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丰碑长青 13
文/三木秉凤(周凤森)
助人为乐
(13)
1956年9月,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所以这次会议从中央到地方都格外重视,而会议精神更引起各个阶层的广泛关注。在这次会议上毛主席提出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并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这时,朝鲜战争已经结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及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三大改造”也已基本完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经过五年多的励精图治终于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公有制的建立也标志着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次会议还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其中在“八大”中提出了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提法,在1981年中共第十一届六中全会上再次修改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今天,随着改革开放四十二年来经济飞速发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中共十九大上又进一步修订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由之可见,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是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政治建设等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中共八大召开,全国上下一片欢腾。金乡县城关完小的领导也非常重视,学校黑板报上宣传着中共八大会议的精神。中共“八大”开幕这天,学校全体师生在大操场列队,大家通过高音喇叭聆听着关于中共“八大”会议的广播内容。这一年,王杰才十三岁!这也是王杰首次参加这样隆重的大型政治活动,对于王杰而言则是一堂生动形象的政治课!中共八大会议让他懂得了政治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主导地位!他开始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众所周知,政治、经济、文化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三大支柱,政治是社会发展的管理性纲领,经济是社会发展的物质依赖,文化则是人类社会的灵魂!三者在人类社会中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缺一不可!具体而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而文化高度则决定着社会文明的高度,政治则是经济管理与社会掌控的最集中表现,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文化则是社会发展的灵魂导引。
“八大”会议之后,文化底蕴丰厚的王杰想起了《论语》中孔子与子贡的一段对话:子贡问政,子曰:足兵,足食,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子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子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里的孔子就回答了政治、经济、文化三者在社会生活中的孰轻孰重的顺序排列,在这里孔子所言的“兵”代表政治,所言的“食”代表经济,衣食住行皆入经济范畴,而儒家文化思想倡导的“仁义礼智信”则属于文化修养的范畴,所以诚信属于文化的范畴。
王杰进入第一完小之后,吃饭住宿都在学校。每个班级都由值日生去学校食堂领取饭菜和汤,然后值日生再将饭菜馒头分发给每个同学。有一天傍晚时刻,淅淅沥沥的秋雨下个不停,这天的值日生是胡子华与女生王美琴,当两人从伙房领饭时,雨就越下越大。王美琴娇小的身体,弱不禁风,在泥泞的路面上抬着汤桶与馍箱一步一滑,一摇三晃,王杰见状赶紧跑上去:“美琴同学,我来抬汤,你快去排队领饭吧!”王杰接过饭桶,小心翼翼地把汤馍抬回教室,然后又帮着大家舀汤分馍。生活中的王杰常常以雷锋为榜样,以帮助别人做为自己的快乐,那怕点滴小事儿,王杰都是那么认真热情的去帮助别人,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李继高常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经常在班上表扬王杰,并鼓励同学们学习王杰助人为乐的精神。
王廉堂从小对王杰进行四书五经的教育,受家庭环境影响,王杰从小也就偏爱语文,但他的数学成绩依然不差。王杰的数学老师叫朱瑞灿,是位非常敬业负责的好老师。王杰喜欢钻研数学题,总能找出算术中不同的解法,每当同学们遇到数学难题,都愿意找王杰一起探讨攻关。有一次,数学代表与王杰两个人为了一道算术题的不同解法引起了争执,二人面红耳赤,互不相让。自习课后,王杰就约这位同学去找朱老师评判。朱老师先让两人将各自解法做出来,然后笑着对两人说,你们二人的解法都对,我们在数学计算中对于解题方法与过程并不重要,只要最终结果正确无误即可。两人听完后,相视一笑,牵手和好回到了教室。
王杰在社会主义的教育环境中一步步长大成熟,爱思考的他不仅关注着人生问题,也关注着政治建设与社会发展问题,王杰的许多思考都通过日记记录下来。王杰同志牺牲后,《解放军报》曾对王杰日记进行过分类整理,并将其命名曰《一心为革命》,这部王杰日记犹同雷锋日记一样,曾经感动着中国,感动着一个时代。王杰日记的字里行间中洋溢着“一心为革命”的精神,处处闪烁着毛泽东思想的光辉。在王杰日记里,我们也看到了一个革命战士高大威武的形象,看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家国情怀!王杰的所言所语,王杰的所做所为,体现着党性教育与革命实践的思想光辉!王杰通过日记也真正记录下了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成长历程和高尚情操,这是一个英雄的永恒丰碑,它将与日月同寿,它将万古长青。
【世界大同文化传媒】由三木秉凤先生创建,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为遵循中央十九大精神,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并于2016年6月组建文化群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于2017年 2月组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并开展征文活动。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复兴,从文化复兴走向文化繁荣,从文化繁荣走向文化普世!承担起一代文人的责任!
自建队以来,不断地吸引全国各地有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包括新华网、搜狐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个媒体。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参与其中,让我们这支文化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让中华文化光耀四方。
三木秉凤先生微信号:www1836307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