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念碑,复活一段历史文
——西大云疃惨案启示录
文‖何凤山
每年,一拨一拨的人们
来到纪念碑前,把复活的历史一一抚摸
七十年后的今天,我来到这里
那段充满血腥的悲壮历史
在肃穆中,愈加鲜活
大地记得,山河记得
一九四八年三月九日凌晨三点
三百多名还乡团扑向西大云疃
三名区干部,十四名区小队员
十二名村干部和民兵
共二十九名烈士惨遭杀害,
制造了让历史掩面的惨案
历史深遽。覆灭前的黑暗异常凶残
枪口下,大刀下,硝烟里
中弹的胸口,被砍下的大膀
血流成河,肢体横陈
大地含泪收留了他们残缺的躯体
而烈士的灵魂不死,忠魂无缺
一个个从血泊中站起来
走向历史深处,和大地溶铸为一体
从中弹的胸腔里迸射出来的,是火
从砍断的肢体处迸溅出来的,是火
火,是扑不灭的,是肢解不了的
赤热的火迸射而出,溅落开来
都是火种,从一团团火,到千千万万团火铺天盖地地燃烧起来
终于在地平线上,升腾起血色的黎明
纪念碑不只是纪念什么
不只是警示人们,不要忘记什么
纪念碑高举起天空,植根于大地
天地之间,至高至大
它是坐标,是灯塔,是北斗
代表血染的历史,代表红色的初始
更代表未来。校正道路,校正方向
拨亮困惑与迷茫,校正道德与信仰
大地宁静,季节安祥
南山脚下,百里坡前
我在叩问,我在自省
直至从烈士们身躯里
迸溅出来的火种
又一次点亮了万家灯火……
作者简介:
何凤山,男,汉族,原籍天津市武清区人;插过队,从过政,经过商,曾任某公司经理、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在《人民日报》《诗刊》《诗选刊》《星星》《萌芽》《河北文学》《长城文艺》等报刊发表诗歌二百多首,出版诗集二本;本人始终认为文学是根,是归根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