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驴情愫
文/梁海军
记得在很小的时候,那时候还是农业大集体的时代,队里有一头驴子,常常被人们借来使用。那时交通很不发达,最好的人家有一辆自行车就很不错了,加上山里路不好走,走个十里八村的就全靠借队里的牲口。马和骡子食量大,气力也大,脾气也大;相比而言,力气适中,性情温和的驴子就成了人们的首选。而队里的一头驴子因为脾气温顺又成了人们的首选。
父亲就经常在冬天的时候借那头驴子,到几十里外的小山村去换粮食,走的时候驴子的背上驮一百斤左右,回来的时候大概有一百三四十斤。用我们家乡出产的小杂粮去换小山村出产的莜麦。那个时候,吃饱是人们的首要大事。
父亲去换粮食的时候,常常是头一天晚上向队长借好驴子,在家里装好小杂粮。一个晚上还要起两三次,把驴子喂好。第二天凌晨,大约是五点多钟,天还没有亮,寒意彻骨的时候,父亲就出发了。父亲每次出发的时候,我感到夜色象一口大锅一样罩在头上,感觉非常害怕。差不多每次回来的时候,是晚上的十点多钟。
那时候,我很小,不懂得什么柴米油盐,家长里短的事。父亲每次要去换粮食的时候,我所能做的就是照顾那头驴子,给它添一点草料,听它喷鼻子。所以对这头驴子是很熟的。
1980年包产到户的时候,队里的所有牲畜都被大大小小的小组分了个干净,分东西最公平的办法就是抓阄。恰好,那头驴子又被我们家所在的那一组分到,最终又通过抓阄,那头驴子分到了我们家。
好象听村里人说,那头驴子到1980年的时候就已经十五六个年头了,按理说,已经属于老年状态了。可事实上,在它被分给我家之后,直到父母2001年搬家的时候,它还健在,一直很忠实的又为我家服务了二十年。只是听父亲说,它当时已经很衰老了,有的时候牙齿都快嚼不动草了,但它还是一直是父亲的好帮手。后来,村里的很多人买了四轮拖拉机,而我家由于居住的地方比较偏僻,道路又不好走,家里经济条件又不好,主要的帮手就只能是那头驴子。每年当我回去帮助秋收时,那头驴子总是用鼻子凑到跟前,好象打招呼似的,我也经常用手摸摸它的鼻子和耳朵,作为回应。
那时的交通不发达,不象现在四通八达,想去哪去哪。我在县城工作,回家往往是坐车到乡里,再步行走十多里路。平时还好,最发愁的是每年春节,回家过年,孩子又小,又要大包小包带一点东西,我和妻子就很发愁了。在孩子五六岁之前,多半是父亲赶着那辆驴车,早早的等候在我们下车的地方。
最后几年,那头驴子已经很瘦了,村里的很多人也有了三轮车、四轮车,但父亲仍然买不起,只能继续用那头驴子做帮手。
2000年的冬天,家里被盗贼洗劫一空,我回去时,父亲和我诉说,值钱的粮食都被偷走了,连一头牛和那头驴子也差点被偷走,因为锁已经被打开,不知为什么,没来得及偷走牛和驴。
我看了半天,没有头绪,最后决定把父母接到我身边来。因为要走,只能把驴子和牛卖了。
后来,我听父亲说,那头驴子卖了300元,而按当时的行情,应该是1000元左右。收购驴子的贩子一看牙口,说最多也就是一两百元,三百元还是多给了。
再后来,父母到了我身边,年纪也大了,再没有种过庄稼,但父亲还是常常提起那头帮他拉了二十年庄稼的驴子。
我也常常想起那头驴子,有时做梦,梦见在田里干活,还有那头老驴。
我常常想,如果当初象现在这样,大家天天从网购,农产品也能从网上卖出去,也许那头驴的命运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主播简介:

玉荣
艺名:夏童
演员、主持人
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 中央戏剧学院
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一级甲等;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资格;朗诵艺术考级教师高级资格;北京语言学会朗诵研究会会员;话剧《丹青难画》饰演唐母;
曾在内蒙古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消费时尚》任栏目配音、记者工作;
先后为凤凰卫视的专题节目《直通中国》、香港娱乐旗下的Tungstar娱乐新闻进行栏目撰稿编辑、配音;
先后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体育台奥运之声《玩儿家》和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台《航空在线》、《旅途》等栏目策划、配音、编辑、记者等工作;
江苏丹阳广播电视集团主持人,主持节目:《太阳花》、《人在旅途》深受听众喜爱。
曾主持户外大型活动北京禧玛诺车迷节;
曾担任北京市房山区首届朗诵大赛决赛评委;
北京南楼古巷戏剧节民国话剧《丹青难画》中饰演唐母;并应宁波戏剧节邀请参演话剧《丹青难画》;
为北京大学出版社录制有声出版物;
为北京电视台《天气空气质量播报》进行节目录音。
此外,积极投身社团朗诵活动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