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陈旭,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曾编辑多本文丛。本人有《吉光集》、《中华汉字词勘误字典》、《美文评论集萃》等著作问世)。
《论语·雍也》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里的“野”是粗鄙的意思,“史”形容言辞华丽,有虚伪、浮夸的意思。这句话翻成白话,就是质朴胜过文采,就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得当,才是君子。读完吕秀彬的美文佳作《文字,飘香在清浅的流年》,您得出的唯一结论只能是:秀才底蕴,文质彬彬的吕秀彬,确乎君子。
板浦这龄逾千年的古镇,在青青石板,悠悠古巷的深处,走出了“二许”,走出了“二乔”,走出了李汝珍,走出了凌廷堪,走出了武状元卞赓,走出了“汪氏三兄弟”。在灿烂的历史星空里,他们大放异彩,灿若晨星。这是古巷深处的人文丽景。当下,也走出了虽名不见经传,却满腹经纶,秀才底蕴,文质彬彬的吕秀彬。
在“跟明媚撞了一下腰”的浅夏,他为我们送来了“飘香在清浅的流年”的绝美文字。
他用优美堪比余秋雨的文字,祭奠小镇的春天;在春风里缅怀教育界前辈潘校长;他不惮其烦、活灵活现地描述因实业衰败,在小镇商会充当跑腿,被百姓戏称为会长的“王会长”;同样,他的一位语文老师及老黄、四爷,也成了他饱蘸同情、深情追思的人;而邂逅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则使他立下了“干净做人作文,拥有属于自己的性格”的座右铭;他形容擅写章回体小说的卢中林是“夏雨如箭,飓风长啸,在大洼里躁动的芦苇”;他所推崇的市文化名人姚祥麟更是被他褒扬为“古镇文化的辛勤挖掘者”、“古镇文脉传承人”。
这是《笑靥如花》的小镇人物群像、人物素描。对这些小镇的贤能,秀彬注入款款深情,极力予以褒扬。思往事,惜流光,情高意真,清浅流年恁飘香。

宋·臞翁《满江红》云:“祷雨文昌,只全靠心香一瓣。”“心香一瓣”比喻心中真诚敬礼,如燃香供佛。
用秀彬的话说:“心香一瓣”是“芳华的记忆,纯美的情愫以及来自于人文与自然的感悟”氤氲而成。要言之,“心香一瓣”是记忆、情愫、感悟,氤氲而成的产物。《心香一瓣》是吕秀彬对“拥有自己的性格”的座右铭的实践的记录。
《心香一瓣》开栏第一篇《人生何处不芳华》,就展示了秀彬乐观进取的人生观。他说“常拥一颗淡泊的胸怀,满目芳菲,撷锦拾翠,这样的人生,何处不芳华?”
秀彬以燃香供佛的虔诚,携一瓣心香,《让一扇窗棂说人情》;在绕床诗书的字里行间,他寻觅《诗经》中的窈窕淑女,《离骚》中的追风少年,《庄子》中的秋水钓客,《琵琶行》中的孤舟泣妇......
宋·臞翁《满江红》云:“祷雨文昌,只全靠心香一瓣。”“心香一瓣”比喻心中真诚敬礼,如燃香供佛。
用秀彬的话说:“心香一瓣”是“芳华的记忆,纯美的情愫以及来自于人文与自然的感悟”氤氲而成。要言之,“心香一瓣”是记忆、情愫、感悟,氤氲而成的产物。《心香一瓣》是吕秀彬对“拥有自己的性格”的座右铭的实践的记录。
《心香一瓣》开栏第一篇《人生何处不芳华》,就展示了秀彬乐观进取的人生观。他说“常拥一颗淡泊的胸怀,满目芳菲,撷锦拾翠,这样的人生,何处不芳华?”
秀彬以燃香供佛的虔诚,携一瓣心香,《让一扇窗棂说人情》;在绕床诗书的字里行间,他寻觅《诗经》中的窈窕淑女,《离骚》中的追风少年,《庄子》中的秋水钓客,《琵琶行》中的孤舟泣妇......

惠风和畅时的云山灌水,他惜《青青河边草》;他“总爱用深爱的文字,时时擦洗自己的审美”,于是便常常《昨夜闲潭梦落花》;蒹葭苍苍,残阳如血,他会以落寞痛惜的心情,去凭吊那坐落于板浦南首秋园的《永远的断桥》,故而启发人们参透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目睹秋园的桃花,他想起“去年今日此门中”,想起“年年岁岁花相似”,想起“花开堪折直须折”,想起“人生长恨水长东”,想起“花谢花飞飞满天”......浮想联翩,神思驰骛。他称之为《粉红色的诱惑》。这《粉红色的诱惑》,展露了他的爱恨情仇。内含深邃,笔力幽婉,揭示了人生真谛。
像一位沧桑老人伫立在历史久远的校园里的国清寺,它的晨钟暮鼓的浑厚音响,穿越了九百余年。“而今石鼎犹在,似乎在追忆昨夜盐都的辉煌,咀嚼历史风雨的酸甜苦辣。”它滋养了李汝珍、凌廷堪、卞赓,这些天纵英才。也煅造了其他无数民族精英。对《风雨国清寺》的追忆,正反映了秀彬对物华天宝的家乡的深切爱恋。
这些活色生香的物华天宝,被秀彬疏影横斜地栽植在《清浅岁月》的盆盂中,让你目睹其芳容,让你心驰神往,让你终身难忘。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佛学的“相由心生”,是指一个人看到的事物,或者对事物的理解、观感、阐释,由他的内心决定。也就是说,一个三观正确,内心充满爱的人,对外部世界的理解、阐述,总是积极向上,充满阳光,充满爱的。这种爱,充斥在秀彬最具文字功力的《四季回响》一辑里。

秀彬心心念念,念兹在兹,对家乡自然季节的四季,总是牵肠挂肚,热血贲张地热情讴歌。他咏唱《好雨飘落在鲜鲜的春天》;他礼赞《惊蛰是最美的涅槃》;评介《春分,自然中最美的中庸》;他祝祷《清明,清风明月共此生》;他祈愿《谷雨,人间最美四月天》;他希望《夏至,憩一方心灵的清凉》;他认为《小满,浸染在生命灌浆的麦香里》;面对小满节气,麦浪滚滚,麦香沉沉,人们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的情境,秀彬宕开一笔,誓言“像我一样的育人者,在作麦田神圣的守护,不会让一个孩子于生命最美的年华,跌落在道德的悬崖”。如此祭节矢志,别开生面;《一椽烟雨煮新梅》,可视为小满情结的延续;《盛夏,与自然的精英们共舞》,彩蝶翻飞,蜻蜓展翅,知了啁啾,蛙鼓如潮,自然界的精灵们悉数在溽暑中粉墨登场,各显其能,消暑解乏,不亦乐乎;霜风凄紧,关河冷落,随之,《一点秋思落心湄》;随后《白露,冰心一点润清秋》;《秋雨黄昏》后,《诗情勃发在浅浅的秋》;“兰有秀兮菊花芳,怀佳人兮不能忘”,因此,《最爱重阳菊花香》;当《立冬,一首淡泊的歌谣》响起后,《小雪,冰清玉洁的精灵》,便满世界晃悠了;“北风卷地白草折”“愁云惨淡万里凝”的肃杀的冬季,秀彬却一反常态地吟哦起“我爱你君临天下的威严,我爱你张扬不羁的桀骜”的《大雪颂》;雪沃中华,寒凝岁月,秀彬却咀嚼《大寒中的暖味》;体味《飘舞在雪花中的新年》;并祈盼有更多美丽的人、美丽的故事诞生。

至此,这暖心的自然四季的铿锵音律,在茫茫天宇震响,在文友们和所有读者的心中回响。《四季回响》振聋发聩。它是对自然四季的爱的礼赞和诠释。我们被爱包围。大象无形,大音稀声,大爱无疆!
秀彬执着于“墨香浸润于脑海,发酵深邃的思想”的理念,认为“文字飘香的地方”,是他“灵魂执着的皈依”。为实践这种皈依,我们在《墨香有痕》中看到了他因钦慕香浓如瀑,犹如玉蕴南山,龙藏东海的花之圣者的桂花,而写下了笔力遒健,大有苏子瞻巜前赤壁赋》风致的巜桂花赋》。秀彬本人则体现了桂花的素质与修为。
面对“粉墙黛瓦映山秀,雕梁画栋妆水湄”的银城佳园,秀彬对亲朋好友发出了“一曲新词酒一杯,良辰胡不古镇归”的邀约,于是我们看到了又一篇赋文佳作--《银城家园赋》。
“墨香”者,墨留余香。墨留余香,是历代文人墨客的执着追求和毕生嗜好。“有痕”则是留香的终极印证。兰亭酬唱,曲水流觞,及历代诗家骚客的诗词唱和,皆是这种印证的体现。“有痕”的“墨香”,蒸腾升华即为“书香”。“书香门第春常在”是千年传承的“唯有读书高”的最好的诠释。当然,现在有了一个体面的冠冕堂皇的说辞----“知识能改变命运”。“墨香”即“书香”,“文品”即“人品”。“人品”是吕秀彬“文品”的标配。
这本洋洋洒洒逾二十万字的散文集,骈词丽句,若珠若玑;奇思妙构,异想天成。文采美盛,了然飞动。诚如晋·陆机所言:“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
莫言、王蒙、陈建功、贾平凹,离我们太远,就让我们学学近在眼前的吕秀彬吧!

江苏作家协会会员、连云港作家协会会员吕秀彬散文集《文字,飘香在清浅的流年》一书已于2020年4月由国际文化出版社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