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踪 迹 》
作者:好心情 诵读:茸茸
“鞭梢乱拂暗伤情,踪迹难寻露草青。犹是玉轮曾辗处,一泓秋水涨浮萍。” ——题记
油墨清香,伏案抒笔,岁月的过往,让诗情在笔尖下荡漾。
那年起,知识青年的芳华,在历史的长河里,成为了千古绝唱,
回首往事,恰似潺潺流水,好似垂柳出嫩枝,婆婆娑娑,盈盈弱弱,抚摸着知青的脸颊,时时敲打知青的心房。
广阔的天地,留下了蹉跎岁月,留下了青春之歌,留下了青春的梦想,印证了少男靓女们的身影,留在了田野上,好想从前那位,扎着马尾辫儿,长着稚嫩的脸旁,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一笑俩酒窝,奔跑在山野里的春姑娘。
广袤的田野,金灿灿的麦浪,风雨飘过稻花香,憧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青纱帐里嬉戏玩耍捕鱼忙,山坡上的果树成行,蓝天白云下,牧笛声声随风飘扬,那里是鲜花盛开的村庄。
年轻的笑脸向太阳,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青春年华,瞬间迸发出道道的光芒。
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是那个年代,知识青年共同的追求和信仰。
知青——是那个年代最美的昵称,
知青——是成千上万知识青年的缩写,
颗颗火热的心灵,曾经改变了山川大地,谱写了华夏最壮丽的乐章。
土们岭——是我放飞知青梦想的摇篮,
是我一生难忘的地方。
在那里生活、劳动、学习,在那里成长,从那里的大山深处走来。
那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是一生永久的记忆,知青的故事,向 饮马河水一样,在血液里流淌。
那里的鸡鸣,狗吠,牛儿,
哞儿,哞儿,哞……
再熟悉不过的声音,永远缭绕在心房,那美妙如歌,彻夜为我做伴,黎明和我一起迎曙光。
清晨,太阳从东方升起,炊烟袅袅,滩青草茂,野花点缀,花开芬芳,踏着乡间小路,在阳光下,像是一条洁白彩带,由村庄东头到村庄西头,好似山间里那一朵朵蒲公英飞过,轻轻地,轻轻地落在了我身上。
村路两旁的白杨树,依然挺拔,档着风沙,那是绿色的屏障,它那粗壮的身躯,像是张开了臂膀,迎接远方来的知青姑娘。
村中间那口老井,升腾的热气,梨木杆架子,打水的辘轳,井绳紧紧地系着水罐子,任凭人们七上八下地摇啊摇,发出咯吱、咯吱响,大石碾子,风吹日晒,仍然躺卧在老地方。
知青点的老宅还在,却不是原来模样,见景生情,泪涌两行,往事悠悠,一件件,一桩桩,映入了眼帘,泪眼茫茫。
当年叫石榴的小姑娘,如今呀,也成了老太婆啦,儿孙绕膝,四世同堂。
老哥哥、老姐妹凑一起,盘腿坐在火炕上,再把陈年旧帐翻一翻,叙叙往事,唠一唠家常。
现如今啊,村里的年轻人,携家进城务工去啦,很少回故乡。
当年的铁蛋儿,如今变成了老爷爷,有点儿驼背,但是耳不聋,眼不花,身子骨挺硬朗,抽着烟斗,蹒跚步履,拿着蚂蚱凳,坐在老榆树下,叹息的说:“这屯子呀,原来上百户人家,近千余口人,今朝啊,都搬城里去喽,所剩无几……”
村舍闲置,荒草出墙,片片蒿荒。
村北头的小学校,红瓦,白墙,四合院儿,还是老模样,失去了往日里的书声朗朗。
我的青春,曾经在这里度过,有过欢笑,有过忧伤,流过汗水,有过疲惫,有过怨恨,在这里怀揣着,许许多多的幻想……
今朝到此一游,岁月流失,不堪回首,我心依旧。
正如俄国诗人普希金所说:“而过去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