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强说"斋名"

书斋,文人雅士读书的圣地,墨客画家创作的平台,这里清静文雅、知古恋今,颇有文化意味和艺术的魅力。为书斋取个雅名,是读书人和书画家的一大喜好。一般而言,斋名或寄怀抒情,或纪事感悟,或托物言志,或自警自励,形式多样,内容各异,不一而足!" 咬几句有用书,可以充饥;养数竿新生竹,直似饴孙。"书斋有联、有名,更有人的精神追求。

唐代刘禹锡一首《陋室铭》,让他的"陋室"千古留名,成为高洁、坚毅、向上的代名词;袁枚辞官深居"随园",写《随园食单》,作《随园诗话》,乐在其中,收在其中。此园随地势地貌设置,有草见花,有山望水,别有一番情趣,引人入胜。最早古代文人就喜欢为自己的寓所或书斋起个很雅很美的名字。清代著名文化学者、杂家李渔,便以芥子园名命名,推出了《芥子园画传》,在画坛影响颇大。此园虽不大,但景美物丰,其中含有诗书画印,可见戏曲饮食,反映了其人其好其美。

许多文人的书斋名或取古文,或见诗句,古味雅香,古气荡漾。宋代名臣王安石的斋名"昭文斋"就取之《左传》中。陆游书斋名"老学",语出《世说新语》。有些文人书斋名很响亮,很有诗意,丰子恺先生斋名为"小杨柳屋",周敦颐斋号为" 爱莲堂",徐渭为" 青藤书屋",他们都以花木为斋名。

以斋号明志抒怀的有,柳亚子的"羿楼",顾先成的" 愧轩",鲁迅的"且介亭"。而以收藏命斋名的有齐白石的"三百石砚斋",刘半农的"双凤凰砖斋"和乾隆皇帝的" 三希堂"。
钱钟书的" 容安馆", 陶渊明的" 容膝"等,都有一段故事。"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这副书斋联既是对读书人生活的褒奖,又是书斋名的最好诠释。

我最早的斋名为"槐花书屋",因小时在家乡最喜欢春天的槐花,洁白如玉,看着美,吃着香,因此得名。
从军后斋名更为"三乐斋",意为乐读书,乐书法,乐治印,三乐于心,美意达情。"少年说剑气横斗,长夜读书声满天。"在上世纪的九十年代中期,我的书斋又改名为"八宝楼"。"八宝"来自佛教吉祥语,我又居住八楼,生于桂花飘香的八月,加之书房中有铜牛、字画、印章、花瓶、图书、古鼎、文玩和影碟,八宝汇成,乐雅生趣。闲时余静坐书房或读书听乐,或挥毫泼墨,或与友人品茗聊天,或动刀耕石吟红,自在逍遥,情趣悠然!

"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这诗句表现了陆游一生苦读的乐此不倦,在他"书巢"中,一副对联富有哲理,启迪后人:"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我喜欢这对联,又爱他的斋名。有年夏天朋友书展,书法家秋子先生又为我书斋题名"听荷堂",评论家白西民老师为我起斋号为"佛寿堂",后来我又给我西安的书房起名为“长安福居",并专门治印一方以示纪念。对此朋友们说还是"八宝楼"好,吉祥、响亮,寓意深远。所以我初心不改,兰州、西安、扶风三处我的工作室继续用了"八宝楼"这个斋名。数年来,每个斋号既是自己生活爱好的闪回,又是结缘艺术的写真,还是执着追求、快乐收获的定格。
斋名,读书人的雅谦。斋名,艺术者的门面。一字一意,一匾一境。读读品品,看看想想,让人难以忘怀,书人尽读奇书、墨客龙飞凤舞的情境浮于眼前,让人羡慕不尽!
我爱书斋,更喜欢品味斋名!
斋名,魅力中的静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