不同声韵的朗诵,创自己的朗诵方式。解读千诗万魂的诗情!让声音气韵生动如画卷!



桃源国际诗歌文化传媒集团
管 理 团 队
桃源国际诗歌文化传媒集团总部
诗歌顾问 : 桑恒昌
特邀顾问:德(美国)
董事长:中年听雨
副董事长:凝香聚瑞
总 裁 : 李彩云
桃源国际题图诗歌总部
总 裁: 李吉伟
执行总裁:风之子
副总裁: 昨 夜 天
副总裁,现代诗终审:秦本云
副总裁,现代诗终审:唐风宋月
副总裁,总编:蓝精灵
总社长: 吴杰
管理部长:青青的八月竹
社长主编: 林海云风
晚 霞
完美人 生
凡 星
刘 小 丽
桃源国际情诗总部
总 裁 : 红 泥 落 雁
执行总裁,现代诗终审:昨夜天
副总裁, 终审: 贤 达
桃源国际诗歌诗情画意创作集团
总 裁 : 凝香聚瑞
常务 副总裁:九痴偶语
副总裁,现代诗主审:红泥落雁
副总裁,古诗词主审:格美
副总裁,古诗词主审:赵子玉
总编,古诗词主审:邹野
现代诗主审:蓝精灵
总社长: 逯红心
桃源国际诗歌古韵诗词创作总部
总 裁: 孔 帷 幄
执行总裁: 瀛洲居士
常务副总裁:吴军例
常务副总裁,诗词终审:王庆春
总社长: 远帆
审稿团 瀛洲居士 甜 心
李 彩 云 吴 杰
云霞浅语 军 月
开心一笑 香 人
花雨满天 老 怪
开心词人 思念
听雨诗者联盟
总 裁 : 蓝精灵
副总裁 : 王庆春
总 社长 : 白 韶 钟
古诗词总编: 王庆春
袁冬春
现代诗总编: 红泥落雁
蓝 精灵
彩云诗歌创作总部
监 制:中年听雨
总 裁 : 李 彩 云
副 总 裁 :金耳朵猴
副 总 裁 :一 依
副 总 裁: 月 白 风 清
总编,现代诗主审:古风
总 社 长: 诗 语
精 英 诗 社
总 裁: 李彩云
总社长:金耳朵猴
总 编: 阿范儿
梦在深巷
听雨文学总社
总 裁 : 蘭 蘭
总 社 长 : 丁 娟
桃源国际 诗语 诗社
执行总裁:诗语

投稿待遇:读者赞赏单笔金额少于15元不结算。文章发表七天后结算,第八天起,后续赞赏金不再发放,不同意此规则者请勿投稿。没有赞赏金或单笔赞赏金不足15元的没有稿费。赞赏金额超过15元,60%为作者稿费,带有诵读的作品赞赏金额超过15元,诵读者和作者平分60%为稿费。40%用于平台运转和发展。稿费以微信红包形式发放。稿费微信红包24小时不领取,视为自愿赞助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