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七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句读(dòu); 或不(fǒu)焉; 近谀(yú);郯(tán)子; 苌(cháng)弘; 老聃(dān); 六艺经传(zhuàn);贻(yí)之 。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祖籍河北昌黎(今辽宁义县),唐代著名文学家,世称韩昌黎。他幼年孤苦,刻苦自学,考中进士后先后做过监察御史、礼部侍郎等职。由于他直言敢谏,几次被贬谪,仕途并不顺利。他反对六朝以来的骈俪浮夸的文风,提倡散体,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他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他的散文各体兼长,内容丰富,遒劲雄健,语言精练生动而且勇于创新,成就很高,苏轼认为韩愈的散文是“文起八代之衰”,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散文家之一。著有《昌黎先生集》,存诗三百余首。

朗诵—陶然行者:
王士尤,吉林省朗诵艺术学会理事,曾获2019年吉林省“金葵花”杯朗诵大赛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