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抗疫壮歌
精华热点
【大河风】抗疫壮歌王喜成 河南党刊
楔 子
一个原本飞雪迎春的日子,
正当人们除旧布新、
其乐融融之际,
一个毒魔却悄然袭来,
张着血盆大口,
扑向江城武汉,
扑向神州大地。
一时间,
黑云压城,
惊恐四布,
高天滚滚寒流急。
坚强领导
疫情牵动中南海,
疫情就是号角,
疫情就是命令,
人民生命重于泰山,
健康安危紧要无比。
党中央多次开会研究,
运筹决断;
总书记亲自挂帅、
亲自部署;
中央指导组频下江城,
严把战机。
警报在全国拉响后,
从省、市、县、乡,
到村组、社区,
无不焕发出巨大能量,
全部投入到战“疫”中去。
党员干部冲锋陷阵,
人民群众同心协力,
举国上下众志成城,
共同高擎战“疫”大旗。
这就是人民战争啊,
全面发动、全民动员,
联防联控、群防群控,
统筹谋划,同舟共济。
“独有英雄驱虎豹,
更无豪杰怕熊罴。”
有这样的组织力量,
有这样的动员能力,
还能有什么不能抗击!
逆行出征
在毒魔肆虐的时候,
在死神张牙舞爪的地区,
一批批白衣战士,
没有退缩,
没有回避,
而是以肝胆烛天、
白衣执甲,
镌刻下逆行者的足迹。
他们以满腔热血,
不计报酬,
不论生死,
悬壶济世,
用自己的生命守护群众安宁,
做到了
“大爱著华章,铁肩担道义。”
无数的病患者,
被他们从恶魔手中拉回,
打造抗疫堤坝,
是用他们的血肉之躯。
在那艰难的时刻啊,
他们曾不吃不喝,
不眠不息,
舍弃一切,
包括自己。
在这次战“疫”中,
不但涌现了拐杖医生,
光头护士,
还有无数人的脸上,
被口罩带子勒出道道血印,
被人们称为最美的痕迹。
那是怎样的严峻啊,
先后有几千医护人员被病毒感染,
还有几十位殉职战场,
成为人们永远刻骨的记忆。
有这样的一群战士,
又如此英勇不屈,
他们虽非丈二金刚,
却都爆出了扛鼎之力,
万马战犹酣,
捷报频传处,
瘟神必被送走,
仁者永远无敌。
降魔“硬核”
毒魔是凶残的,
又极为狡猾、诡异,
要抓住其影子,
扼住其喉咙,
找到其踪迹,
必须靠科技加持,
和科学家的不懈努力。
病毒的发现、
毒株的培养、
基因的测序,
是抗疫的必须。
它事关病毒认定,
警哨吹响,
国人防御。
而试剂盒的推出,
治疗药物的筛选,
医治方案的确定,
抗病疫苗的研制,
哪一项都至关重要,
而且一项比一项紧急。
为第一时间攻破这些难关,
他们夙兴夜寐、宵衣旰食。
也正因为有了他们的身影,
人们才能为之心定、不再畏惧。
我们不能忘记啊,
那些冲在最前沿的专家中,
有84岁的钟南山院士、
有73岁的李兰娟院士,
还有王辰、陈薇等勇士一批。
他们既是院士更是战士,
正是由于他们的心血、智慧与汗水,
我们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
为加快推进抗疫步伐,
全国多省也纷纷行动,
科技部门启动绿色通道,
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
各大高校更优势突显,
攻关成果竞相推出,
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强大助力。
风雨同舟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与子同袍,岂曰无衣。
这是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共担风雨。
在这场抗疫大战中,
有来自全国的395支医疗队、
43000多名医务工作者,
仅技术骨干就达16000多人,
可谓尽锐出战、专家云集。
为做到科学施治,
营建“小汤山”医院势在必行,
“基建狂人”们上演“生死时速”,
十多天时间内,
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便拔地而起,
如此的建设速度,
令世界都为之称奇。
为形成轻重症分流机制,
确保患者集中收治、应收尽收,
建设者们又连续奋战,
一举拿下14家“方舱医院”,
成为“关键时期的关键之举”。
疫情初来的气势汹汹,
让整个湖北难以招架,
党中央决策对口相助,
19个省市闻令而动,
全国如一盘大棋。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
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
都以不同的方式,
书写着英雄壮歌,
以自己的血肉之躯,
筑起了抗击疫情的铜墙铁壁。
大爱无疆
“殷忧启圣,多难兴邦。”
疫情暴发后,
面对毒魔造成的重大损失,
社会各界迅速伸出援手,
奉献大浪在各地不断涌起,
人们纷纷捐款捐物,
争先恐后构筑爱心大堤。
公众人士异常踊跃,
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几千万捐助,
彰显了善良的巨大魅力。
企业界更是不忘回报,
他们不仅成百万、上千万出手,
甚至高达几亿、十几个亿。
这些人间大爱啊,
人们将永远铭记。
在普罗大众中,
捐赠者数不胜数,
共产党员率先垂范,
普通群众行侠仗义,
人人为爱点燃,
就连耄耋老人都不遗余力。
为共抗疫情,
保洁人员不顾安危,
快递小哥一身豪气,
志愿服务无私无畏,
运输工人不避风雨,
这无数的平民英雄,
尤其是可歌可泣。
疫情不仅牵动着中国人民,
同时也关涉着山川异域,
一批又一批的善款、物资,
源源不断来自世界各地。
合作才能共赢啊,
人类面临着共同挑战,
全球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作者单位:省社科联)
(本文有删节)
来源:《党的生活》2020年第4期(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