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作者:欧阳如一(中国)
本期主播:王 曼 (中国)
本期主编:丰车 (海外)
图片选自百度

长篇系列情感小说《生死恋·山海愿》
——欧阳如一
第九章:说唱歌手
崔浩已经不需要手机了。
他父亲有时会找他。可是他们父子俩并不常通话,父亲退休后把所有时间和金钱都用来研发乐器,那是无数次修改和测试,还有无数次遭嘲笑和失败,这个固执的人就是经不起批评,越被批评就越来劲,最后他就拼上了老命。
他母亲也可能会找他。徐教授是个伟大的母亲——她自己有三个儿女,她的第二任丈夫也有三个儿女,她经常会把他们的名字叫错,却都视如己出;她还有一大堆儿女——校内和校外的学生们,课外的音乐教学收费很高,让她的家在经济上彻底翻了身。可她已经不想赚钱了,只想多花钱和时间来陪伴丈夫和孩子们,这个家不能再破碎了。好在孩子们都长大了,一个个飞走了,有的连联系方式都没了。
他的哥哥姐姐有时也会找他。他们都拿到了外国的绿卡,失业、生病和养老都有了保障,也就不思进取了。他们整天想得都是旅游,还嘲笑中国人的勤劳和节俭,却有时会找弟弟办国内的事儿,因为他入赘了豪门。他们不知道崔浩一直在奋斗,也不知道他和这个新贵之家相处得并不好。
找他最强烈的应当是牛淑琴。他后来就简称她“牛琴”了,熟人们都这么叫,对牛弹琴,恰如其分。可他一辈子都不想理这个女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随时准备接父辈班的“红三代”怎么会干出这种匪夷所思的事来呢?栽赃陷害!那天牛琴的心也软了,说:“崔浩,你去把袁红领出来吧,给她把工资全结了,多一分钱也不能给呀,让她滚得远远的。”他就去见了袁红。袁红被关在派出所的小黑屋里已经四十八小时了,小脸焟黄——她怀着身孕,哭咧咧地说:“哥,我真没偷那幅画。”他就对所长说:“我家那幅张大千的画找到了,牛琴让我领保姆回去。”那所长说:“我就知道。”他们俩一出派出所就跑了路,牛琴把他的手机快打爆了他都不接,发来短信认错他也不理,他早就不想当这个驸马爷了。
袁红也在疯狂地找他,也发来短信又是认错又是发誓。那次家庭音乐会上这个陕北姑娘一嗓子就把崔浩给惊到了,这是一棵唱歌的好苗子呵!他一有时间就教她,牛琴本来是支持的,后来却反对说:“你就别费心了,粗瓷碗雕不出细花来。”这是电影《春苗》里的话,那里有位医疗权威就是这么说那个来自农村的赤脚医生春苗的,当时的春苗短发红脸曾经是一代人的偶像。崔浩说:“陕北民歌王王向荣、山西民歌王刘改鱼、青海民歌王马俊哪个不是粗瓷碗?”牛琴说:“你还敢跟我犟?”崔浩就不说话了,好像他也是被她从农村救出来的。
袁红从十四岁来到部长家、十九岁给大小姐去她的新家,已经在牛家干了七年,从一个羸弱的小村姑变成了一个健康的城市姑娘。她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保洁兼厨娘、记账加发货、还给大小姐当月嫂——牛琴结婚一年就生了个胖女儿。二十岁那年袁红提出一个要求:“我每周得休息一天。”牛琴一想也合理,说:“那你就休周六吧?”这一天她要崔浩替保姆干家务,因为她在做一件更重要的事情——给孩子做音乐的早期教育。打那以后,每周六一大早袁红就打扮得漂漂亮亮出门,天不黑不回来。牛琴以为这孩子有了男朋友,还有点伤感。后来发现她竟然在外边花钱学唱歌,这让她很生气,就认认真真地教训了她一回。
“小袁,你来我们家多久了?”
“过了年就满八年了。”
“你都二十二岁了?我对你怎么样?”
“小姐把我当亲妹妹。”
牛琴的脸上这才有了笑容,说:“我长你八岁,一晃也三十了。我读书和见识都比你多,你承认吧?你得听我一句话,当保姆也是社会分工,也是个光荣的职业,行行出状元嘛。我看你还得现实一点,唱歌可以作为业余爱好,却不能作为谋生的手段,你的长相和嗓子都不行,歌星梦会害了你。”
袁红想说:“小姐您说得对。”却见崔浩在一旁说:“人总得有点理想,就像当年陕北闹红军,万一成了呢?”
牛琴发现丈夫总在袁红的事情上和自己有分歧,不理他说:“我听说你都找到‘省歌’的老师教你了?这不是给我妈上眼药吗?学费那么贵你哪来的钱?”
袁红一听脸就吓白了,好像她的钱是偷来的,崔浩赶紧替她解释:“她不是干三份工作挣两份钱吗?她挣了钱舍不得花,以前总给他爷爷寄,现在她爷爷不在了,这钱就用来学习了。”
牛琴皱起眉头说:“你怎么啥都知道?”以前她就对丈夫和保姆有疑心,在母亲家住的时候她住在三楼的一面,他们俩住在三楼的另一面,她和丈夫隔着一道墙过不去,丈夫和保姆却门挨门,她们俩私通了咋办哪?牛琴就以保护名画的名义给家里安了摄影头,经常躲在小屋里观察,还真没事儿。后来他们搬到了自己家,她让袁红住进在地下室,她和丈夫住在三楼,却感觉这两个人离得远了心却更近了。她是一个性冷淡的人,却经常当着保姆的面和丈夫秀恩爱,也经常当着丈夫的面损保姆,她就是想让这丫头知道自己的地位。此刻她生气道:“我说她你掺什么言?我是要教这丫头知道感恩,要不是我把她从老区救出来她早就饿死了!”
崔浩经常听媳妇说这种话,开始他觉得是这么回事,后来又觉得并不在理,这会儿他又觉得完全不是这么回儿了,说:“牛琴,你知道吗?是老区人民救了你,不是你救了老区人民,要不然你们全家都不会有今天!”
牛琴一听就火了,说:“崔浩,你是不是也有点忘恩负义?”
崔浩也急了,说:“说我忘恩负义?你对我有什么恩?我得对你尽什么义?我看你还背信弃义呢!”
这下崔浩可捅了马蜂窝,牛琴认定他和保姆有奸情,就用东北最肮脏的话来骂他们,不管什么东西抓起来就往地上摔,崔浩抢着她手里的东西,保姆捡着摔在地上的东西,他们两岁的小女儿吓得哇哇大哭满地爬,牛琴心疼女儿就对丈夫又撕又咬,崔浩看着满地破碎的工艺品在心里说:“都说是覆水难收,打破的瓷器也无法修复,你这是帮我下决心呵!”牛琴要撵袁红走,崔浩说:“你撵她走我也走。”牛琴只好让步,后来就发生了袁红因盗窃文物进了当地派出所的事。
崔浩决定和袁红私奔,他连件换洗衣服都没拿,更别说他那心爱的三把琴,幸好随身带着那把圆笛,却没来得及和他的宝贝女儿吻别。他身上只带了一张卡,六万块,袁红身上也只有一万块,他们怕受到通缉——说不定牛琴又报了案,就一路“倒短”——从长春去沈阳、从沈阳去天津、从天津去浙江慈溪、从浙江慈溪去江西赣州,一路都吃最便宜的饭食,住最便宜的旅店,买最便宜的用品,不敢给人打电话。袁红在路上肚子越来越大,直到走不动,就在广东斗门产下了一个漂亮的男婴,取名“崔巍”,是崔浩的第二个孩子;崔浩的第一个孩子叫“崔璨”,她长大成了一代歌后,这是后话。
崔浩本来想和袁红在社会的最底层重新做起的,谁知贫贱夫妻百事哀,他和这个没有合法手续的媳妇过了不到两年又不辞而别,只身闯到了海南。这回好了,他的手机被抢,不用再为突然打来的电话担惊受怕了。
崔浩也想过其他人可能会找他。他的表姐金金,他和袁红一路辗转就是去投奔她,原来讲得好好的,先在她那里落个脚,再靠着教人拉琴慢慢起步,等风波平息再崭露头角,可表姐一见他们丧魂落魄的样子说:“你们在这儿牛琴肯定会找上门来,不如去珠海做摇摆机,发财可快了,我们县长都是我的下钱。”他表姐夫也说:“袁红咋回事呵?洗完澡不穿衣服就在客厅里走?在我们南方男人看到光着的孕妇不吉利。”崔浩说:“非礼勿视你不懂吗?”就和媳妇来到了斗门,带的钱被骗去了一半。
崔浩也想过他的合伙人小梁可能会找他。他在做摇摆机的队伍里发现了一个花花公子,也是被亲戚骗来做传销的,他不参加任何活动,整天泡在游戏厅里。他过去一看,打电脑游戏六块钱一个钟,这生意做得呀!两人就合伙租了一间房子,买了十台电脑。那花花公子又泡上了个澳门妞,天天往拱北跑,就把生意交给了他们夫妇。崔浩从此过上了最悲惨的生活,他不知道什么叫睡觉,因为店里只有他一个伙计,得二十四小时值班,经常是顾客说:“老板,开机。”他就醒了,顾客说:“老板,结账。”他挣开眼收了钱再赶紧睡。好几次“跑了单”挨媳妇骂。他把十台机滚到了三十台机,成了斗门最大的游戏厅,在当地人眼中他俨然是经营之神。可是他的游戏厅很快就垮了,那条街上又连续开了几家游戏厅,环境都比他好,机器都比他新,价格都比他低,他算了一下账,怎么干都赔钱,就提出了一个改行计划,袁红把脸一扭:“没钱。”他说:“那好吧。”就一个人来了海南岛。
崔浩也想过他的师妹何琪会找他,同学们都说她特别认老乡,真是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他这回可真体会到什么叫“世态炎凉”了。
这世上没有手机真的挺好的,最好交通也不那么发达,书信也不那么方便,让商人们和情人们见一次面都不容易,就只有牢记上一次说过的话,因为它没有可能改变,这就是“诺言”。
“崔浩,几天没见你咋变成这样了?”
在海口环岛泰德大酒店对面的酒吧街,马骏认出了梳了披肩发、蓄了络腮胡子的崔浩,没有手机的他已经在海口流浪了三个月,他的面色黧黑,身上精瘦,以为没人能认出他。
“先生,您想点首歌吗?”
这三个月崔浩在海口的地摊音乐市场上打出了一片新天地,他还了那把小提琴,买了一把吉他——卖艺还得这玩艺儿。他还置办了流浪歌手必备的东西——笔记本电脑、便携式音箱和麦克风,这就等于配了一个小乐队。他会写词、作曲、用音乐软件配器,他的“说唱海口新闻”就成了一绝,哪儿堵车了、哪儿着火了、哪家商店搞促销了、哪个地方的政府领导又换届了、哪个海南名人有绯闻了……他都播,来得比海南日报都快。马骏是慕名而来的,一见却是熟人——当年吉林省艺术学院的高才,省委宣传部长的驸马,自己的老友,细端详却又不像,说:“崔浩?别他妈的装了,你给我来一首‘梁祝’。”
“小提琴曲‘梁祝’用吉它演奏?把拉的变成弹的?我来不了,可是您愿意给三十块的话……”
“五十块,可我一个人听有点奢侈,得再叫上几个人,你先到别处唱,半小时后再转过来。”
崔浩一回来就见到了坐在马骏身边打扮入时的海南日报记者、他的师妹、当年长春的第一美人何琪。这家大报的文艺副刊已经不发小说诗歌了,定位为海南的特色文化,何琪就经常走街串巷,访今问古,他们好几回走了个面对面她都没认出他来。可是海南太小、太年轻、文化根底太浅、何琪搜肠刮肚也没写出什么不重样的东西,却没想到一种崭新的海南文化就集中体现在这位流浪歌手身上——前仆后继的移民精神,这才是海南建省、建经济特区、后来建国际旅游岛、后来创办中国最大的自由贸易区的原动力。何琪一见就如获至宝,对马骏说:“是崔浩,穿多少马甲我都认得他。他简直是在替我体验生活呀!马骏你别没正经的,多听听我师兄——流浪歌手在社会最低层的见闻。”这时候崔浩手里拿了一张胡琴的弓,并用“琴马”把六根弦弄成了一个弧形,他的吉它就变成了一把又能弹又能拉的中提琴,就是声音有点怪怪的。那正是一对悲情男女生离死别的感觉,一曲别样的“梁祝”让他的两个老乡兼校友都流下了热泪,谁说中国人不懂音乐?只要出现在他们需要的时候。马骏要给钱,何琪拉着说:“给啥给?你请我师兄吃宵夜。”

作者简介
欧阳如一,规划师、建筑师、作家、诗人。
创作了大量文学,包括小说、诗歌、电影剧本等,近作有:
一、长篇小说
1、长篇系列间谍小说《天生间谍》
2、长篇系列情感小说《生死恋》
二、自由诗集
1、自由诗集《我的神》
2、自由诗集《大海,我的爱人》
三、长篇史诗
1、长篇史诗《大航海时代》
2、长篇史诗《周颂》
朗诵简介:
王曼,主任播音员,现任广播电视台首席播音员,系全省“十佳”新闻工作者、全市广播电视学科带头人。平缓、准确、流畅、饱满的声音,已成为我市广播界的一张名片。创作、主持的一百余篇播音作品获得省级以上新闻奖,其中,主持播出的《奔驰在二十一世纪的跑道上》获国家级一等奖。电视专题片解说也得到各界朋友的好评。


有奖阅听征评启事
作家欧阳如一的长篇情感系列小说第一部《生死恋•半生缘》已在本刊连载完毕,第二部《生死恋•陌路情》正在连载并且收到了17万阅读量的成绩,为了促进小说的阅读,本刊特与作家联合推出“有奖阅听征评”活动,具体方式如下:
一、仅对小说的第一部《生死恋•半生缘》进行有奖阅听征评;
二、凡在本刊“评论区”发表50字以上评论者皆会获赠正式出版的欧阳如一诗集《大海,我的爱人》一本,请在评论后详告收件地址,邮费自付,如担心不安全可告电子邮箱,寄赠电子版;
三、对通读过全文并发表了千字以上中肯评论者另赠《生死恋》系列四部电子书一本,寄赠方式如上;
四、活动从即日起一个月止。
2020年5月31日
欧阳如一的邮箱:QQ874314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