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泉
作者:风霜雪雨
主播:雪儿

在我的故乡要子沟,距村一里多的半山沟,有一个天然的小水泉,那可是祖辈们的生命泉。
小泉在阴面山脚处,泉上是数丈高的绝壁,壁上树木成荫,杂草丛生。相对的北山也很陡峭,但都有人行小道通向山顶。沟壑梯田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层层布列。泉旁有人造石刻水槽,供人洗手脸,畜牧饮用。
记忆中,小泉并不大,祖辈们依山而造,近似圆形。有石砌台阶,人能到底,干早池中水少时,下去挑水。后来几经扩修,大了许多,能容几百方水了。山脚扩成半嵌,外周石块水泥筑墙,成长形椭圆状。水池满时,夏秋之季便能溢出。严冬结冰,人可在冰上滑行。
泉水并不大,有筷子粗细,长年不断。水流之处,形成溶岩石。泉水半山缝中流出,不急不缓。每至夏季雨水盛时,山脚多处出水,外沿四溢,形成小瀑,发出哗哗声响。人们农田劳动或在山上干活儿累了渴了,便来到泉边休息。石槽洗手,泉边掬水解渴,甘泉入口,五腑六腹舒畅。人去鸟来,鸣声上下。牛羊归时,围泉畅饮。有水的地方,便有了无限生机。小水泉也自然有了十分灵气。
一个小山村,三十来户人家,最多时一百四十余口人。祖先来此定居,多为开荒种地,艰苦度日。村里修了不少旱井,但遇上旱年旱季,人畜用水便成了大问题。滴水贵如油的说法,并不过分。轻年男女,老少长幼,时常独自或成群到小水泉担水。沟壑深深,小路崎岖,坎坷不平,徒步难行。但欢声笑语,不绝入耳。扁担悠悠,水桶微微,脚步匆匆,清水涟涟。累了放下休息,渴了喝上几口。前呼后应,往来不绝。年幼的两个抬上一桶,年长者不让须眉。来回路途三余里,担回自家倒缸中,虽然满身汗,心里却高兴。
再后来,埋上了瓷管,将小泉里的水引到村口,人们可以就近用水了。再后来,钻了机井,户户用上了自来水。再后来,引水的渠道也没人管了,瓷管也多处损坏,放不出水了。再后来,地也荒了。小水泉也很少有人光临了。仿佛成了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但小水泉的美忘不了,小水泉的历史忘不了,对小水泉的爱仍然难分难舍。若得闲时,来到小水泉,独坐泉边石沿上,顿感清凉之气上身,浮躁的心渐渐沉静下来。泉水清澈如镜,耳畔叮咚作响,无人问津,宁静至极,也是一种雅趣。
那春花烂漫,夏草茂盛,秋风落叶,冬雪皑皑,皆成了小水泉的知己,伴其度过年年岁岁,岁岁年年。
小水泉,清凉甘甜的水啊,祖辈们的生命泉!

——作者简介——
赵京江, 笔名风霜雪雨,1958年生,河北井陉人。河北省诗词楹联会员,井陉诗词楹联协会常务理事。木东诗社常务副社长、常务副主编。爱好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曲苑杂坛,尤爱文学创作和音乐。近六年中,诗词歌赋作品达3000首以上,精品三百余首。部分作品曾发表多家纸刊和微刊。诵读原创作品发表于全民k歌。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2015年1月《京江诗集》由中华诗词出版社出版发行。
——主播简介——
雪儿,林海文化特约主播,副总编,私企经营管理者,从小就爱好朗诵、音乐,曾担任电视台业余主持人。现是杭州市朗诵协会会员、杭州之声朗诵团团员!是多家文学平台的特约主播!有朗诵培训工作室!愿用我的声音传递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