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律·法泉记游(八首)
作者:吕兴福
第一景·妙湛总持

一剑青锋指碧穹,
文章造势守要冲。
行僧漫记红崖畔,
住寺传灯临济宗。
标识般舟度良善,
印封法界镇螭龙。
盛年宝钥开金锁,
上道直通灵鹫峰!

第二景·山门旭日

拱斗耸倾笼翠微,
观音移步彩云追。
御书匾额会州志,
金字鎸题锁钥楣。
东起紫霞妆圣地,
西望天竺见慈悲。
龙孙共筑中原梦,
正法不兴更待谁!
第三景·林径问禅

古寺林衢探隐幽,
画廊弯转绕风柔。
波罗蜜多住心野,
迦陵频伽亮玉喉。
般若雅趣督刚悟,
菩提要路国师修。
穿山度水戏盘桓,
审典临碑记胜游。
第四景·寅阳紫气
檀热氤氲淑气浓,
柏松半掩寅阳宫。
听经闻法人罗曼,
面水依山景玲珑。
漫说上仙非释教,
早随菩萨证圆通。
缘何斯地多高士,
化境一游知色空。
第五景·文曲照影

画卷飞来格调高,
谁将危构傍凌霄。
拾阶直上文昌殿,
凭险还望抱月桥。
张亚帝君悬紫笔,
中华学子梦扶摇。
莫趋榜眼探花柳,
当作金梁效当朝!
第六景·烟雨画桥
山场素日静而悄,
时值雨天尤寂寥。
文秀漫湮藏凤阁,
紫烟萦绕遇仙桥。
飞鸿栖雁添声色,
跨水临波不动摇。
美景无须待晴朗,
伞花绽放更妖娆。

第七景·云壑飞瀑
行来禅院最深处,
紫壑红崖挡前路。
瀑布翻腾水撒花,
宝塔高耸云飞度。
幸逢小径通仙源,
偷看大师种桂树。
千载香龛费瞻仰,
有心方外作常住。

第八景·泉畔荻花

林径迂回上翠微,
惊看崖畔荻花飞!
缘何水草生高地,
总是蒙泉润外围。
芦苇轻摇风飒飒,
空山乍暗雨霏霏。
此间声色最殊妙,
几度盘桓不忍归!

注释:1,行僧漫记红山崖。指西汉法显西行漫记中关于‘城东二十里有红山崖,佛寺曰法泉,疑六朝人所建’,据此推算,距今过两千年,与敦煌莫高窟为同一时期。
2,妙湛总持不动尊。妙湛,浮屠,宝箧等词汇,都是当做佛塔的代名词用的,这里指山门外的妙湛塔。因为法泉寺三教具足,所以用《华严经》上的‘妙湛总持不动尊’来强调主次。
3,临济宗。是禅宗的一支。有资料显示,法泉寺是法门寺的下院,承传临济宗正脉。清朝以前,法泉寺僧人受戒的戒牒(受戒证件)从法门寺转发。
4.锁钥。锁钥二字是宋朝时悬挂在山门上的匾牌,相传是当时皇帝的御笔。
5.督刚。即王督刚,法泉寺开悟的高僧之一。俗姓王,靖远北湾人氏。
6.国师。即圭峰大禅师,大宋国师,在法泉寺圆寂,法体塔于寺外大坝台子地。碑銘尚存。
7.寅阳宫,俗称吕祖殿,供奉八仙之一的纯阳真君吕洞宾。毗邻妙玲珑阁。环境非常清幽。
8.文昌宫,供奉的是文昌帝君,俗称文昌爷,是明朝主管科举考试的官员,名叫张亚,由于清正廉洁、开明公正,后世被封为文昌帝君。
9.遇仙桥,是法泉寺最经典的景点之一。关于遇仙桥的传说多而优美,这里省略。
10.六和塔下,是悬崖瀑布乃至水帘洞景观。这里有万仙洞,遗留有北魏浮雕。还有非常著名的石崖洞窟,内涵非常丰富,此处省略。
11.云桥通禅院。这里先后有不少大师面壁开悟。圆寂后葬于山门对面的塔坪等地。省略。
12.泉畔芦苇。在荒旱的高山上,尽然有一片芦苇,夏秋季节,郁郁葱葱,比河谷的水草还要茂盛,堪称奇迹。主要赖于蒙泉、慧泉、洗眼泉、摸子泉、印月泉的润泽。
(上述词句均为法泉寺原始遗留词汇,故而未变)
(2020年5月28日 星期四)

作者简介:吕兴福,文学家、佛学家,著名诗人。惠川文学社创始人,惠川文学社名誉社长。中华诗歌联合会执行委员、首席顾问。几十年来潜心研究文学、佛学,颇有造诣。出版散文集两部;诗集三部;佛学研究《指归自性》一部;编著《筑梦军魂》纪实文学一部;还有近千万字的文学、佛学稿件在陆续整理出版之中。




中华诗歌联合会编辑部


(长按或扫二维码、欢迎加入中华诗歌联合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