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选栏目:百味清欢
五月,是荆楚大地小麦成熟的季节。金黄金黄的一片麦子在风中此起彼伏地翻滚着波浪,一阵阵麦香扑鼻而来,令人倍感惬意和欢欣。每年一到收割小麦的季节,也是我最开心的时候,因为又可以吃到香喷喷的荷叶馒头了。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还不会割麦子,只能帮家里放牛。我一边放牛一边捡拾麦田里的麦穗,把捡到的麦穗分别扎成一小把一小把的,用草绳子紧紧地捆起来,放在牛背上驮回家。每一次收获满满的回家时,母亲总是笑容满面的说:捡了这么多啊,等几天做荷叶馒头吃,让你这个小馋猫多吃几个。于是我就天天掰着手指头盼望着那个“等几天”的日子快点到来。终于等到了大姐姐们开始打小麦了,她们把小麦均匀地铺在宽阔的打谷场上,铺的是圆形的。大姐姐赶着牛,拉着笨重的大石碾子围着打谷场不停地转圈圈。大姐累了就换二姐,二姐累了就换三姐,唯有牛不换,一直不停地拉着石碾子。因为我们家穷,只有一头牛,不像别人家里有钱的可以买两头牛轮流干活。知道牛干活太辛苦了,我每一次放牛,都会带一把镰刀和蛇皮袋子,一般牛去不了的地方,都会有很多很多嫩绿的青草。把牛丢在没有庄稼的地方,我去割一大堆青草,吹几声口哨,它听到熟悉的声音,知道又有好吃的了,飞奔过来,每一次都是把它喂得饱饱的,再装满满的一大袋子嫩草放在牛背上驮回家,等到晚上的时候,给它当成“宵夜”的佳肴。小麦打出来了,晒干,父亲就会挑上满满的两箩筐去磨面粉。母亲在洗篾蒸笼,这个时间不用母亲吩咐,我就自觉地去藕塘摘荷叶了。挑几个大大的嫩嫩的荷叶,目测大小要和蒸笼差不多大的,扯几根长长的蒲草,我还不忘记用一个大大的荷叶包上一包湿度适中的黄泥巴回家。母亲已经开始揉面了,是用前几天做的米酒发酵了加上一点面粉揉出来的老面。我在一旁不停地捣乱:一会揪下来一小坨面,一会捏小鸭子、小猫小狗玩,一不小心把面粉抹在脸上和鼻翼上……母亲心目里的“小馋猫”变成了“小花猫”。等母亲把馒头揉第二遍的时候,光滑有弹性,隐隐约约还可以看到里面的气泡,也就发酵的差不多了。我赶快拿一个最大的面团用荷叶包起来,用蒲草扎好,再用黄泥巴把荷叶糊起来,轻轻按压,搓圆搓光溜。接下来就是去给灶里生火,火烧起来了,把之前包有面团的黄泥巴坨子偷偷地放进灶里。添加柴火把锅里的水烧开,等水烧开了,直接把篾蒸笼里的馒头放进去,蒸半个小时就熟了。香喷喷,松松软软的,掰开看看,里面是大大小小的蜂窝状,咬在嘴里,荷叶的清香味沁人心脾。母亲做了两种口味的,一种是白糖的,只有几个,因为白糖在我们家里算是稀罕物了。另一种里面包的是母亲自己腌制的咸菜,酸酸的那一种。只有几个包白糖的馒头都被我“火眼金睛”般给挑出来吃了。其实,大姐姐们至今都不知道我怎么运气这么好,一抓一个准,哈哈,现在告诉你们谜底吧:在母亲给荷叶馒头包白糖的时候,我早就偷偷地做了一个小小的记号,在姐姐们眼里看到的馒头都是一个样子的,而我当然知晓哪一个荷叶馒头是包了白糖的了。没点“小聪明”的机灵劲,都感觉自己配不上那个全家人命名我的“小馋猫”绰号哩! 我们家是大家人口,尽管四个大蒸笼满满的,但有时还是不够吃。做晚饭的时候,我主动请缨去厨房帮母亲给灶里加柴禾,其实我是另有目的,把中午偷偷埋在灶灰里的“炸弹”——烤馒头,拿出来吃。烤馒头可香了,外面一层焦黄焦黄的,咬起来“嘎嘣嘎嘣”脆,里面松松软软的。尽管我动作很轻很轻,还是被母亲发现了,母亲擦了擦鼻尖上的汗珠,微笑着说:小馋猫,我知道你在干嘛,不就是偷偷用荷叶黄泥巴包着烤了一个馒头吗!你在外面玩耍的时候,我就闻到了灶膛里泥土和烤馒头的芳香味,知道你去年吃上瘾了,下一次就多包几个啊,让大姐姐们都尝尝吧,好吃的东西要大家一起吃,味道才会更加好!母亲的一番话让我无地自容,脸颊上顿时增添了一抹红晕。从那以后,我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好吃的东西一定要和别人一起分享。只要我有什么好吃的东西了,左邻右舍,一整个湾子的伙伴们基本上都可以品尝到,久而久之,换来了众人授之的“爱心女侠”绰号……如今,生活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每天家里的餐桌上都鸡鱼丰盛、菜肴飘香。但我依然怀念母亲做的荷叶馒头,怀念母亲对我关爱他人的叮嘱和教诲,怀念姊妹和乡亲们脸颊上充盈的幸福快乐的时光……母亲的荷叶馒头,承载了厚重的挚爱和我淳朴、难忘的悠悠乡情……
作者简介:
孙双桃,笔名雪落红尘,湖北京山人,现居武汉。爱好文学,喜欢用真挚的情感书写真实的人生。

纸刊暮雪第十四期征稿中(2020年07月出版),投稿方式:请将最能代表个人创作水平的微刊平台首发作品(新诗2~3首或诗词3~5首或散文等类1~2篇,直接黏贴于邮件正文,备注清晰作品的数量、题目加粗标识)、个人近照(需高清)、简介与详细通联方式投递至邮箱:479697088@qq.com(以此邮箱为主) / muxue_poetry@163.com(务需原创,文责自负,一经发现非微刊首发,则不再刊用)。
邮件主题请注明:《暮雪诗刊》与 投稿之栏目并及时添加编辑微信:lowe479697088以便于沟通、联系与进入选稿群交流,30天之内未见暮雪选稿微刊平台:暮雪诗刊与歌楼听雨 刊发,可另投他处;
诗刊所设栏目如下:
一 . 锐诗人(7~9名)
编委成员作品展示,可印刷作者近照
二 . 名家有约 (5~7名)
推介当今诗坛代表诗人的优秀作品,欢迎各位文朋诗友推荐、组稿
三 . 新诗紫陌(70~90名)
新体诗歌版块
四 . 古韵青花(50~70名)
古体诗词版块,要求符合诗词之格律要求,如使用新韵,请注明
五 . 百味清欢(3~5名)
散文、小说、杂文、诗评等(16开本,字数限于两个页码以内)
六 . 繁星天籁 ( 7~9名)
为鼓舞新人的创作热情,更好的进行文学传承,特开设此栏目。本栏目接受中(初中)、小学生来稿,体裁不限,投稿时请注明:学校、班级、作者姓名、指导老师姓名
七 . 同题:朝暮(10~20名)
以“朝暮”为题(文体均可,侧重诗歌)收稿邮箱:479697088@qq.com(邮件主题请备注:暮雪诗刊之同题:朝暮 投稿)。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既有“朝花夕拾”的美丽期许和回忆;也有直面“朝如青丝暮成雪”时的无力与沧桑……
八 . 诗歌英汉互译 (5~7名)
诗歌是属于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与艺术瑰宝,为表现在不同语言氛围下,诗歌艺术的差异性与统一性,展示别样的艺术美感。暮雪杂志特开设【诗歌英汉互译】栏目,由著名文学家、翻译家王磊与倪庆行老师主持,相关要求如下:
1.来稿诗歌要求:
(1)文笔优美、感情真挚,语句通顺、无生僻刁钻意象、无语法错误等,以方便“信、达、雅”等翻译原则为佳
(2)来稿诗歌数量:新诗代表作1首(20行以内),古风1~2首、英文诗歌1~2首
(3)所有来稿作品均需微刊平台首发
2.收稿邮箱:479697088@qq.com,邮件主题请注明:“诗歌英汉互译栏目投稿”,并附上简介、近照与详细通联,并务必及时添加主编微信:lowe479697088,以便于沟通联系
九 . 各大诗群、文学团体 作品展播(5~7个)
欢迎各大诗群、文学社的负责人组稿、荐稿
诗坛实力诗人推荐,彩色印刷作品与简介,并附作者高清近照(大版面宣传,需征订部分刊物支持出版。如需参加,请联系本刊主编)
书法、绘画&摄影作品欣赏(来稿作品图片需高清)
所有来稿作者的作品会依次先于纸刊选稿微信公众平台:暮雪诗刊 与 歌楼听雨 推送。以质取稿,入选与否,以编辑部每期杂志出刊前推送的目录为准,同时因版面有限,优秀的人气作品在同等创作水平下会优先刊用,入选均赠送样刊一份以供雅正(样刊免费,快递费自理)并颁发荣誉证书(制作费用自理),不认同者请勿来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