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咏芍药
文ll东炎
芍药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又名余容、别离草、没骨花、殿春等。花色丰富,红白粉紫黄,不一而足。不仅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同时还可食药两济。尤其是它的花根茎,药用价值极高,被人誉为“花仙、五月花神、花中宰相”等,名列十大名花之一,并被扬州尊为市花。
芍药可追溯到先秦,并衍生出许多动人的故事。芍药花形、花色,在很多方面与牡丹极为相似,只是花期、源流不同。牡丹为木本,四月花放,枝体高壮。芍药草本,五月花绽,枝体纤弱。但它们都具有极高的观赏、药用价值,从而博得民俗盛赞,有“牡丹为王,芍药为相”的传说,历来歌咏不绝,是中华诗歌史的宝贵财富,试赋一首芍药诗以为记。

不与时花争艳宠,丰姿自有韵天成。
香消粉淡残春去,叶碧株芳孟春迎。
静待晚风随暖意,安留迟日送温情。
枝头任受烟霞起,茎体欣承雨雾生。
世代惠民兼庆赏,牡丹王者相为名。

东炎教授 简介(百度下载,有可能不全)
东炎,1968年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自愿支边。宁夏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兼全国古汉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宁夏语言学会理事,北京广播学院教授,宁夏广播电视大学教授,宁夏教育科研所研究员等职。
主要研究语法学、训诂学、逻辑学。出版著作12部,《古代汉语专题讲座》、《古代汉语标准化试题库》、《形式逻辑教程》、《二十四史精华译注》等。其主编的几部教材在全国50多所高校使用。发表各类学术论文五十余篇,其中《谈训访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正文训达例说》、《玉与中华文化》、《蝉文化探微》、《训诂与语法述略》等十余篇曾获国家级学会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多次应邀前往日本、台湾等地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