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禅
文字:一苇
禅,
慎独的一种至高境界。
因为走入孤独灵魂的深处而打开了孤独的灵魂。
这个禅字一入中土,脱胎为一个新的生命。
禅,是梵语“禅那”的简称。可是这个禅字一入中土,似乎就经历一场涅槃,浴火重生,脱胎为一个新的生命。
凡事都有机缘,这个禅字不被译为缠,亦不被译为阐,自然有它的宿命。禅字左边的“示”,远古时是一个几案或高台的象形,只有被崇拜被敬仰的事物才会被供在案上接受顶礼膜拜,所有以示做偏旁的字往往表示一种虔诚和敬畏。而右边的“单”,就是孤单,一个人,独自的意思。独自一个人而有所敬畏,这不就是先贤经常挂在嘴边的“慎独”吗?其中的巧合恰恰是一种宿命。
所谓慎独,大致可以有三种境界。
一种是独处而依然有所敬畏。《中庸》上说:“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即使无人在旁,一个人依然能约束自己,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如此慎独已难以企及,尤其是在物欲横流、无所忌惮的现实世界,这两个字恐怕只能被当做书法挂在墙上。即使如此,此慎独还在禅的门外。
第二种境界就是禅定,远离红尘,独自一人参禅打坐,让内心世界的波澜归于宁静,泥沙沉淀,还一池澄澈。天淡云远,山幽林静,在心灵的尽处,忽然照见五蕴皆空。
第三种境界是不慎而慎,无独而独。这就是《庄子》所说能“外天下”“外物”“外生”的“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这种“独”乃大道也。如此慎独,不必在深山古寺,不必离群索居,见无所见,闻无所闻,连灵魂都不知在何处,还需要净化些什么?这是慎独的至高境界,也是禅的精髓。
大哉禅兮,无处可见却无处不在!
结语:禅,慎独的一种至高境界。因为走入孤独灵魂的深处而打开了孤独的灵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