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陂兵在衡阳战场丨张传东 潘安兴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伟大的卫国战争,很多中华优秀儿女投入到这场血与火的洗礼,他们的事迹鲜为人知。黄陂也有不少这样的热血儿郎,在衡阳会战的沙场上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长轩岭河东的潘宝树,研子细余湾的余学梁,泡桐五显庙的陈南清,便是其中的一员,尽管他们分属国民党第七、第十、第五十八军,却表现了自己的不凡,书写了中国军人的风采。
1944年6月23日,衡阳保卫战打响,中国军队在湖南衡阳抗击6倍于自己的日军,备战47天。这是中国抗战史上敌我伤亡最多、中国军队正面交战时间最长的城市攻防战,被誉为“东方莫斯科保卫占”,尽管这座城市最终陷落,但这场战役仍重创日军,震动日本朝野,促使东条英机内阁的倒台。
从投身军旅那一天起,他们就抱定以身许国的态度,履行军人的天职。
潘宝树,字修武,长轩岭磨镰港人氏。当烽烟到了大武汉时,就投笔从戎,写下“男儿立志出乡关”,“不灭倭奴誓不还”,“朽骨何须埋故土,人生到处是青山”,从汉口出发,一路征尘扑扑,转战各地,经历多少激烈的战斗,在脑海中一幕幕地出现。
腥风血雨在衡阳上演,日军炮火猛烈轰击着中国守军的前沿阵地。他们没有被这种来势汹汹所吓倒,炮火过后,仍然机枪、步枪一齐呼啸着射向敌人,打退一次又一次的疯狂进攻……
日军出动了飞机,疯狂地狂轰滥炸,企图使中国守军屈服。城市,到处一片瓦砾,夷为平地,无险可守。中国守军并没有气馁,按照占区指挥部的部署,在城区挖了许多纵横交错的坑道,抵御日军的冲锋,压倒敌人的猖獗。
不少弟兄们阵亡了,很多战士们腿被炸断了,头部被弹片击伤,鲜血直流,仍然不下火线,将仇恨的子弹射向敌人。那些黄陂兵忘记了自己是伤员,斗志昂扬在硝烟中,前仆后继。

久攻不下的日军黔驴技穷,公然违反国际法,采用最卑劣手段,施向毒气弹投向中国军的守地。敌人的猛攻,我军的死守。敌人看到合围的铁围的铁桶又被我军撕开,便拼命把毒气往炮膛里送,可耻的记录不断刷新。晚风中弥漫着毒气,弟兄们被毒气熏倒,顺过气来后,又颤抖地握着,哒哒哒地响起。
据点的争夺战,伴随着紧密的机枪步枪,又被手榴弹大炮声盖住了。一场恶战过去了,中国军阵地依然屹立不动。
被毒气熏过的中国军队出现前额溃烂、双目失明的状况,无奈从阵地退下来,成连建制的中国阵地的士兵倒成一片,整个部队建制打乱,临时组建战斗集群,团长当连长、营长当士兵已经是普通现象,能战斗的人员大幅减少。
怎么办?潘宝树毕竟很聪明,办法也多。在毫无防毒面具的情况下,在敌人顺风放毒时,便逆风冲过去,供需散便退回去,还将战地上的破军衣包裹头手,尽量减少毒气的污染损失。这个措施,果然产生了一定效果,稳定了军心,保住了阵地。兄弟们都伸出拇指夸奖他。
几天的恶战,惨烈超乎预料,中国军人的顽强,让敌人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当敌人黑压压从四面八方围上来时,全连都牺牲了,他的腿也被炸伤。一个念头萌生,与敌人同归于尽。他把手榴弹绑在腰上,当敌人蜂涌上来时,趋势抱住一个日军,死死不放,拉出弦线,“轰”一声响,与敌人一样粉身碎骨,烟尘弥漫着悲壮。
五桂岭的军部,巍然在点火纷飞中,对峙着日军前沿不到250米,机步枪的子弹不停地从头顶上穿过,炮弹也不逍遥派地从屋顶上掠过。
部队在天天消耗,房子被轰平了,中国伤兵一天比一天增多,而敌人的飞机专找伤兵医院炸,炮轰与拥炸弹让医院雪上加霜。余家林是一个忠厚人,他想到医院的战友们再不能伤口扩大,他们溃烂的创口,蛆已经往外爬,臭味难闻,医药不多,伤员们的生命都岌岌可危,他请求团长允许他到湘江河滩上采集中草药。爬过无线,好不容易带来一些救急,但毕竟杯水车薪。几次行动后,被敌人发现,一阵迫击炮落在他身边为,形象永远消失在那一瞬间。
旷日持久的坚持,粮食医药越来越少,援军的枪声也听不到,漫长而又艰苦的日子煎熬着他们,空气中渗透着腐尸的臭味,连饮水都很困难。虽然紧邻着湘江,面对敌人火力网的监视,使每一滴水都要用一滴鲜血的价值去换!
敌人又开始了总攻,以毒气开路,弟兄们采取了前行的避毒气法,伤亡大为减少。敌人又改用排炮集中轰击,阵地轰平了,弟兄们仍未放弃一寸土地。军长不自己的部下牺牲过多,便下令自动撤退到第二条防线。
一道新的防御工事又开始了修筑,大家抱定必死的决心。大家看到后退时的保障,军心大振。敌人发动又一轮的攻击,中国健儿越战越勇。拄着拐杖的、包着头的都上了前线,衡阳上演着英雄儿女的大舞台。

卫士、伙夫都派上了火线。军长、参谋们绞尽脑汁如何增加战斗力量,口袋里支持神经的烟抽光了,就抽土烟,大家一根接一根地抽,皱着眉头,不声不响在思考着。在无可奈何的状况下,赶忙派出只有半数编制的特务营。当他们冲到商岭时,前来支援的62军先头部队又退回去,眼前的希望又破灭了,特务营顶着敌人的猛炮,打退敌人的轮番进攻,最后全营壮烈牺牲。
敌人又加紧了攻击,上第一线的全是杂兵,师长们都作了阵地上的战斗员,伙夫、号兵、通讯后、勤务兵都成了战斗兵,连长拿着步枪,荣升当了班子,团长当了排长,师长实际成了连长,全员投入战斗,才挡住了敌人。
不少打断了腿的士兵,再上前线,又打断了腿,头也受了重伤。他对连长说:“把我背到机枪旁,请相信我,只要有一口气,决偿让敌人上来。”惨白的脸上,挂着两委热泪。“中国有这样的军人,一百个衡阳也守得住!”军长擦着眼泪,感动了上场所有人。
吃饭成了大问题,只剩下发老的大米,少量的盐巴,军官们与士兵用盐水煮了填肚子,尸体发出的奇臭无暇掩埋,受伤的官兵们卧在脓血与蛆里,溃烂侵蚀着他们的生命,细菌的扩散与污染,痢疾与疟疾在掠夺每个人的肌体。医药没了,连清水也不容易找到了,但战斗意志却升到最高峰。
高不过百尺的天马山,只不过是一座丘陵,周围不到400米。敌人用排炮发了600多发炮弹,把山上泥土翻了三次,见不到一株草,只剩下一片黄土了。
陈南清是一个坚韧的人,他一直坚守在阵地上。他在炮火中蹲在地坑里,泥土掩盖着他的身躯,在寂静中一动不动。当二三百敌人一字排开向上冲锋时,他与战友们从地坑跳出来,谁也不喊杀,谁也不放枪,一阵手榴弹,轰轰轰,第一批敌人应声倒下,第二批、第三批敌人上来,他们如法炮制,照样解决。弟兄们只有十几个了,手榴弹也光了,又来了一批,正在为难的时候,不知从哪里钻出来十几个弟兄,送来了几箱手榴弹,大家合成一排,手榴弹像雨点一样落到敌人队伍里,二十几个“疯子”就这样把敌人消灭了,敌人再也不敢上来了。

四十七年日夜,弹尽粮绝,又无援军,不能动弹的伤兵在呻吟,敌人又冲上来,炮声在陈南清旁边炸响,他倒在地上。不知多少时,他觉得自己活着,爬到湘江边上,在漆黑的夜晚,泅水上岸,拖着又饥又乏的身体,在下雨刮风的跋涉,好不容易到了宝庆,碰上了中国部队,接了回去,大家一见面,仿佛隔世。
九死一生的归来,留下了衡阳四十七天防守战真实情况。衡阳每一个中国士兵,不论是死是活,都对国家尽到最大的忠,难能可贵守到最后一天。
“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中国军人不屈不挠的精神,是抗战的一页悲壮史诗,面对强大的敌人,始终战斗到最后一刻,呼唤着战友们“来生再见”!
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潘家湾故事》(暂定名)征文启事
为弘扬祖辈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打捞历史记忆,寻找潘家湾的曾经过往,使我们世代祖先的足迹不致消失,也是尽我们对前辈的最大孝心,因此,特发此征文启事:
一、以每个家庭为单位,上溯五代人的经历、故事情节,或一段时期的事件;
二、熟悉周围宗亲、上辈经历或在湾外的重大事件中所处的角色与作用;
三、各个时期在求学、从军、就业、经商、从政等工作中的生活,成就及影响;
四、潘家湾周边山川、溪流、池塘、庙宇、学堂、田头地角的神话,上辈人讲过的离奇传说;
五、祖训家风,教子成人成材的典型案例,耕读传家的延脉;
六、尚善仗义和睦家庭、敬老扶幼,热衷公益事业,见义勇为,扶贫济困的典型人物和动人故事;
七、珍贵的历史照片、证书、碑记、契约等背后的故事情节,获得的感悟;
八、会用智能手机者,哪怕想到零星片段,一件有意义的小事,均可及时发在潘氏宗亲群或潘秀娟,潘安兴微信上,由二者梳理;
九、年龄大,有困难的宗亲,可联系潘安兴、潘秀娟上门釆访,组织材料;
十、组织专班,负责整理,形成初稿,交出版机构付梓。成书送省市档案局、图书馆备存,为后辈留下档案资料以供借鉴;
本书是潘家湾一项重要文化工程,望大家鼎力支持,大雅扶轮。把历代先人的足迹铭记在册,胜过清明上坟,为先人树碑。能让上辈故事流传于后世,可谓吃水不忘挖井人,也能觉悟我们从何而来的良知。谢谢大家的理解与帮助!
《潘家湾故事》(暂定名)征文组 潘秀娟电话:15871758886,潘安兴电话:13397133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