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丰碑长青 15
文/三木秉凤(周凤森)
王杰救婴
(15)
1957年,金乡县这场百年不遇的洪水随着雨季结束也逐渐退去,但细密麻麻的秋雨却淅淅沥沥地延续到九月底,以致华堌村周围的乡村道路泥泞不堪,行走困难。在华堌村南邻有个村子叫大孙庄,庄子西头住着一户姓王的人家,因为男人在家中排行老三,村里人都称呼他王老三。王老三的儿子已经结婚,婚后在矿上工作,平时很少回家,家里只剩下王老三、老伴以及儿媳三个人生活。这年九月底,王老三的儿媳生了个男娃,家中添丁加口,老两口分格高兴,逢人就笑的合不拢嘴,可是没想到第三天,这个小婴儿突然口吐白沫,浑身抽搐,眼也翻白,小孩也不哭不叫了,这可把全家人吓坏了。王老三慌慌忙忙地借了一辆地排车,因为儿媳刚生完孩子又是阴雨天还不能出门,王老三就让老伴王大妈抱着孙子坐在车上,然后王老三又用大雨衣顶在老伴头上,一切妥当后,就急急忙忙地拉着车子往城关医院艰难行进。当王老三走到大庙南门时,突然哎哟一声,坐在了地上。王大妈焦急地问,“孩他爹,你这是怎么了?”王老三抱着脚一脸痛苦地说:“老伴,我崴着脚了,现在是一步也不能走了,哎呀,疼死我了!哎呀,这可怎么办哪!”王老三一边说着一边嚎啕大哭起来。老伴看看这阴雨天,四周连个人影都没有,道路泥滑,烟雨蒙蒙,她望着怀中快要断气的小孙子,顿时感觉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陷入绝境的王大妈坐在车上也禁不住嚎啕大哭了起来,她一边哭一边说:“我的小孙子呀,这雨天可是要咱的命呀! 这可是要咱的命呀!”王大妈在旧社会缠过小脚,平时独自走路都蹒跚不稳,若要抱着小孩在泥中走路更不可能,老两口就这样一下子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

这天正是星期六。一场洪水过后王家大院里王俊亭正想整修下房子,就安排王杰去城关供销社购买抹墙工具。王杰刚离开华堌村不久,小雨就密密麻麻地下了起来。王杰脱下褂子顶在头上,非常艰难地向城关赶路。突然,王杰看到远处路边停着一辆拉车,车上坐着一个老年妇女,用雨衣蒙住头,怀中抱着一个小娃,拉车旁的泥地上还坐着一位大爷,两人都在不约而同地嚎啕大哭着。王杰疑惑不解地走向前去大声问:“大爷,大娘,你们哭什么?怎么还坐在这里淋雨呢?”王老三见有人来了,就像遇到了救星, 忙说:“小同学,我本是去城关医院给俺小孙子看病的,不想在这里崴着脚了,现在站都站不起来!眼看着俺小孙子就没命了!” 王杰一听忙说:“大爷,你坐这等着,我拉着大娘去医院!” 王老三疑惑地看了看眼前这个小男孩说:“小同学,你行吗?”王杰坚定地说:“大爷,别看我个子小,但浑身都是劲,您就放心等着吧!”说完,又叮咛大娘坐稳,王杰拉起车子,艰难地向城关北门走过,王杰一边走一边问,“大娘,你准备去哪家医院给孙子看病?” 王大娘说:“噢,俺想去城关医院找辛医生,听说她看小儿病在县里看得最好!”王杰说:“大娘,俺也认识她,她是俺同学的母亲,她还是咱县的劳动模范,去过俺学校做报告呢!” “小同学,这太好了,俺孙子算是遇到救星了!”王杰来到城关医院,一边扶大娘下车一边大声喊:“辛伯母,辛伯母!您在哪里?” 辛医生听到王杰的声音就答应道: “我在这里,王杰!快进来吧”。王杰搀扶着抱小孩的王大妈走进屋内,王大妈一见辛医生就跪在地上说: “辛医生,您快救救俺孙子,他口吐白沫,两眼翻白,快不行了!”辛医生急忙将小孩放在床上,仔仔细细地做了检查,然后拿出几根银针,从小孩头部、脚上、手上扎了进去,不一会只听见小孩“哇”地一声大哭出来。辛医生埋怨地对王大娘说:“好了,现在孩子没有大碍了,你们若再晚来一步,一旦阴阳离决,就是神仙来也救不活了!” 王大妈听后感动地掉下眼泪,忙对辛医生说:“辛医生,多亏这位小同学冒雨送俺来,要不,俺小孙子也就没命了,我得磕头谢谢他!” 王杰拉着王大娘的手说:“王大娘,没事的!遇到这种情况,谁都会这样做的!” 辛医生赞许地看着王杰说:“王杰,听说你们村子被河水淹了,你也没能参加初中考试,辛庆文在家里老提这事?为你惋惜,他总想去看看你。”王杰说:“辛伯母,村子已经没事了,俺家正在修整房子呢,这不让我来城关供销社买瓦刀,就遇上王大爷崴脚了,我就把大娘和她小孙子拉来了!”辛医生说:“王杰,经常听辛庆文夸你,乐于助人,今天你帮忙就帮到底吧,她小孙子病好了,你再帮着她去前台交上五毛钱针灸费,然后你还得把王大娘他们拉回家。好了,天不早了,交上钱快往回赶路吧!” 王杰告别辛伯母,交上钱后又把王大妈扶上车,然后沿着泥泞道路艰难地把他们拉回大孙庄。

今天的大孙庄早已经成为金乡县城的一个社区,而王杰村依然静静地座落于万福河畔。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走入王杰村的大街小巷,在两边墙壁文栏中还能找到些昔时的红色痕迹。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因为有了英雄王杰而享誉天下;一个平平凡凡的院落,因为有了英雄塑像而熠熠生辉!王杰是一名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他“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今天依然激励着全国人民,鼓舞着全军将士,不怕困难,奋勇向前!王杰同志“在荣誉上不伸手,在待遇上不伸手,在物质上不伸手。”的“三不伸手”精神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正如总书记所说:这“三不伸手”是一面镜子,每名共产党员都要好好照照这面镜子。我们走入王杰故里,采写王杰的故事,就是为了重新激活这块热土上的红色基因、革命基因、优秀传统基因,让更多的人接受红色教育、革命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的洗礼,再塑党魂军魂民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王杰在日记中说道:“真正的革命战士就要准备在革命战争中迎接万难,排除万难,不怕困难,经受住各种各样的风浪考验,哪怕是刮起十二级台风来,也要站稳脚,坚定不移地前进。”这就是一个英雄灵魂的真实写照。王杰牺牲后,王杰的童伴、同学、老师、家人以及父老乡亲们将王杰生平中点点滴滴的事迹汇集起来,这些王杰故事、王杰事迹与王杰日记及王杰爱情等一起形成感动时代的精神海洋!今天的金乡县,依然河流纵横,湖泊星布,今天的万福河畔依然青水荡漾,杨柳依依。在鲁西南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曾经承载着华夏文明的缗国之风,然而今天,新时代的王杰精神更为这块土地注入新时代的价值思想!

图片来自网络,旨在传递精英文化!
感谢你的分享,点赞,留言,转发!
作者简介:
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于山东潍坊,工作济南,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业余爱好者,愿与天下同仁鼎力并肩共推华夏文明回归正位,共助民族文化重立自信。
主编简介:
汤守玉,网名冰清玉洁,湖南衡阳人。作协会员,各种文学样式皆涉足,作品散见各类纸刊和网刊。现为《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十一刊》平台主编,微旬刊《大文坊》签约作家。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为弘扬中国民族文化,致力于以文化荟萃智者,广交贤人,为实现世界文化大同而努力奋斗。赢得了民众的赞同。2020年,为了发展壮大三木秉凤文化传媒,期待各界朋友的加盟与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