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在欣赏中微笑”
——读《不做教书匠》给我的启示
岱岳区徂徕镇中心小学 刘新川

2011年元旦放假三天,为了完成镇教委领导交给我的写一篇读书心得的任务,便拿起书名是《不做教书匠》的书读起来。这是我2008年4月份去济南参加省教育学院举行的“山东省第六批骨干教师”培训时发的书,也是我比较喜欢读的一本书。这已经是我第三次读这本书了。
打开书页,一个个标题又一次强烈地吸引了我。读完此书,心中的困惑都烟消云散。面对以后的教育人生,眼前豁然开朗了。作者的很多思想又一次深深地触动了我。
放下书,回想这两年来我的成长经历,我觉得书中的第七章《教育是朵带笑的花》让我受益匪浅。管老师说“教育在欣赏中微笑”, “我们从事的教育工作不会直接产生经济上的数字,但是我们的工作更需要微笑,我们微笑的价值,将超越经济的总和。”
所有孩子都喜欢老师能把微笑挂在脸上,每天给学生灿烂的微笑,会让学生的身心感到愉快,智能得到发展。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两年前,我所教的2006级里刘庆波、刘庆涛、刘庆胜、宗骁、刘明淦、李昌亮等几个男生特别调皮,上课总是不认真听讲,还经常起哄,影响正常的上课秩序。面对这种情况,2007-2008学年上学期,我总是担心对这样的学生微笑会更管不住他们,我能做的就是对他们老是板着一张严肃的脸,学生有一点错误我就会严厉地进行批评教育,有时还大发脾气,大声呵斥他们,使他们大气都不敢出,但这样的结果虽然学生当时迫于压力有所收敛,但是长久效果甚微。班上的一部分优秀生做题很粗心,对他们所犯的错误,我觉得不应该出现,所以不是耐心引导,也不是和风细雨,有的只是狠狠的训斥一顿,结果是这些成绩好的学生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还有一部学生做事总是漫不经心,拖拖拉拉,我对他们也没有好脸色,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学生在课堂上就开始怕老师了,但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思维受到很大的压抑,教学效果很不理想,课后学生也不敢接近我了。我反思自己,究竟应该用怎样的态度来对待学生的错误?
自从2008年4月,我读过这本书后,,我慢慢尝试着改变自己的做法。在课堂上我的面目表情开始变得和颜悦色,总是微笑对待每个学生:对成绩好的学生学会了欣赏,总是给他们赞许的微笑,使他们锦上添花,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出色;对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总是先问清楚没完成作业的理由,再和他们讲明白,学生是必须完成作业的,最后在微笑着摸一下他们的头,让他们以后再也不会不完成作业了;对学困生不再用粗暴的教育方式,开始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尊重他们,发现他们的进步及时表扬,帮助他们找回做人的尊严。我也学会了用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当学生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或在桌子底下做小动作时,我不再呵斥,而是微笑着提醒一下,或一个眼神,或让他回答问题,或到他身旁摸摸他的头,这样也能让孩子们静下心来认真听讲,又不会打乱课堂秩序。我的付出没有白费,我发现当我微笑着倾听学生讲述,微笑着赞许,微笑着抚摩孩子的头时,会给学生带来一种无法比拟的快乐。课堂氛围轻松了,课还是这么上,作业还是这么布置,但是学生们上课发言积极了,思维敏捷了,做题专心了,换来了整个班级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了,同时也换来了同学们对我的信任,学生有什么心里话也敢和我说了,我体会到了无比的快乐。
微笑是可以传染的,你微笑着看学生,学生也会微笑着看你。微笑可以是鼓励,也可以是奖励,微笑可以让一个孩子高兴一整天,微笑可以让思维敏捷、心情放松,也可以让学生放下警惕,敞开自己的心扉,所以微笑是拉近师生距离的一种剂催化剂。经过一学年的实验,我所教的这个班,成绩提高了,师生关系和谐了。
2009年暑假后,我主抓学校的业务以后,我经常告诫老师要寻找学生的优点,发现学生的美好,表扬学生的进步,对于常规不好的学生委婉地提醒,耐心对孩子讲道理,要做一名亲和感的老师,并要求全校的老师们好好利用“微笑”这一特殊的教育手段,在学生取得成功时,教师要用微笑送去欣赏;在学生感到失落时,教师要用微笑送去鼓励;在学生犯错时,教师要用微笑送去宽容。实施这项教育方法一年半了,在我们中心小学:教师用微笑这把闪闪发光的金钥匙,开启了学生的心灵大门,让老师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帮助了他们茁壮成长。整个学校的教育质量提高了,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可,社会的赞誉。
在2010年4月份区教育局教研室来学校视导时,訾永亭主任看到这可喜的局面,连夸学校的素质教育“有特色、有进步、有提高”。学校的名气越来越大。整个校园呈现出一派和谐融洽的氛围。

作者简介:刘新川,笔名沧海一浪。山东泰安徂徕中心小学教师,《都市头条》认证编辑、《齐鲁文苑》编辑。业余爱好文学,作品散见于《山东教育报》《初中生作文》《语文天地》《泰山文化》等期刊以及《山东教师队伍》《齐鲁文苑》《双馨文苑》《孔子文学》《云山文学社》《定西头条》《泰安头条》等微信平台。人生格言:天道酬勤,有付出才会有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