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国华 河南党刊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既为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明了前进方向,又提出了明确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到今年2月底,全国832个贫困县中已有601个宣布摘帽,179个正在进行退出检查,未摘帽县还有52个,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贫困群众“两不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三保障”突出问题总体解决。但是,脱贫摘帽并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脱贫摘帽”之后,要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防止反弹。比如:已脱贫的地区和人口中,有的产业基础比较薄弱,有的产业项目同质化严重,有的就业不够稳定,有的政策性收入占比高。据统计:已脱贫人口中有近200万人存在返贫风险,边缘人口还有近300万人存在致贫风险。而且,随着越来越多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摘帽,一些地方出现了工作重点转移、投入力度下降、干部精力分散的现象,加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屡禁不止,数字脱贫、虚假脱贫仍有发生。所有这些,都存在致贫返贫的可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已经摘帽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要继续巩固,增强‘造血’功能,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坚决制止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所以,脱贫摘帽之后,还要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在过渡期内,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主要政策措施不能急刹车,驻村工作队不能撤;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不能等返贫了再补救。同时,增强“造血”功能,根据致贫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方案,对不同原因不同类型的贫困采取不同措施,不搞大水漫灌、不搞手榴弹炸跳蚤,而是因人因户因村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唯有如此,才能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才能巩固好脱贫成果。
来源:《党的生活》2020年第05期(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