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安部交通管理局获悉,为有效保护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和汽车驾乘人员生命安全,减少交通事故死亡,公安部交通管理局部署全国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
行动以来,各地公安交管部门坚持宣传引导先行、行业示范引领,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群众佩戴安全头盔、使用安全带的意识明显增强。
随着电动自行车安全头盔需求集中释放,部分企业和平台销售的安全头盔价格暴涨。公安部对此高度重视,主动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系沟通,并指导各地公安机关积极配合市场监管部门依法严查价格违法行为,斩断哄抬头盔价格的违法链条。

头部是人体最为脆弱的部位,只要受到碰撞,很容易造成颅脑损伤。在涉摩涉电交通事故中,不戴头盔的致死率远远高于其他因素。在事故发生的一瞬间,“安全头盔”就可能是“救命头盔”。
三无产品充斥市场,是因为市场紧缺,有利可图,但还有一点不得不提,那就是关于电动自行车头盔,目前为止为并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现有的3C认证要求只针对摩托车头盔,“摩托车乘员头盔未获得CCC认证的,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在电动自行车层面,只有极少数地方,对头盔生产规范进行了限定。没有明确的国家标准,难免会导致在“一盔难求”的市场异动之后,一些黑心厂商以次充好,偷工减料,借着市场风口来赚黑心钱。比如有买到头盔的消费者对媒体表示,“用力按头盔甚至会出现变形。”另外,像一些微商在朋友圈售卖的头盔,来源也成问题。相应的质量安全把控,同样存在巨大难点。

原来二三十元一个的头盔,现在身价直接翻倍,甚至暴涨100多元,不仅价格暴涨,质量更是参差不一,甚至很多都是没有任何标志的三无产品。头盔里有的是泡沫,有的一捏就变形。网上出现许多山寨头盔,满足部分人的需求,不良厂商从中赚取利润,质量方面就没有任何保障,这种产品会时时威胁到生命安全。从安全性角度来说,当头盔受到强烈冲击时,头盔内部柔软的泡沫隔套可以使冲击不伤及人的头部,有的坏损头盔几乎是在同一处有三、四个被撞痕迹。
头盔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一时间成了继口罩以来的第二件热销产品,在购买的时候千万不要一味地贪图便宜,要谨防购买假冒伪劣产品,毕竟安全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