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随笔几则
刘 新 川

2020年的寒假很漫长,作为一名普通教师的我,除了终日奋战在空中课堂和干些家务之外,还有些许闲暇的时间。为了打发时间,我又重操旧业,练习起来了写作。偶有文章见于各个微刊平台,月余之后,幸得《齐鲁文苑》主编许梅老师相邀,加入编辑部。五月初,我又加入《都市头条》,取得了认证编辑的资格。于是在生活中便有了以下几则小事情。
一、馒头铺 老人的询问
一天上午十一点左右,我骑着电动车到庄里的xx馒头铺购买几个馒头,准备中午的饭。当时,全民皆戴口罩,而且店主不让我们进入,只许在外面等候。在大门口等候的时间里,我发现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蹬着三轮车回来了。走到近处,近视眼但不喜欢戴眼镜的我才认出来,他是老板的父亲。出于礼貌,作为晚辈的我向他问好后,他激动地问我:“你叫刘什么来的?我光知道你是咱中心小学的老师,不知道你的大号,你是不是那个天天发文章的那个?”我轻声告诉他我的名字后,他喃喃自语道真不错、真不错,要继续加油呦;还说当个老师就是好,会写东西,真好、真好。 唉!别辜负他老人家的厚望,继续咬着牙坚持写下去吧。从此,我几乎不大去他家的馒头房了,怕他老人家再问最近为什么不写东西了呢之类的问题。
二、烧饼店 姐妹的夸奖
不去馒头房了,去买几个烧饼吃吧。原来的时候不经常买烧饼的,因为我那八十六岁的老母亲牙齿不好,咬不动烧饼的边缘部分。现在,我让她光吃里面的瓤。
到了烧饼铺,几个女主人正在热火朝天的烙烧饼。天气还不太热,但是她们几个脸上已经流淌着汗水了。她们为了挣点钱,也真是太不容易了,我心里在替她们难过的。也许她们已经习惯了,见我进门,脸上都露出了灿烂的微笑。
“四个烧饼。”我轻声说道。老板说:“稍等一会,还不熟的。”突然,她妹妹说:“刘老师,你写的东西怎么这么多,还能都发表出来的,真了不起的。现在的孩子就是不愿意写作文的,唉,愁死了,得让孩子们看看你是怎么写出来的……”我尴尬的说:“我是语文老师的,应该会写的,应该会写的……”大老板说:“人家刘老师脑子好使的。当老师的多了……”于是在尴尬之中拿了烧饼匆匆离开了。
从此,我基本上也不去烧饼店了,害怕她们再讨论我写作上的事情。我和老太太经常吃煎饼、喝面条了。因为煎饼店的老板年龄大了,不会玩智能手机。卖面条的大嫂从来不多说话的,我拿了面条可以轻轻松松就离开了。 三、理发铺 过分的恭维
本来应该是进入阴历二月以后,我就该理发的,可是因为疫情的缘故,理发店不能开门。自从年前理发后,我的头发已经很长了。记得有个笑话:有个人问另一个人有什么特长,另一个人想了半天,苦笑着回答到除了头发特长之外再也没有什么特长了。现在我也算是这种情况了吧。除了能当个教书匠,身无其他特长,年后头发也特长了。
进入阳历四月份,理发店终于开门了,我心情那个激动呀,一边唱着:“今个咱老百姓呀,真呀真高兴……”一边快步走向理发店。 刚进门,理发店的老板笑盈盈说:“哟,大作家来理发呀,最近写了不少……”我尴尬的说:“我现在只是一个文学爱好者的,算不上作家的,需要……”其他的人都在呵呵地笑着。 女老板依然笑盈盈地说:“作家刘xx专栏,令人羡慕嫉妒恨呀……”接着又用过分的语言一直在夸着我。如果我的定力不够深厚的话,肯定会飘到天上去的。
尴尬!尴尬!某一个平台老板为了让我经常给他提供稿子,于是就封了我一个作家,而且开辟了一个作家xxx专栏。因为这件事情,一直关心爱护的一位老教师(也是老诗人)狠狠地训斥了我一顿的。因为我现在只是一个文学爱好者,还没有取得作家的资格证,称呼我作家绝对不正确的。之后,我立即让那个平台改成了xxx老师专栏,反正咱还是名老师的吧 幸好,我两个月左右才去一次理发店的。
四、互加微信 与投稿者对话
平台为了便于与作者、读者交流,主编要求我们在本期编辑的下面加上了微信号,于是就经常有了类似于以下的对话。
微信通讯录提示:xxx想加您微信,是否接受?
对方:您好,刘老师。我是文学爱好者xxxx.(或者是:我是xx作协的xx)
我:老师您好,久仰大名。欢迎您多多赐稿。
对方:刘老师您好,我有一篇拙作,请您斧正(或雅正?)后推送出好吗?
我:我一定潜心研读佳作,向您学习写作的方法与技巧。
对方:老师言重了,恳求您多多指导。能否近几天刊发?
我:最近稿件非常多,我尽量明天或者后天排版吧。万望理解!
对方:恳求老师以后多多指导,多多关照……”
我: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恳请您多多赐稿……”…………
其实吧,咱自己心里挺明白的,自己也是一个文学爱好者的,自己有几斤几两,难道自己还不清楚吗?所以咱必须客客气气地与作者平等交流的。有好几个作者在微信中评价我是一个没有一点编辑老师架子的人。哎!真不知道,那些高高在上的编辑老师们怎么想的。现在的微信平台、期刊这么多,作者非得向你的微刊平台或者期刊上投稿吗?
附一段题外话,仅供做编辑的老师们参考:也许有人对做编辑不屑一顾的,但是说真心的话,做编辑有很多好处的。例如:读一遍来稿后就能看出质量的好坏;还能读到好稿子(或者名家的作品)后能学习到好的写作方法。而且我坚持写编者按的,要想写好编者按,必须要把稿件多读上几遍的,参悟透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但绝对会提高自己水平的。以上是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几件事情和一点感悟,暂且胡言乱语一通,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海涵!

作者简介:刘新川,笔名沧海一浪。山东泰安徂徕中心小学教师,《都市头条》认证编辑、《齐鲁文苑》编辑。业余爱好文学,作品散见于《山东教育报》《初中生作文》《语文天地》《泰山文化》等期刊以及《山东教师队伍》《齐鲁文苑》《双馨文苑》《孔子文学》《云山文学社》《定西头条》《泰安头条》等微信平台。人生格言:天道酬勤,有付出才会有收获。

编者读后感悟:人这一辈子,无非就是个过程,荣华花间露,富贵草上霜,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得意些什么?失意些什么?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如行云般自在,像流水般洒脱,才是人生应有的态度。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人生没有一劳永逸的开始,也没有无法拯救的结束。我们或许改变不了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改变不了过去,但可以把握现在;不能样样顺利,但可以事事尽心;不能选择容貌,但可以展现笑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