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其三评:前两句写所见,后两句引申,派生出此诗的主旨。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是此诗之旨意所在。
江合友评:咏物而有寓意。表层之象,而有深层之意。刚需者尤堪诵读。
张春义评:前两联叹时序,后两联叹人事,通篇幽怨,幽在春,怨在望。结有无限沉郁低徊意。
江合友评:气节凛然,数百年之下,尤有感慨。身殉族殉,虽云沉痛。大义不坠,其难如是。张春义评:起句便有无限家国之思。三、四更佳。格调严整而语意沉着。五、六笔法变化,开合自如,层迭而下。尾联收起,情、事意味无穷。
江合友评:闲逸之气,行乎全篇,情怀高标,不染尘俗。
张春义评:整首诗前后照应,五照应二、六照应一。三、四赋比,恬淡清新,尾联收束主题,不留痕迹。
江合友评:行伍情怀,溢于言表。非有深切体会者,不能明了。
江合友评:或有标榜处,而不掩主人之逸态。笔墨逍遥,醒醉皆好,令人忘忧。
破土先含节。立危岩、霜寒雨骤,几番风雪?惟念维摩相怜意,入夜琴声幽绝。笑诗客、豪吟漫说。无肉亦能生喜悦,漫相随,遂令心头热。惊旧梦,匆匆诀。溪山野径清泉澈。寂无人,遮云蔽日,万兵齐列。天半初闻悠悠韵,恰似錦丝轻裂。送烟外、筝弦切切。倚遍千竿春欲暮,想佳人、斯景常虚设。空照我,一林月。江合友评:咏物而能生发,不离于物,主人之情致寓于其中。
何其三评:此诗为讽刺诗,讽刺意味比较明显,是此诗的成功之处,然略嫌直白。建议学习借鉴与宋朝林升的《题临安邸》相类的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何其三评:夕阳西下,两位白发老婆婆在车边道别,言到伤情处,泪湿两眼窝。老婆婆是啥关系?诗中未作明确交待,亲姐妹?老闺蜜?......由读者去猜想。结句有余味,余日无多是双关语,既是说夕阳快要落尽余晖,又可以说两位白发老婆婆已时日无多。见一次少一次,这样的话别才更让人悲伤。
何其三评:自谢道韫“未若柳絮因风起”后,柳絮喻雪,雪喻柳絮,比比皆是。按照成例,轻雪飞雪即可,不必加“冬”作修饰,加了反受限制,达意反而不切。见意趣处在结句,诗者认为飘了几朵柳絮在怀,就是“怀有咏絮之才”,这样联想既幽默又风趣。
何其三评:全诗取卞之琳《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之意,杂糅了感伤、孤寂与期盼的复杂情绪。可惜起承句和转结句黏连得不算很紧。
何其三评:起承句写游玩处景色如画,为转结句作铺垫。如斯美景,在小娃娃眼里,不及一只“白毛浮绿水”的鹅儿吸引力大,诗者善于营造波折。“拍手对鹅语”句,刻画传神,饶有情致。
张春义评:寻常镜头入诗,别有怀抱。“非遗”一词用的很巧,其言皆从心而发。
张春义评:前六铺垫,七句借用“原宪安贫乐道”之典阐述自己的人生准则。通篇自然恬淡。
张春义评:起句赋景,次写事。二联水中之景,三联岸边之景。三、四炼句曲折。尾联兴在象外,情有余味不尽。
张春义评:三诏洞又名焦公洞,位于焦山,也是其友人所在地。所以,首句用“三诏不起”的焦光相比拟,以引出下文。五、六开合,七、八奉和,章法密致。步韵诗因为要步原韵韵脚,写来不免牵强而不很自然顺畅。此篇则风格秀整,用字深厚,足见手段。
以年龄为序

江合友 号白石簃主人,博士,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词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华诗教学会理事。著有《明清词谱史》《白石簃词稿》《宋代文学概要》等。

何其三 女,安徽宿松人。出版词集《何其三词三百首》(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诗集《何其三绝句三百首》(黄山书社)。

张春义 笔名东方麓台。现就职于某建筑施工企业。
编辑/章雪芳 校对/冯 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