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繁世相的真实再现——读马举长篇小说《蜕变》
张卫平
小说自她诞生以来就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那就是真实呈现生活或者人生的真相,揭示生活或者人生的真理,给人以审美的享受和智慧的启迪。巴尔扎克曾说过,小说就是一个民族的秘史。特别是一部长篇小说,可以从多个维度尽情展示一批人或者一代人的生命历程,以文字的形式呈现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风貌。马举的长篇小说《蜕变》,正是从多个层面对当下生活的一个再现,揭示了纷繁世相背后的复杂人性。
小说以周一凡、李志强、陈超等几个编外年轻记者的人生经历,特别是以他们进入新闻战线后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来折射当下中国不为人知的复杂一面。周一凡、李志强、陈超几个人,说他们是记者,他们却没有正式的编制,说他们是社会闲杂人员,但他们又有进行新闻采访的权利,他们本身就是这个复杂社会中的一个复杂群体。他们既光鲜又尴尬,既神通广大又卑微低下,既有正义的一面又有在黑暗中翻江倒海的本领,在他们身上能深刻感受到人性的幽深和复杂。作者下笔最多、用情最深的人物是周一凡。周一凡出身卑微,但又才华横溢,他积极上进,但歧路坎坷,他想模范人生,但又难忍红尘恋情,最终从人生的巅峰跌入谷底。晚报总编辑亲顾茅庐请他出山,给周的人生又增加新的希冀,但曾经沧海难为水,这或许正是周一凡历经波劫后的人生况味。周一凡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也是他们那个群体最为典型的一个代表,是作者寄予了无限同情的一个人物形象,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通过对周一凡人生蜕变的解刨,让我们感受到一个社会青年如何能在眼花缭乱的诱惑中保持人格独立的可贵。由马举的《蜕变》我们自然而然会联想到路遥的《人生》,周一凡与高加林,他们都有一样的人生背景,都有一样的理想情怀,都一样遇到了人生的挫折——不同的是高加林回到了出发地,尽管有所改变但仍保持了原有的本色,而周一凡却在各种利益的纠缠中迷失了自我。
看马举的《蜕变》,由不得让我想到小说的结构问题,特别是长篇小说的结构,是一部小说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就这部小说而言,有贯穿始终的人物,却没有一个贯彻始终的大的故事框架,几个人物穿插进行,每个故事又缺乏内在联系,不能很好地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勾连、浑然一体的艺术感觉。长篇小说一样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伟大的长篇小说每一个构件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既环环相扣又缺一不可,既漫漶无边又完美无瑕!
作者马举在新闻战线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社会生活阅历,加之长期从事文字工作,这些都具备了写好一部长篇小说的可能。《蜕变》仅仅是个开始,美好的未来就在前面,我们有理由期待马举先生能在艺术上发生一个又一个的蜕变……
2020年5月29日于太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