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作者:欧阳如一(中国)
本期主播:王 曼 (中国)
本期主编:丰车 (海外)
图片选自百度

长篇系列情感小说《生死恋·山海愿》
——欧阳如一
第四章:泰国华侨
海南是中国最大的移民岛,从秦朝至1988年十万人才下海南发生过多次岛外移民的大迁入,最早的当是中国南方百越族的黎族,人数最多的当是福建的汉族,可它的行政区划一直归广东,海南人的文化和生活习性又最像“两广”,大多数海南人都会说湛江话。崔浩来海口的当天晚上就住进了泰国华侨韩思敏在琼山的家,感受到了海南岛对一个岛外浪子的热情接纳。
琼山和海口是中国离得最近的两个城市,只隔着一条红城湖大道,却是两个世界——海口高楼林立,尽管还有像道客、盐灶、玉沙这样的城中村,却是明摆着的一大笔政府存款,只待房地产形势好的时候变现;琼山老宅成片,尽管也有像政府机关、银行、商场、影剧场这样的现代建筑,却多是半乡半城,巴掌大的地方都能起高楼,根本不考虑交通、防火和采光间距。琼山的老城只住着三种人:包租婆、小生意人和来自外地的打工仔,这就是那里曾经脏乱差并且黄赌毒滋生的原因。
韩先生的家也是自己盖的房子,推开门就是马路,没院子,标准层不到一百米却盖到了六层,没电梯。他家的一层是门面,租给人家卖海南粉;二层是仓库,堆了乱七八糟的货物;三层是客厅,走外挂的钢结构楼梯,一踩嗵嗵响,风雨天楼梯滑也有危险,却经常高朋满座;四层是餐厅,主人请了个会做饭的保姆,经常留客人吃饭;崔浩住在五层,是一间带浴室和阳台的大套房,你可以想象自己住在一个有着很大绿地的古罗马行宫,只要不开窗户;最高一层主人住,崔浩想:“何琪上过楼吗?”他感觉楼上应当住着风流画家赖文同,而不是这个梳得溜光其实少毛的老华侨,他的校花学妹不是高攀,而是下嫁。
韩先生有晚睡的习惯,他的凌晨两点相当于上班族的晚上十点,他爱抽雪茄、喝浓茶和聊天,老亲戚、老朋友、老邻居、老同学又多,经常会从晚饭聊到吃宵夜,吃完宵夜还要喝一会儿茶再睡觉,第二天起来已经是日升三杆。崔浩经常在吃中午饭时才能和主人见面,和主人和主人的客人们点点头不说话,海南话除了“夹买”——吃饭他一句都听不懂。崔浩想:“何琪能习惯这种生活吗?”他感觉他的校花学妹很难融入这些海南人以吃喝为主的生活,他们既不能给她深刻的思想,也不能给她新鲜的资讯,但愿能给她宽松的空间与金钱,她如果早做这种定位——嫁给有权有势的人只怕今天自己也有权有势了。
“韩先生是哪一年去泰国的?”一天傍晚吃过饭,在三层的客厅,崔浩又旧话重提。
“我呀,”韩先生点了一支雪茄,他不是在抽烟就是在喝茶,再不就是在说话,总之嘴不能闲着,说:“我虽然是文昌人,我的祖父在民国年间就在毗邻海口的琼山买地置房,成了当地大户。那时候国内军阀混战,出口贸易大部分由广州移到海口,海口的地形叫‘九龙汇珠’——岛内有多条河汇集于此,因为有内外交通之便也就万商云集。”
崔浩听着这位泰国华侨讲话仍然想着学妹何琪,海南人闯南洋的故事大概就像山东人闯关东的故事一样吸引着喜欢猎奇的文化人,这可能就是令何琪神往的原因,但据他个人的经验,这有点冒险。
“由于日本人占领了海南岛,我父亲就随着一个本家去了泰国,他从学徒开始,也置下了一份产业,那时候他只有一个想法,回国买地盖房,光宗耀祖,直到国民党败退台湾,大陆解放,他都没能回家乡。”
崔浩说:“是呵,中国的华侨大多是‘被动式移民’,因为战乱和饥荒,一部华侨史就是一部民族逃亡史和创业史。”
“我生在泰国,记忆里只有照片上的父亲。我7岁被送回国在广州读小学,三年困难时期在汕头读中学,就跟着当地居民大逃港,那年我才15岁。我在‘香港韩氏宗亲会’的资助下回到泰国,这才见到我的父亲。我45岁才以爱国华侨的身份回国省亲,我今年55岁,何琪37岁,我们应当是两代人。”
崔浩问:“那您爷爷还在吗?您在海南的家现在怎么样?。”
韩先生伤感道:“我家的财产——在文昌的祖屋和在琼山的大院,‘文革’前都充了公,我爷爷就是因为这个被气死的,我在海南还有老母和一哥一妹,我第一次回国就是为了和海南省政府交涉这件事。”
崔浩问:“您在泰国成过家吧?”
“我一直在奋斗,四十岁才成家,老婆也是文昌华侨,育有一儿一女,五年前她病故。”
崔浩这才略微放心,感叹道:“每次国内受灾海外华侨都捐款捐物,每次外族入侵海外华侨都出钱出人,可过去的中国政府并没给海外华侨们政治上的保护和经济上的支持,东南亚国家迫害华侨肆无忌惮,一部华侨史就是一部伤心史和血泪史。”
这时,那部外挂的消防楼梯嗵嗵地响了起来,门一开,走进来一位精神矍铄的老者。
韩先生赶紧给他们介绍:“我们正说着华侨、写《海南华侨史》的作家就到了。周先生,海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崔浩,作曲家,海南日报何琪的师兄。”
周先生和崔浩握手:“何琪?大记者。海南不能只有一部《红色娘子军》呵,你们这些作家、作曲家、诗人和艺术家还得给海南多提炼些传世之作。”他坐下来对韩先生说:“前些天,我受陵水县政府邀请又去考证了那个‘南霸天’。他的原型确实是张鸿猷,一个著名的归国华侨、乡绅、企业家和捐资办学的教育家。61年电影《红色娘子军》摄制组借用他家的宅院拍戏,就杜撰了一个十恶不赦的南霸天,对他家人的政治影响至深。这就是《淮南子》一书中所说的:‘杀无罪之民,而养无义之君,害莫大焉;殚天下之财,而澹一人之欲,祸莫深焉。’文艺作品真不该这么写呀!”
崔浩又感叹道:“一部华侨史就是一部拨乱反正史和医治创伤史。”
周先生看看崔浩,说:“年轻人,你看过我的书?”见他摇头,说:“你很会归纳。”
这时又是一通楼梯响,走进来三个中年人。
韩先生又给他们介绍:“李跃,海南琼剧院院长。梁山,海南省博物馆馆长。钱图,海南泰侨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崔浩,中国著名的音乐人。周教授你们都认识,海南文化的活字典。今天谈话会的人到齐了,我们再研究一下开发建设海南‘泰侨大厦’项目。”
崔浩发现何琪找的这个对象真不白给,他把这栋小土楼办成了一个上流社会的谈话沙龙,多好的话题呀?何琪为什么不来呢?他又想到了牛淑琴,这位以“红三代”自诩的年轻官员真该经常来这种地方。
牛淑琴把她放在北京同学家的行李取了回来,还带来了令人兴奋的消息。
“爸,妈,崔浩,你们听说过‘红三代’这个词儿吗?”
她母亲坐在沙发上看“内参”,说:“我听说过‘红二代’,没听说过‘红三代’。”
牛淑琴说:“我爷爷不是老红军吗?就是‘红一代’。我爸爸是‘抗大’学员,他们这一茬人现在都活跃在各级政府的领导岗位上,也就是‘红二代’。我将来接我爸他们这一辈人的班,从政,就是‘红三代’。爸,你们当年打江山不就是为了我们坐江山吗?让红色江山代代相传永不变。”
她父亲也坐在沙发上看着文件,说:“我们打江山就是为了让我们的儿女坐江山?你这‘北大’是怎么念的?封建主义的那一套。‘文革’时期就有这种说法: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你爷虽然是陕北红军,却没参加过长征,和‘红一代’搭不上;你爸虽然是延安‘鲁艺’学员,只是个做学问的,也和‘红二代’同学没交情;你在北京读了几天书就成‘红三代’了?”
牛淑琴撒娇道:“真的爸爸,我们同学有的都挂职锻炼当县长了,有的被派到大型国企当副总经理,他们大部分都被组织部列为‘第二梯队’。”她提起这件事就要哭,又转而笑道:“现在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我们刚刚开了个同学会,商量好了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互相帮助,做最先富起来那一部分人。我想和崔浩‘双轨制’——我走仕途他经商,爸你可得支持。”
崔浩被惊得合不拢嘴,他对象做事从不和他商量。
牛部长在老花镜底下看看他的女儿女婿,说:“做什么是你们的自由,可不能打我的旗号。”
部长夫人说:“你爸爸出面不方便。”向女儿女婿使了个眼色:“有我呢。”
牛部长又说:“崔浩经商你们就晚点结婚,我得避嫌。”
崔浩听了半天才明白何琪未来的老公要和大家研究的事情,根据他向海南省政府要回琼山老宅的经验,决定以“泰国海南华侨同乡会”的名义在海口西海岸要一块地建一座超高层的“泰海大厦”,他给大家宣读了一篇刚刚起草的爱国宣言,什么慈母之爱呀、赤子之心呀、家乡情呀、促进华侨经济呀、改善国际关系呀……说白了,就是要零地价和零报建费,他说只要有了批文就能从泰国弄到钱,也就是空手道。
周教授第一个打退堂鼓,说:“我一个搞研究的就不参与了吧?”见韩先生再三挽留他说:“我不主张搞经济活动打着爱国的旗号,你是泰国身份,是海外华人——华裔外国人,不是海外华侨——没入籍外国的中国人。你最好爱自己的国家,这也是已故的周总理一再强调的。和中国做生意既不要动不动就捐钱,也不要不要动不动就要条件,互利互惠就好了。”
韩先生也不尴尬,说:“呵呵,其他人还有什么意见?”
李院长本来很兴奋,因为他也是这个项目的发起人,还计划在大厦里建个琼剧大舞台,可听周教授这么一说他也泄了气,说:“事情是有点大。这样吧,涉及到海南文化和琼剧的我就参与,也只能是策划和管理,我可弄不来钱;不涉及我就不参与了吧?”
韩先生也不慌,说:“我只想试一试,万一成了呢?”
梁馆长见李院长这么说他也说:“我协助周教授,凡是涉及到海南华侨史的我尽量提供文献和文物支持。”
钱总在一旁笑了,这四个人只有他是财东,表态说:“这个项目的位置绝佳,土地千金难买,海南房地产形势正在回暖,如果韩先生能弄来土地我就干。”他说完看了看表,意思是:“要不我们下次再议?”
又是一阵钢结构楼梯嗵嗵响,屋子里只剩下了崔浩和韩先生。
牛家的客厅里只剩下崔浩和牛淑琴,他们的父母上楼休息去了。
大姐姐搂着小弟弟说:“浩,你整天想着音乐,也太闭塞了。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咱们俩来个夫妻档,你在前,我在后;你出力,我出钱。”
“那,做什么生意?”崔浩被这大女生弄得有点小冲动,可他还想坚守着男人的最后一块阵地,好在被对方突破时显得有点悲壮。
“盗版磁带,港台片,可畅销啦!只要我妈说话,就能在新华书店和高校卖,从广东进每盘两块,批发最低十块,暴利!”
“不会发生知识产权纠纷吗?组织演出多好呵?挣钱容易也有面子。”
姐姐伸手摸弟弟的乳房——她这样戏称它,因为这个男孩没胸大肌。“等挣了第一笔钱,我们就办个管弦乐团,你弄个爱国主义的曲目,我能让本省的企事业单位都来看。”
弟弟伸手摸姐姐的胸大肌——他这样戏称它,因为这个姑娘的胸脯平平的,没乳房。“好吧,我听你的。”
客人们都走了,崔浩问:“韩先生,您说的这些事儿何琪知道吗?”
韩先生说:“她对我说的事情都不感兴趣。”转移话题问:“您来海南有什打算?”
崔浩说:“我能参与一下海南省歌舞团的活动吗?”他想从一个普通乐手做起。
“这个您得找何琪,她给所有海南文化名人都写过传记。” 韩先生打个呵欠说:“时候不早了,您休息吧,嫌热就开空调,有蚊子就点灭蚊器。”

作者简介
欧阳如一,规划师、建筑师、作家、诗人。
创作了大量文学,包括小说、诗歌、电影剧本等,近作有:
一、长篇小说
1、长篇系列间谍小说《天生间谍》
2、长篇系列情感小说《生死恋》
二、自由诗集
1、自由诗集《我的神》
2、自由诗集《大海,我的爱人》
三、长篇史诗
1、长篇史诗《大航海时代》
2、长篇史诗《周颂》
朗诵简介:
王曼,主任播音员,现任广播电视台首席播音员,系全省“十佳”新闻工作者、全市广播电视学科带头人。平缓、准确、流畅、饱满的声音,已成为我市广播界的一张名片。创作、主持的一百余篇播音作品获得省级以上新闻奖,其中,主持播出的《奔驰在二十一世纪的跑道上》获国家级一等奖。电视专题片解说也得到各界朋友的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