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刘忠:生于1965年10月,河北省张家口市康保县人,中共党员,党支部书记,经济师,本科学历,现为县农行办公室主任,近几年在各级报刊、中工网、中国网站上发表过近30篇文章,《康保县志》撰稿人,县政协委员,中国农业银行作家协会会员。

农行人下乡交通工具的变迁
文/刘 忠
时光如梭,转眼间我来农行已过30个年头了,回首一路走过来工作的艰辛,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但更多的是踏实与欣慰,因为农行已经发展壮大起来了。作为农行的普通一员,让我们沿着时间线看一看吧,这些年我们的代步工具都发生了哪些变化?随着交通工具的步步升级,我所在的农行营业所各项业务指标也蒸蒸日上……
我是上世纪八十年末进人县农行的一个偏远乡村营业所的,房屋都是五十年代的破旧砖瓦结构,门是若大的两扇大厚木门,窗户上是木头做的用合页穿的长条木板防护窗,由于年代久远失修,经过风吹雨打,日光曝晒,已经看不出原来油漆的颜色了……
我当时二十三岁,刚刚走出南方国际著名旅游大城市的大学校门,环境简直是天壤之别,来到这样一个破旧不堪的小山村营业所上班,想想可能一辈子就在这里工作、生活,心情一下子失落到了极点,当时给我的感觉仿佛回到了万恶的旧社会。走进营业所办公室,铁栏杆儿护窗更是把营业室遮得黑咕隆咚,几十瓦的电灯泡即使白天着着也不亮,连主任加起来才七个人,但是管理辖区的四个乡一百多个小山村,方圆六百多平方公里,连个最起码的交通工具自行车都没有!近处的村庄,只能步行下去催收大集体留下的小额农户贷款,远处的村庄,就去邻里乡亲家借量破旧的自行车,当时年底了营业所各项存款余额仅仅二十八万余元,集体旧贷款不足一百万元,新贷款不放!

就这样上班一年多过去了,有一天下午,老主任叫我去他办公室一趟,他高兴的告诉我:“小刘,告诉你个好消息,明天你们三人年轻人坐班车到县农行一趟,行里给咱们所里分配来3辆飞鸽牌自行车,你们去骑回来,以后下乡就方便了!”听到这个好消息,我激动得几乎一夜没合眼,第二天一大早,我们3个年轻人就到了县里,每人骑了一辆崭新的自行车,离县城近一百多里的山路,我们几个高兴得一路欢声笑语,不知不觉就骑回了营业所。从此,每天下乡走之前,把各自使用的自行车擦拭得倍儿亮,车钥匙上还带着五颜六色的装饰品,那时候人们的出行工具基本上都是自行车。下乡路上若是碰到亲朋好友,或寒暄几句,或一路同行欢声笑语……若是碰上雨、雪天,会看不清那是沟哪是路,更要倍加小心,慢慢前行,人年轻不怕把自己摔到,唯恐把自行车跌坏,既是辛苦的,又是快乐的!经过二年多的共同努力,我所各项存款余额已达六十多万元,旧农户贷款已清收回四十多万元!
一九九零年年代初,摩托车开始风靡,县农行为了改善大家的下乡条件,给我所配备了两辆摩托车,且是日本产的发动机,京城铃木100,当时在乡村这是最好的摩托车。有了摩托车以后,自行车基本上不用了。骑着摩托车,后面载着同伴下乡,风里来,雨里去,好不快活,若是天公不作美,就很容易被淋成落汤鸡……
这年底,各项存款已达三百多万元,旧贷款已收的差不多了,也开始发放了四百多万元新的助农贷款。
一九九零年代中期,随着各项业务的进一步发展,营业所的员工也二十多个了,管理的区域变成了7个乡镇,近二百个村庄,方圆一千二百多平方公里,县农行给配备了小汽车,与自行车和摩托车不同的是,汽车能遮风挡雨,车行速度快,下乡的人也载得多,下乡更方便了,工作效率有了极大的提高,通过四五年的努力,业务指标突飞猛进,对于一个乡村营业所来说,各项存款已达三千多万元,各项贷款余额两千四百多万元。这些儿数字对于现在来说,看上去微不足道,但对于二十多年前的深度贫困县乡村营业所来说,取得这些成绩实属不易!
—— 2020年5月
作者姓名:刘忠
工作单位: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康保县支行
通讯地址:河北省康保县永安大街南1号
邮政编码:076650
联系电话:13700335388

主审/陈百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