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永远是你的耳朵
陈 可
他五岁的时候,她才刚刚出生。他在奶奶的带领下来产房看她。
在一堆欢天喜地送祝福的人中挤呀挤,终于看到了妈妈给他生的妹妹。他觉得这是奶奶口中的“小美女”吗?
丑极了,比他学校里的任何一个同学都要丑。稀疏的头发、尖尖的脑袋、皱皱的皮肤、肉嘟嘟的脖子。她紧闭着双眼,正在那儿莫名其妙地哭。
他伸手想去摸摸他,可是奶奶蹬了他一眼说:“没看见妹妹哭了,别闹……”旁边的大伯父打趣说:“呵呵,妹妹来了,再也没有人疼你了。”他瘪瘪嘴,哭着冲出了产房。大人们忙着安抚哭闹的妹妹,也没人追上来。
他一个人哭了半天,看没人搭理,用袖子擦了擦鼻涕、眼泪。他一看到花圃里有美丽的彩蝶飞来飞去,就跑去捉蝴蝶去了。
在病床上,目光追随着他的妈妈,身子都快直起来了。看到这一幕,总算放下心来。奶奶、爸爸都摆摆手笑了。
日子过得飞快,转眼妹妹4岁了。妹妹长得像妈妈,比他漂亮,他开始抱着妹妹在同学面前炫耀。因为,哥哥会画好看的奥特曼、机器人,妹妹对他惟命是从。
他一回家妹妹就跟着她,他把这个小尾巴支使得团团转。饭后,妹妹要听故事。他说可以,但是你必须去冰箱里给我拿两个雪糕。妹妹兴高采烈地拿来了。他在妹妹面前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因为妹妹肠胃不好,家人不许她吃冷东西。但这时候,小馋猫看着哥哥吃雪糕陶醉的神情,直吞口水,哀求说:“好哥哥,给我舔舔。”结果他没能抵抗住妹妹的软磨硬泡,给她吃了半根雪糕。
晚上,妹妹发起了高烧。一开始妈妈以为妹妹是感冒了。他示意妹妹不要出卖自己。他恐吓她,不许告诉爸爸妈妈,告诉了以后就再也不理你,把你卖给捡破烂的。妹妹噙着泪点点头。
最后,这件事还是被爸爸、妈妈发现了。爸爸的巴掌重重的落在他的屁股上,他认定是妹妹告发了他。这个妹妹抢走了他在家里的独宠,还让他多挨了不少打。
晚上睡觉时,他故意要同妹妹一个房间。趁妹妹熟睡的时候,在她耳朵左边小小地咬了一口。第二天,妹妹的耳朵肿了,爸爸妈妈问妹妹是怎么了,妹妹解释说:“一定是昨晚给蚊子咬了。”他在心里发笑:对,被我这只蚊子咬了。
渐渐的,妹妹到了该上幼儿园的年纪。她每次放学回家就是找哥哥聊天。哥哥学习任务越来越重,往往要把说在兴头上的妹妹请出去。妹妹也不生气,屁颠屁颠地把妈妈买回来的桔子剥给哥哥吃。甜甜的冰糖桔送入嘴里,他发现妹妹笑起来其实挺好看的。
暑假里,汛期到了,爸爸妈妈被安排到大堤上防汛,留下他管家,命令他在家里要带好妹妹。他笑着接受任务,“我是大人了,我是大人了。”
傍晚,饼干吃完了、动画片看完了、玩具玩腻了,妹妹吵着去逛超市。他一边下楼,一边叮嘱妹妹:“到了超市,别乱跑,牵住我的手。”妹妹拼命地点头。
可一到超市,看到五彩缤纷的糖果促销,妹妹就往人群里钻。挤着挤着,那扎羊角辫的可爱女孩就消失在人群里了。他一下子慌了神,眼泪都快出来了。
他不顾旁人的目光,带着哭腔呼喊着妹妹的名字。他扒开人群,寻找熟悉的身影。
“哥哥、哥哥……”,他听见了熟悉的声音。他朝妹妹飞奔过去,被什么东西绊了一跤,摔了个“狗啃泥”。妹妹伸出瘦弱的手臂扶他起来,帮他拍打身上的灰土。他雷霆一吼:“你跑哪里去了,不知道哥哥担心吗?”骂着骂着,自己隐忍的眼泪就奔泻一样地流出来了。
第二天,妈妈发现妹妹的花包不见了,怀疑两兄妹偷跑出去过。他主动承认了错误。爸爸妈妈看他认错态度好,没有过多的责罚他。只是从此,再也不敢让他独自照顾妹妹了。
有一天,一个阿姨到她家里作客,同爸妈相谈甚欢。阿姨说家人在聊“二胎”这个话题:“问我家的孩子是想要弟弟,还是妹妹?我家小宝的回答也是有趣,说想要一个哥哥。妹妹接话说:“是啊,有个哥哥多好啊!”他心中暗自欣喜,却只是低头不语。
阿姨又问:“哥哥,你长大了想做什么?”哥哥回答:“我想开的士。”妹妹笑着说:“给我们当免费司机吗?”妈妈接着问:“妹妹,你想做什么呀?”妹妹笑着说:“我长大了要开餐馆。哥哥管接送客人,我管吃饭。我哥是个美食家,我让他给我试菜的味道。”看着一对儿女严肃的表情,爸爸、妈妈、阿姨都笑了。
讲完这个故事,我想起微信上关于二胎极其感人的一段话。“生二胎不是因为有钱,也不是一定要男孩或是女孩,而是在这个充满竞争、生活节奏飞快的时代,父母最重要的不是给孩子留下银子和房子,而是给他留下一个亲人!”看完这段话,相信许多父母都不再犹豫不决。是的,趁现在身体状况还允许,给孩子一个能给他带来欢笑、帮他分担痛苦的亲人吧!
作者简介:陈可,湖北省文联主管《中华文学》签约作家、《大河》诗刊签约诗人、公安县第四届骨干教师。2004年,她获得第六届全国语文教师“四项全能”竞赛作文类一等奖。她创作的散文《舌尖上的公安 满足你的味蕾》曾获得公安县第三届“孱陵好声音”作品提名奖。她业余爱好散文、诗歌写作,有作品发表于美国《诗天空》、菲律宾《世界日报》、《文化龙岩》、《湖北教育》、《山东教育报》、《厦门文艺》、《三袁》、搜狐网、环球自媒体、孱陵在线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