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生命中的一抹亮色(评论)
——《北京文学》2020年第6期刘艳芹诗歌印象
文/谭国伦
读完作家刘艳芹在《北京文学》第6期发表的组诗《长醉不醒》,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刘艳芹的作品登上了老牌大刊《北京文学》是河北作家队伍里的一件幸事。老舍、汪曾祺、杨沫、王蒙、林斤澜、浩然、刘恒等著名作家曾经担任过该杂志的正副主编,可见此刊规格之高。这些著名作家的作品以及他们的名字早已如雷贯耳。刘艳芹组诗10首发表,也足以说明刘艳芹的作品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实力和高度。
一
读完这10首诗歌,给我的印象是“悲”,悲壮美、悲情美、悲悯美。然后把“情”融合进去,用“情”打动人,让这“悲”更美。
在《来,干了这一杯》里,杯酒见世界。“我不忍心/拆穿一朵花的心事……我们许以大地辽阔和悲悯……蝴蝶飞过沧海时衔起的落日。”一朵花,一杯酒,小物见大世界。“让我们长醉不醒,一醉再醉。”这是什么心境?是一种悲壮,是“不适合谈及/与蓝色相关的话题。”很美!美得悲壮!
当然,在作者的这种悲壮里,满含情系家国山河的一种胸怀。在《小巷》里,“这是一条幽深的小巷/梦开启的日子/它俘获了我的黎明/一次又一次的张望。”作者的人生就在这小巷里开启,梦想就在这里放飞,末尾:“背篓里的时光,长烟千里/一半山河,一半故乡。”小巷连着家国天下,连着祖国山河。
一场大雨,也会引起世界同此凉热。“山河之外,十万匹马嘶鸣/抒情像一个狂野而倾斜的巨人/飞流而上,飞流而下。”悲壮气息中,大地包容着世界。《一场来历不明的雨》中,以小事物引申出大世界,那种壮怀激烈,豁然落在纸上。
二
作者抓住了诗歌感人的泪点:悲!在悲情里,作者同样表达得让人心紧情急。“八千里路,绕过时光/在开满桃花的路口/你注定遇见我……亲爱的,请不要回眸/来时的路上,我一同蛊惑了/途经的水域和沙洲……那里铺满了血色的咒语/背地里,他们都叫我女巫。”当我热爱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也热爱你的时候,别人却说我是在蛊惑这个世界,蛊惑别人,甚至叫我“女巫”。不被人理解,不被接纳。我只有收获一段“悲情”。那种“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与汝”的境界绝对在作者笔下是没有的。所以,作者渴望,知音知己是可遇而不可求,世界于是就有了更多的悲情。《女巫》中,作者悲情感慨。
无独有偶,在《蝉,黄昏的和声》中同样有这样的表达。“你看,枝头上/正开出一簇簇娇艳的花儿/至于哪一朵最红/最接近黄昏时分的云朵/月光下,你不会听懂我的歌。”春虫惊蛰,夏蝉鸣夏,秋虫悲秋。只有我------夏蝉懂得这个夏天,我用了6年时间才从地里钻出来,为了什么,只为这一个季节高唱,而我却不被世界理解。曲高和寡,在这种悲情里,我只有为自己吟唱吧。
乡愁,是文学作品中永远的主题,也是诗人们感情抒发展示的源泉。作者用悲情表达了对故乡深深的眷恋和爱。在《秋天,回归》中为不能对故乡有所作为而悲情:“我拿不出一件像样的礼物/给你,给这个秋天的每一条河流。”这里虽然没有说故乡具体的哪一条河,但是这每一条河流中怎么就没有故乡的那一条河流呢?答案是肯定的,作者因此而遗憾。但是故乡同样给了作者最美好的召唤:“故乡像一道红色的指令/她召回流浪的黄昏/也召回我一次又一次的张望。”天边飘过故乡的云,那是对我深情的呼唤,归来吧,归来,漂泊的游子。我没有一点成就,怎么去见江东父老?
三
在所刊发的诗作里,体现了作者的另一种胸怀:悲悯。这也是作者这组诗歌的高度。
悲悯,意思是哀伤而同情。其中,悲:指慈悲,对人间的苦难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情感;悯:指同情,这里的同情不是可怜,指对人间苦难中的人并不轻视蔑视甚至可怜,折射出一种博大的爱。悲悯一般用于佛家,儒家和道家。出自清周亮工《书影》卷四:“画家工佛像者,近当以丁南羽、吴文中为第一,两君像,一触目便觉悲悯之意,欲来接人。”
例如:“爱情,不值一提/两片唇的开启和闭合/不过一次避重就轻的风波/你错过的/都被筑成了庙宇……我,不值一提/风轻轻一吹/我就露出了骨骼/而它怀抱的方言/无力托起一个黄昏的落日。”每个人都是渺小的,每个人的力量都是有限的,我们虽然也有各种宏图大志,但是在世界面前也是微薄的。《不值一提》便是“我心向明月,怎奈明月照沟渠。”也许我们和世界不在一个节律上,不在一个频道上,悲悯之心顿然。
诗人站在废墟下,不时地掷出瘦骨嶙峋的呐喊,结果是:“一座城倒下/另外一座城拔起/它们彼此交换着手语/这个世界,谁都不认识自己。”人类发展的过程就是改变世界的过程,发展中,有的人变熟悉了,但更多的是变得陌生了。原因在于“花儿在刀锋上走失/蜜蜂为自己鸣响葬礼。”《幻城》就这样给我们解读了这个世界的变化,悲悯中蕴含着悲壮。
四
在这组诗歌作品中,女诗人刘艳芹同样是抒发感情的高手。她在展示“悲”的同时,没有忘记用“情”来烘托“悲”的高度,用“情”来表达“悲”的壮美。“悲”与“情”相结合,提炼了诗作的意境。
《来,干了这一杯》中,有三句“请原谅”“请”字体现情感力度。我不知“你藏青色的披风下/裹紧的是冰冷还是火热。”不管怎么样,我都要做到“我披霓虹做袈裟,以星子和云朵/铺满你足下的山河。”这是什么?这是情感,这是深情。这种深情在《故乡,殷红的方向》表现更为明显:“一声声犬吠,一垄垄麦香/一座座新坟旧冢啊/连着这片土地五百年的供养…… 从清晨到黄昏,由故乡到异乡/同样的血液,殷红祖先的名字/儿孙的脊梁/悠悠故土的期盼/抱紧星辰,朝着同一个方向。”还有什么样的感情能够超越情系祖先血脉和生我养我的故乡呢?
五
我和女诗人刘艳芹是在2019年河北作家协会组织的会员培训大会期间认识的,之后的沟通交流都是以作品来说话,可以说只有一面之缘,但这一面之缘就给了我一个执着和热情的印象。虽然说一面之缘不能阅读出一个人的品质如何,但是通过作品就能够体现一个人如何。文学即人学,文品即人品。之后在很多媒体上不时地看到刘艳芹的散文、诗歌和文学评论,每篇都很精彩。从她的作品中,我一次次领略和感悟到了诗人的情怀。她的很多作品都是这样以小见大,见证其胸怀和情感的,也是我很欣赏和受益的优势和长处。
一个女子写诗写文,能够突破自己小我的局限,是诗人水平所致。但是这组诗歌让我对诗人刘艳芹又有了全新的认识,敬佩之余,更多的是赞叹。这种“悲”的意境,“悲”的情愫,极易与读者达成共鸣,让作品更具感染力。
我想起了20多年前的一部电影《悲情布鲁克》,影片反映的是蒙古族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故事,导演的艺术表现手法就是“三悲一体”,通过悲壮的故事、悲悯的画面、悲情的音乐,来激发观众的家国情怀和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憎恨。还有著名的悲情音乐《二泉映月》,家在哪里,哪里是故乡,我为什么要这样漂泊,因为我不能自豪地成长,阿炳只能到处去流浪。刘艳芹的这组诗作同样达到了这样的艺术高度,感染着读者。
文学给人力量,诗是不朽的音乐。在这悲悯的乐曲中,我们为什么要这样执着地写下去,我找不到答案。我想,我们只能无限地悲悯,为这像永定河畔的芦苇一样脆弱的生命。悲悯,不是居高临下的同情,不是身怀优越的可怜。悲悯,是一种感同身受的惋惜,一种同病相怜的悲伤。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因为明白,所以体恤。而且,我知道,这无限的悲悯之心,是埋在许多人心里的,是藏在很多人眼睛里的,可是有些人不知出于什么原因,竟将它“克制”住了。或许,他们以为那是软弱,是令人害羞的情感,或许,他们以为爱憎分明才能显出更大的“善”。不过,我还是以为,悲悯要比鄙薄更接近于真理。因为我们都是人,有着同样脆弱、短暂、虚妄、无奈的人生,而且我们的身上都遗留着挥之不去的痕迹。因为,在这浩渺的宇宙中,在这浩瀚的时间海洋里,我们来过。
仅以此薄文与诗人共勉,期待作家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附:刘艳芹原诗10首:
1、来,干了这一杯
我不忍心
拆穿一朵花的心事
在这浅春三月
不适合怀念,不适合倾述
不适合谈及爱
和与蓝色相关的话题
万物葱郁
我们许以大地辽阔和悲悯
而落水无声
人间的缄默各怀其词
请原谅
雨水赶在花开之前来临
请原谅
关山的风一直向北
请原谅
蝴蝶飞过沧海时衔起的落日
也请原谅
我的长醉不醒,一醉再醉
来,干了这一杯
2、女 巫
雪,下到黄昏就停了
雪停的时候,你还在路上
这时,我想寻一个虚无的理由
或者,拟定一个地址___
南疆或北国
我不知,你藏青色的披风下
裹紧的是冰冷还是火热
风去了又归
月光漂白了自己
在越来越近的呼吸里
我披霓虹做袈裟,以星子和云朵
铺满你足下的山河
八千里路,绕过时光
在开满桃花的路口
你注定遇见我
亲爱的,请不要回眸
来时的路上,我一同蛊惑了
途经的水域和沙洲
那里铺满了血色的咒语
背地里,他们都叫我女巫
3、不值一提
谎言,不值一提
至多,挨到夜晚、挨到星子发光
所有的色彩都被淹没
一滴行走的血
要多清白就有多清白
疼痛,不值一提
浮出桃花三尺,对天空抛下宿命
一场雪就会降临
高出疼痛的部分,比死亡还厚重
爱情,不值一提
两叶唇的开启和闭合
不过一次避重就轻的风波
你错过的
都被筑成了庙宇
我,不值一提
风轻轻一吹
我就露出了骨骼
而它怀抱的方言
无力托起一个黄昏的落日
4、幻城
花儿从刀锋上走失
蜜蜂为自己鸣响葬礼
有人说,这是一座幻城
也有人说它是人间瑶池
你看,乐师恋上蚂蚁的红唇
樵夫背着雨水起义
“放下屠刀吧,
我们都是大地的子民”
诗人站在废墟下
不时地掷出瘦骨嶙峋的呐喊
一座城倒下
另外一座城拔起
它们彼此交换着手语
这个世界,谁都不认得自己
5、蝉,黄昏的和声
好吧,我承认
被你的美声吸引
即使只是一个黄昏的对峙
不同的是
你租来一个夏天赞美人间
而我,只是截取了一段炽热
甚至不惜借你的壳
磕出阳光下的另一个我
但我还是要赞美大地,赞美你
为此,我将穿过你的喉咙
和你一起发声
你看,枝头上
正开出一簇簇娇艳的花儿
至于哪一朵最红
最接近黄昏时分的云朵
月光下,你不会听懂我的歌
6、一场来历不明的雨
让我震撼的
不是天空,也不是天空扯出来的
恶魔般的云团
而是一场来历不明的雨
像密密麻麻的咒语
一边敲打我
一边垂钓远近的山河
山河之外,十万匹马嘶鸣
抒情像一个狂野而倾斜的巨人
飞流而上,飞流而下
在天空和巨人之间
我矮了又矮
直到被大地妈妈包容
7、故乡,殷红的方向
绕过第二座桥
右转,穿过前边的桃花巷
就是被唤作故乡的村庄
村口的老槐树
倚着半睡的老伯
干枯的拐杖,紧握着一个村庄的历史
包括一只走失的山羊
青砖、碧瓦,半旧的祠堂
小河、苍苇,牧童的张望
那时,你也曾怀揣春天的方言
背起一篓田埂的夕阳
一声声犬吠,一垄垄麦香
一座座新坟旧冢啊
连着这片土地五百年的供养
从清晨到黄昏,由故乡到异乡
同样的血液,殷红祖先的名字
儿孙的脊梁 ——
悠悠故土的期盼
抱紧星辰,朝着同一个方向
8、小巷
这是一条幽深的小巷
梦开启的日子
它俘获了我的黎明
一次又一次的张望
忍冬的处雪
抱着唯一的清凉
在藤上的慢词里轻舞
像青瓷的故事
一一划过熙攘的目光
目光里的你,款款走来
万亩桃园的溪岸
你躲在蝶儿的翼下
偷偷劫持了花儿的霓裳
风穿过小巷
斜阳下的青苔
映着你和我的背篓
背篓里的时光,长烟千里
一半山河,一半故乡
9、秋天,回归
我拿不出一件像样的礼物
给你,给这个秋天每一条奔涌的河流
其实,也无妨
清风就是证词
它一吹,四野的花儿就落了
此时,我也随之凋零
一朵朵,一瓣瓣,从此岸到彼岸
从异乡到故乡
故乡像一道红色的指令
她召回流浪的黄昏
也召回我一次又一次的张望
10、秋浓时,我开始不安
为一只蝉的去向
也为一粒谷子的归宿
在梦里,它们追着赶着
牵着我的衣角
问我要春天的苞衣
我说,别急
你看,火红的柿子还在
远山的枝头
牧羊人已抽出落枫里的河流
待风摇落果实
处雪漫过大地
我会和你一起
等,三月的驿站
捎来古道兰亭的消息
那时,我也将复活自己
本版责任编辑:刘艳芹
作者简介:
谭国伦,男,1972年6月生,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河北分会会员,原武警某部新闻干事,现为廊坊日报社编辑部主任。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扶贫》《中国青年》《中国妇女报》《法制日报》《解放军报》《人民武警报》《橄榄绿》《辽宁日报》《河北日报》《西部散文选刊》《散文百家》《国防时报》《广东文学》《参花》等各级媒体发表过各类文字200余万字,先后获得市级以上奖励50余件。所著散文集《绿色的牵挂》荣获第二届全国武警文艺奖,散文《轻吻你疲惫的面容》荣获第一届全国武警文艺奖,散文《当年的自行车》荣获第五届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一等奖,编著散文集《城市的丰碑》《让梦想在这片土地上飞翔》。

刘艳芹,笔名如烟,河北廊坊人;当代先锋作家(诗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名人名企文学院院士,《当代先锋文学》驻站诗人,“中国当代文学最杰出作家排行榜”第二名获奖者,《当代先锋文学(2019秋冬卷)》头条诗人,《当代先锋文学》2019年度“最佳创作奖”获奖者。在《当代先锋文学》《河北文学之声》《北京文学》《齐鲁文学》《诗天子》《中国草根》, 海外文学、人民网、今日头条、中国舆论网等发表诗歌、散文,文学评论等等。著有诗集《陌上春几行》。

投稿方式:
邮箱:758774822@qq.com
微信:a13618258998
参加诗歌大奖赛者,请在邮箱标题栏目注明“当代先锋文学诗歌大奖赛”字样,否则视为普通投稿。
投稿格式:标题+作者+正文+简介+照片
当代先锋文学社编委会成员:(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总顾问:周瑟瑟 刘杰
首席顾问:魏彦烈 倪庆行 任诚刚 李正栓 杨秀波 龚刚 魏红霞
顾 问:王笔正 戴俊明 荒村 廖望月
社长:彭永征
总编:刘艳芹
副总编:项俊平 倪庆行 周丹
小说主编:彭永征(兼)
散文主编:刘艳芹(兼)
现代诗歌主编:项俊平(兼)
古诗词主编:彭永征(兼)
法律顾问: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