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上世纪九十年代入粤追梦的山西人,在廣州努力筆耕,終於圓了作家梦。至今人在太原,依然初心不改——
行文码字伴我一路前行
山西 王凡
~~~~~~~~~~
九十年代初,在改革春风的吹拂下,广州这座城市万物竟发,生机勃勃,内地各行各业人事怀揣着自己的梦想,涌入了这片热土,我也是其中之一,怀揣着文学之梦,从山西南下广州十几年的攀爬不负耕耘,我的《初航》《红尘漫步》相继结集出版,在广州圆了我的行文码字之梦。翻看摊在面前多年前的文章,稚拙、青涩,尽管这样,再读时,还是会情不自禁的回忆起几十年来所走过的路程。
少年时期的我,喜欢在洒满斑驳阳光下的午后,喜欢在皎洁明月高悬的夜里,喜欢在雨打窗棂的天气里,蜷卧在家里的某个角落,一页一页的翻过,满是油墨味的纸张。书籍像块磁铁吸引着我,如挚友般的进行心灵的交流。从喜欢读书到行文码字,渐渐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融于整个成长的过程。而启蒙则缘于幼儿时期父亲的故事。那时 简陋的栅栏小院,常在傍晚时分飘满茉莉花茶的清香,父亲摇着蒲扇讲着一个又一个的故事,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谦让、同情、诚实、善良、尊重,做人的道理,都在故事里。上了学,识字以后,尽管物资匮乏,收入不高,但买小人书、书籍父亲母亲从不吝惜。而我则可以忘记时间,听不见周遭遭的声音,沉浸在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里,梦想着有一天也能把自己所思所想变成铅字!终于如偿所愿,成人后有机会坐在中文系教室里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如饥似渴学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记得交过的第一次写作课的作业是一篇题目为《流星》的小诗;“划过天空,那是织女提着的灯笼……”被老师点评,自此写作的热情被点燃,不断的用文字记录着生活的点点滴滴,并且幸运的让喜欢的写作成为生存的方式。
八十年代十余年教师生涯,九十年代十余年代编辑记者的职业。从专栏文章《教女手记》系列到养老院见闻;从市民的菜篮子,到退休市长业余生活(网球运动);从民工返乡大潮—春运到无人售票的公交;从天涯海角的旖旎的风光到格尔木的新线铁路建设线……人物特写、游记、散文、随笔。身边熟悉的人和事都成为最好的行文素材。自1983年始至今在各地刊物上刊登过的二十多万字的文章集结到两本书里,对自己从事文字工作,十余年做了一个总结。
随着现代化科技的发展,学会运用QQ、博客、短信更是随时便捷地记录着生活琐碎,任时光飞逝转眼就退休了,但习惯使然仍坚持把退休后丰富多彩的生活用图片加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游走于祖国山山水水的同时与好友们分享着所见所闻,感想、感悟。正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把退休后的日子过的更加有意义。其实最大的乐趣则是在于记录这一切的过程。
行文码字就这样伴随着我一路行走。在践行着自己对文学由衷的热爱的同时,生活也赋予文字鲜活的生机。
梦想在路上,回望古今,旖旎的祖国的山山水水,宝塔青铜上斑驳的纹理见证着历史,见证着祖国的发展进步,昌盛文明,百姓的幸福生活。一个崭新的时代,充满生机的舞台,任由你用文字描绘。
梦想在路上!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辛苦和汗水、泪水和欢欣、幸福和满足都在你敲打出的字里行间。执着的坚持走在行文码字的人生路上,追随着梦想,不改初心,无悔追寻。
最后,想要说的是,特别感恩感激我在寻梦的路上给予我支持鼓励帮助的前辈们,如吴大勇老师(原广州军区战士报总编)、柳鸣大姐(原家庭杂志社总编)、韦丘老先生(原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王选老师(广州军区作家)等等,作家张文峰老师(原广东人口报总编)百忙之中审阅文稿并为我的文集作序,在写作上给予指导;还有许多同行们给予的支持,热心读者们予以的肯定认可,恕不能一一点名致谢,感激他们的厚爱和支持!

作者简介:
王凡,1962.4.21生于陕西宝鸡,祖籍河南濮阳。山西大学中文系汉语语言专业(大专),曾任中学语文教师。一九九二年南下广州,从事编辑记者工作。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散文報告文學集《初航》《红尘漫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