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生岐诗六首
(一)排律 曲江南湖晚春(中华通韵)
午后驱骖庠苑出,急瞧春色向南湖。
黄桥卧镜衔龙舫,青木覆丘埙乐呜。
陂右诗墙弥恨久①,水东寒窖爱情独。②
柳飞白絮斜晖舞,樱落红霞草甸涂。
锦鲤振鳍争诱饵,麻鸭划蹼闹菖蒲。
俦朋花径呢喃语,恋侣游船牵手凫。
抛线顽童景廊过,纸鸢翔碧似鸿鹄。
芳菲虽尽市声起,疫褪繁荣正复苏。③
注释:
①在曲江南湖西岸,矗立着一通诗墙,上面镌刻着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名篇《长恨歌》。
②在曲江南湖东岸,就是王宝钏的爱情故事发生地寒窑。现如今,这里已然成为广大情侣们弯脚移步和赏目顾盼的必选项目。
③这里的景气是指疫情稍缓后,在曲江金地永辉超市购物商场所显示的经济回暖景象。

(二)排律 先王“汤饼”赞①(通韵)
屠虬珍馔信稀缺,百姓悉尝不可择。
与麦配合臻祭胙,共襄食事圣餐歌。
醇醯提挈成佳味,荤素兼参展靓格。
菜副五德遐迩誉,相彰九色寸心搁。②
馂余规矩天宗敬③,羹返习俗眷故佮。
嫂母持勺望族脉,小姑端碗燮邻街。
铜壶煮酒盅接月,玉液缭香醉瑞鸽。
俎豆肘花萦琥珀,拼盘皮冻漾琉洁。
新媳脍细凤翕喙,子婿吞云龙卷舌。
幼稚品醽桃晕脸,耄耋咂醁紫酡颌。
神来美点岐山面,礼乐精灵恒久踅。
今日嘴福何处觅,万民瞩目永丰阁。
独昭腴韵口碑铸,伴舞霓衣人气揭。
物起初澜缘互鉴,史埋旧浪待挖掘。
乡愁凝聚七星灶,家悒氤氲闾巷圪。
先祖有知该笑慰,丝衢汤饼馥黄河!
注释:
①“岐山面”被称之为“神来之食”。这一美食文化事象大约发轫于西周的武王时代。其用文火炖爛的肉臊子据说是由武王讨伐殷纣王时遇见并屠杀的一条蛟龙的肉丁做成。但用这样的稀缺的奖酬性美食犒劳讨伐殷纣王的普天下的有功将士,就显得力不从心。于是武王就把蛟龙肉臊子投入煮沸的汤锅里做成一大锅肉汤,简称“蛟汤”。并且同时炒出一定量的时鲜菜蔬臊子和肉臊子一同备用。然后再擀出面条和荤素搭配的“蛟汤面”一块儿起碗让将士们享用。这就是岐山臊子面的原型。俟其后进,周代的蛟汤面到了唐代,就演变成了“汤饼”。据说意大利面条制作方式的灵感就来自于唐朝的“汤饼”工艺。
②“品彰九色”说的是岐山面素有酸辣香、煎稀汪、薄劲光九大特点。
③“馂余”规矩出自《周礼》,即吃剩饭的礼仪。周人每每开饭,总先让一小儿装扮成祖宗尝一口,余下的就成了祖宗吃过的剩饭,大家吃剩饭就是吃“福巴子”。这一礼仪凸显了周人祖宗崇拜的价值取向。

(三)赞湖北人民好女儿靳官萍
唯义是从诠勇德,秭归儿女探危波。
昭君出使和西域,试疫官萍祛黠魔!

(四) 庠苑放香
风姿惹爱蝶徘徊,联袂婆娑淑景开。
苦楝舞雩飞紫霰,菩提凝露放银皑。
酢浆红浪肥泉蚓,小腊琉璃醉瓦苔。
鲜色奇香何以彻,只缘默契抱团来。

(五)赠网络评论员(通韵)
自带干粮复茶水,仁心护道壮思飞。
忠诚满布沧桑脸,信义尽凝憔悴眉。
云色诡谲初志在,舆情澎湃后发威。
全媒网战文锋健,守土有责孚望归!

(六)绿颂(通韵)
人体精微诚耗散①,摄生未敢亵丰源。
伐薪烧炭初民爱,封漠绿山来者肩。
烹鹤焚琴祥瑞断,护陂甃井焕然连。
文明发轫殇植被,续写新篇碳链全。
注释:
①即人自身一如普利高津所言,也属于一个和外部世界不断交换物质、能量、信息的耗散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