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访江南
文‖那片海
身在海边,心系高山;生于北方,向往江南。生在冀东平原,看倦了那一望无际的平川和四季分明的季节,从小便对鲜花遍地四季如春的江南心生向往。对江南,充满了诗意的想象:喜欢江南的烟雨蒙蒙,欣喜江南的小桥流水,喜欢江南女子的衣袂飘飘,更是惊异江南水墨画似的粉墙黛瓦。江南的一切对我充满了新奇和诱惑,几次探访江南,都有不一样的收获。当你置身江南,江南的绿,江南的水,江南古镇,江南人家,江南的故事,像一道彩虹,晴朗你离家万里孤独寂寞的心。
白居易有诗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的美,让你流连忘返。江南的美,孕育了独特的江南文化,无数的文人墨客笔下诞生着多姿多彩的江南,让人如醉如痴,诗意江南,吸引着更多的人前往。
探访江南,最好从她的古镇开始,如果说江南是一部行云流水的乐章,那么江南古镇就是她最精彩的篇章。江南的古镇,能满足你对江南所有的渴望,能够让你近距离地了解江南的文化,江南的风情,江南故事。江南最著名的有六大古镇,江苏、浙江各占三个:江苏的周庄、同里、甪直;浙江的南浔、乌镇、西塘。它们都是典型的江南水乡,粉墙黛瓦,水岸人家,风格相似,又各具千秋。我只去过周庄、西塘和乌镇。

周庄被称为“中国第一水乡”,是最早开发的古镇。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去过周庄,对江南古镇有了一次近距离的接触。江南古镇人家的房屋大多沿一条清流建于两岸,周庄也是如此,进镇可以走水路也可以陆路,我们乘船而入。江南的水,轻盈安静,坐在船上,船夫撑篙而行,随着水流的缓缓前行,古镇渐渐明朗,两岸典型的徽派建筑,粉墙黛瓦,狼牙高耸,婉约而沧桑,驶进古镇,就像驶进了历史。周庄,给人的印象就是繁盛的商业气息。“沈家蹄膀”是记忆最深的特色招牌。周庄之所以出名,源于当年画家陈逸飞的油画《双桥》,以家乡双桥为题材的作品,让周庄一夜之间名扬天下。去过周庄的人,必定在导游的指引下参观双桥。“斑驳的青灰色像清晨的残梦,交错的双桥坚致而又苍老”(余秋雨:江南小镇)。她的魅力还在于徜徉了近千年后,通过画家的笔,仍然亭亭玉立地出现在人们的面前,使更多的人了解了周庄,了解中国独具魅力的江南古镇。
西塘,是六大古镇中最大的古镇。是我见过的认为最漂亮的古镇。虽然建镇时间较晚,但其完整的明清古建筑,让人赏心悦目,也难得一见。尤其是在多雨的季节,走进西塘,宛如走进梦境,细雨迷迷蒙蒙,如纱似雾,星罗棋布的河流,两岸人家,粉墙高耸,倒映水中,风吹影动,恍若世外桃源,不知是人在画中游,还是画在心中移。据说西塘有九条河,27座桥。水是西塘的魂,有了水便有了灵性。桥是西塘的脊梁,众多桥梁将水乡连成一体。西塘有各式各样的桥,单桥、双桥,平桥、拱桥,造型优美而经济实用。西塘的廊棚更是独具特色,唯西塘独有沿河建起的房屋,将房檐延伸到河岸的马路上,故行在路上的人,夏天晒不着,雨天淋不着。关于廊棚,这里曾有一个浪漫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一个寡妇在家门口摆摊卖芡实糕,对门一个王姓男子摆摊卖豆腐。男子看女人日子艰难,不时关照,女人出于感激也经常帮助男人,一来二去,二人暗生情愫,但迫于封建礼教二人不能结为连理。遂女子在修建房屋时,为报答男子的恩情,让工匠将房屋的屋檐延伸至男子摆摊的地方,日晒不着,雨也淋不着,也意喻“一个屋檐下,同为一家人”之意。廊棚建好后,二人生意逐渐兴隆,后来各家争相效仿,纷纷建起廊棚,后家家相连,形成西塘独具一格的景色。
乌镇,是商业开发最成功的“枕水人家”。沿河居民从河底竖起石柱或木柱,上架横梁,上面搁上木板,水面上便搭建起半间或一间称为水阁的房子,这也是乌镇独有的特色。乌镇居民世代伴水而生,枕水而眠,“枕水人家”由此而来。枕水人家是一幅优美的民俗风情画,一桥一宅被碧波托起,坐在水阁之上,犹如空中楼阁,闲坐水阁喝茶聊天,门前取水系舟,夜深人静听着河面来往船只的桨声,从远处飘来又飘向远方,枕着涛声进入梦乡,我想这便是神仙般的日子吧。如今,这里的房屋仍保留着原样,有些破旧,临街店面大多经商,楼上用于居住。导游说,千万别问当地的老人日子过的好不好,其实他们并不喜欢目前的生活状态。虽然旅游开发给人们带来了好日子,但却是搅乱了枕水人家悠闲的生活。听了,不禁赞同。我们向往着远方,也给远方增加了负累,我们多用心去体会,尽量减少打扰当地百姓的生活。
江南,是我始终喜欢的,我会带着梦想,带着希望,带着欣喜,一直走下去。虽然,我不知道下一个古镇会是哪里……

作者简介:
那片海,本名王月明,女,1965年出生。石家庄市退休公务员。喜欢散文、摄影、音乐。藁城区作协、音协、摄协会员。喜欢写作,用笔记录生活的喜怒哀乐。喜欢旅行,体验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和特色美食。爱好摄影,从自己的视角观察世界,记录美好瞬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