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子和里子
文 | 小 柯
正是杜鹃花开嫣然的季节,花团锦簇,这里扎堆,那里聚会,氤氲出一片片玫红色的花海。
暮春四月的天气,微凉,却,并没有阻挡得住那份热情,它们如期盛开,开得不惊不扰,疫情也不曾干扰到一般。
天气一天比一天热了起来,放眼望去,棉衣,夹衣、短袖短裤,薄纱长裙,混搭得分不清季节似的。现在的棉衣,款式繁多,式样新颖,满足着不同阶层人们的所需。
不像我们小时候,一到冬天,只能穿母亲缝制的棉衣。上街买几尺花布做面子,扯几尺作为里子的布料,就挑耐脏的颜色,再称几斤棉花,经由母亲的巧手,就能缝出一件新棉袄来。也不是年年有新棉衣可穿,只要不短小,开春褪下,洗干净,隔年翻新了,接着穿。
一件棉衣尚且有着面子和里子,夹衣也是,人更有面子与里子。老话说得好“人要脸树要皮”,这个“脸”,即是面子,即是颜面,试问,谁不想人前有面子呢。

以前,最喜欢读冰心先生的“博爱文学”。犹记得,多年前,有段时间节约了父母亲塞给我的早餐费,清晨一块干馍,就着一杯速溶奶粉即可。那时我是一名高中生,那年春日甚好。待攒足了书钱,特意在某一个下午上学前,早些出门。骑上自行车,便一路朝着县城新华书店而去。入店,忙去放置经典书籍的那个方位,目光一寸寸移过去,待《冰心文集》几个字出现在视线里,提着的心,便落定了。于是,给营业员报上书名,递钱,找零,宝贝一般将书放进帆布书包,才身轻如燕地跨上车子,向着秦安一中前行。
那时,我是一位害羞的女生,否则,应该会哼唱着小曲一路骑行吧。
于是,课间休息时,做完作业的空隙,忍不住翻几页书。冰心先生也宣扬“爱的哲学”,也批驳一些不良。但,却不会通过贬损一方、抬高自己的方式方法。
很多年后,当我再次翻开那本业已发黄的书册时,没读几行,忽然,即顿悟了:方家就是方家,她的那股底蕴,那种“爱的哲学”,是骨子里自带的气质,故而,反应在笔端,便少了刻意,少了粉饰,少了冷漠。取而代之的,是她看向这个世界的慧眼、善心。于是,那些丝丝缕缕的爱,穿过文字,穿过岁月,落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的心田,发芽,成长。于是,雨打红莲在她眼里,即是女儿依偎着母亲的象征。即使南下奔丧,那么悲痛的沉珂,在先生的笔下,亦闪耀着母性的柔光,柔里带泪,泪中含悲。
我想,少年时代就开始喜欢冰心先生的文章,大抵也是源于此。在那些温润如玉的文章面前,我愿意举手投降,甘愿做它们的俘虏。这也是即便身处现世,我何以抵触比较冰冷的文字的原由。当文字带着料峭的寒意,掷向无辜的人,投给广大的读者时,哪怕赢得部分人的兴奋,以及同频,已然失去了为文的要义。从这一点而言,冰心先生不仅赢得了面子,更不失里子,是妥妥当当的面子和里子俱在,人性美和心里美共存。

喜欢她,没道理。敬佩她,有理由。
而我,当年的我,现在的我,依旧还是她的读者。彼年,是小读者,如今,属于老读者。
这一份邂逅,也奇,也妙,也美好。
冰心先生的大气、格局、境界,自不是一般人可以抵达的。如是,世人大多陷于自己的面子和里子观里,或者深醉,或者浅尝,但,总归不得要领。
也以同样的方法,如法炮制,购买过《巴金文集》《俞伯平文集》《徐志摩诗集》……这些优雅的文字,成为我高中岁月里的亮光,满足过我之于缪斯女神的倾慕与向往。
少年时,有一年暑假回到老家,无意中发现,五婶家的一只母鸡会生双黄蛋。依理,它应该很骄傲,原本,它也具备傲娇的资本:可以生出双黄蛋来,别的母鸡,你们试试看嘛,看看有没有这个本事!可是,它不。每次产蛋之后,它即淡定自若地步出鸡舍,如常觅食,满院子闲逛,遇见别的母鸡,也不会高昂着鸡冠。
我有意留心了一下,它貌似会和同类点头打个招呼。这一幕,曾令少年的我恍然,又释然:原来,有一种风度,如这只能够生出双黄蛋的母鸡,不卑不亢,不骄不躁。
它也不是一天一生,需要间隔一天休养生息。五婶之于它,格外看重,每次望向它的目光,都是亮晶晶的,仿佛它浑身长着双黄蛋似的。
后来,再后来,听说这只母鸡挂了,五婶为此唏嘘了好一阵子,从此,一窝的鸡群里,再无可生双黄蛋的标兵。日子,复归平静,既庸常,又琐碎,也悠长。

这几年间,随着自媒体的发展与普及,成全了广大的写作者,那些方块汉字,亦找到了安放的空间。人们通过它,写着,读着,讨论着,追捧着……
有多少在自媒体发过一篇文章者,在别人眼里,一时成为了“老师”,可谓赢得了面子,护住了里子。他们被比自己有内涵有素质的人尊崇,“老师”“老师”地唤着。有点自知之明的人,尚且还能羞涩几分,不知天高地厚的,大概自以为真有两刷子,经得起别人的尊重,受得起他人的膜拜。
更甚者,自恃尚有几分才华,外带几分“美貌”,自认为属于才女+美女型 ,天生是为写书而生的。呵呵,我无意瞄了一眼案头的经典,不多不少,一天也需要挤时间翻几页,床头也被我陆陆续续堆放了十几本,临睡前需要翻一翻。试问,哪有多余的闲暇时间,关注于她们的书呢。

易中天著作等身,几年前,在一次网课之后,有学生问道,先生如果穿越到古代,最想成为谁?
答曰:我最想成为吃瓜群众!
可见,谦逊是对自我清醒的认知与反思,谦虚如易中天者,更不在少数,学问亦不低。
在他们面前,我们犹如仰止高山,不仅钦佩于他们的学识,更敬畏于其人品。他们,不但面子也有,里子更好。只不过,不愿轻易示人罢了。
世间多少人,有了一副好面子的,不一定护得了里子的周全,里面也许破败不堪。保全了里子的,不一定看重面子,面子又不是撑给他人看的。
面子和里子,何时达成了和谐,这世界,也就相对和睦,温存与共。里子和面子,何日里外都是一个样子,这世间,便会人情味儿日浓,笑容可掬。
而日子,说到底,不过就是面子和里子的那些事儿。
如果,把生活过得/说得和文学一般深奥,艰涩难懂,没几个人懂得,便也无趣了。
如此一想,我,亦,坦然,为自己的凡俗心生几许晴朗,一丝浅笑。
但愿,某日,会有某位大家给我们直观地论述一番面子与里子的个中滋味,想来,必是别有风情吧。
记之。
(完)
小柯,甘肃天水人,现居江苏。个人微信平台:小柯天地(yftd201666)。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