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的姿势》梁峰之能惭愧是善良人
“惭愧”一词的含义是,因缺点错误而未能尽责感觉对不起人而产生的不安和羞耻心。惭,是对不起自己;愧,是对不起别人。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自己做了一些事情,得到别人的夸奖,自己觉得自己做得不够而心里不安,这也是一种惭愧,当然这是由于本人自谦的美德。
总之,无论是自己的惭,还是对他人的愧,还是听到夸奖而不安(闻誉则忧),能如此便是善良、美好的人。
海伦-凯勒大家都熟悉,她是美国的教育家,慈善家,她集盲聋哑于一身。在《塑造生命的人》一文中她回忆,在接受沙利文老师教育前,她活在黑暗中。她是一个冷酷、麻木、任性的孩子。当她生气时,撕碎、摔了布娃娃来发泄。她说自己没有惭愧,没有悔恨。而当她在老师的指导下,懂得了每个和名称联系的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时候,她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而不安。她捡起布娃娃,拼凑起来。
是老师的爱,是知识的力量点燃她内心的爱的火苗。老师像一个播种者,用爱心和智慧将爱的种子播撒在一个荒芜的心田上,让那心田得以滋养而生长出爱的幼苗。当一个世界上最悲惨的人,因为心里有了爱而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时,她从此便是世界上最强大的人。因为人的强大不在外力而在内心深处的无穷力量,因为她心中充满好奇,充满爱,充满阳光,从此她便是一个不可战胜的人。
作为教育人,我们从海伦.凯勒的改变中得到了一个启发,那就是发自内心的因“愧”而“惭”是一个人走向美好的开始。能惭愧说明你是一个善良人。

中国先哲留下这样一句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出处:《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是呀!除了圣人和贤人,一般人谁能不犯错呢?错了能够改正,从中积累了更多的生活经验,没有比这更好的了。我们得让孩子有这样的认识。——人不怕犯错误,能认识错误并改正错误依然是个善良人。
当批评一个孩子时,他低下了头,我们就不要多说什么了,他懂得错了,因为内心惭愧而表现在神态上。
当批评一个孩子时,他泪水模糊了,我们就要安慰他:错了没事,老师相信你可以从阴影中走出来的。
当批评一个孩子时,他斜着眼,抖着腿,抱着胳膊……他根本就没有认识到自己错误,我们要帮助他认识自己错误的严重性及对自己对他人的不良影响。然后直到他放下胳膊,停止抖腿,低下头,让惭愧回到他的内心……
如果批评学生,他不但不认识错误,还

强词夺理,推脱责任,那这个孩子问题严重。他可能内心受过伤害,内心冷酷。那我们需要先打感情牌,别和他谈眼前事,先和他聊天,让孩子袒露心声,打开心结,放下心里的防线。然后找机会切入,不在乎此时此刻,孩子的善良的心丢失了,他失去了惭愧的能力,给孩子找回自己的善良慈悲的心的时间。
我们坚信孟子所说的话:“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既然同情心,人人都有;羞耻心,人人都有;恭敬心,人人都有。那么,从事教育的我们,坚信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是纯洁的,我们的教育的着力点就是要像沙利文老师所做到的一样,用爱心和智慧去小心呵护孩子们的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让孩子们在生活中遇到可怜人能同情,接受批评或者受到表扬时懂得惭愧,遇到好人好事能生恭敬,受人恩惠懂得感恩……那么我们的育人事业就走好了第一步!

我们是塑造生命的人,因此我们得小心以待我们的孩子及他们所遇到的一切。不然,即使我们有惭愧的能力也只能对孩子们说对不起了,那是没有用的。
与各位同仁共勉!

编辑:高玉虎
作者:如蚁人生,梁峰,西安市阎良区北屯初级中学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