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出格式的窠臼》《朋友》作者陈建平

一、走出格式的窠臼
翻阅《文学概论》的大学资料,结合自己的写作经验,对涉猎的领域,不妨浅评,与诸多文友切磋,求精进之法门。
01
诗的面孔永远是新的,沿着她诱惑的目光,可以寻觅到鲜花、青草的气息,感觉芬芳使你的心底发痒。诗高兴了就握起你的手,或如刀片轻轻划过你雪白的肌肤。诗孤独时就流浪哀号并且拒绝施舍。诗深不可及,只与一种东西绝缘。
02
散文属于自然,如水。你不必担心她的流向;如土地,她属于阳光和风。一枚黄叶悠悠落地,一个背影穿过一个平常的黄昏。你突然意识到什么,你的心蓦然一惊,此刻笔已握在你的手中。你的面前还有一面镜子。或笑或骂,临风而歌或呜咽呻吟,你属于你自己。你的灵魂盘旋于你的躯壳之外。真诚和丑陋,美与恶,赤裸如婴孩。你的幻觉是一朵红色罂粟。而语言仅仅是散文纷披的秀发,技巧如同散步。在一片草地上,你的存在即是散文的完美形象。
03
如果说散文与诗相思两地,那么散文诗是青鸟,是自由的蝶翅,是虹。是使者风遗落的种子,是枝上叶下之蓓蕾。是两手一握之间。她的真情与散文是姐妹,而语言与诗是兄弟。
04
诗人有座黄金的殿堂,从不留宿。诗人在榛莽中穿行,仰天长啸。诗人的精神不断分裂聚合,火花四溅。他的感情真切,语言坚硬。他像一只螳螂伏在绿色的草叶上。他是草莽中的一只红狐,是沼泽中的一株睡莲。诗人不断迁徙,他是生活的邻居,站在真理的门口。他的手背上白雪皑皑,手心里捏着爝火。你审视他的时候,他是一具空壳;你触摸他的时候,他是一块岩石。他的目光落处,鲜花盛开,他的笔触所及,银瓶迸裂。他是固执的男人,让你爱;她是美丽的女人,让你恨。狂风呼啸,你能听见诗人金属般的声音:“不自由,毋宁死!”。
历史的网眼太粗了,它捞起了一些肥胖的鱼虾,漏掉了岸边的草屑。史书太苍白了,它是一堆白骨,没有血肉。一个又一个朝代如平原上的走马,掩入时间的草莽,背影渐远。人们遗忘了许多,怀念着许多。有些人弃旧图新,翻天覆地。有些人兴灭继绝,克己复礼。鸣镝入鹄心,画鼓尽声喝,风吹翻了一面又一面旗帜,舞台依旧,人物翻新,英雄落败,竖子成名,生者皆是过客,死去尽成归人。
(2020.5.20)

二、朋友
每一个人生活中都有许多朋友相伴着,有些是有很深交情的,有些只是泛泛之交。有人说朋友就如大千世界中的人一样,分为三六九等(仅是一种分类没有贬义),不无道理。朋友有很多种,有工作上的,有生意上的,有酒友,牌友……总之,人是要有朋友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对世事的看透,在经历了一些事情以后,我发现,原来人生中能称为朋友的,真是少之又少;而能称得上真正的朋友的就更少了。在现代人的思想中,有的人认为朋友帮得上忙时是朋友,帮不了忙时就不是朋友,朋友只是一种相互利用。人生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我时常被“人情”越来越厚,“感情”越来越薄所困扰。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之后,我得出了这样道理:人不能没有朋友,但真正的朋友也许就那么一两个,或者两三个而已;或许你一生都寻觅不到一个真正的朋友。
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我认为,那个在你有了困难会帮助你的人,也是有了困难最想找你帮忙的人是朋友;在你最高兴的时候想到的那个人不一定是你最好的朋友,反而是你遇到挫折时想到的那一个,想对他(她)倾诉的那一个,才是你真正的朋友!真正的朋友间有一种默契,当你有一种感觉想表达出来而未出其言时,身边的朋友可能已恰到好处地讲出了你的所想,这种朋友,是朋友中的极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知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一生中,能有这样一个知己的朋友,乃人生一大幸事。
在我生活的各个不同时期得到过许多朋友们的帮助,有精神上的,也有物质上的;更多的则是在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和对世事认识。在一定意义上讲,除了自身努力之外,是他们的影响和帮助,改变了我人生发展的轨迹,使我拥有了今天的一切。朋友是财富,我为我拥有这些朋友而欣慰。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为客观、完整的描述我的朋友们,朋友篇中我从另外一个视角评价了他们当中每一个人,包括他们的优缺点。目的不是褒贬他们,而是鞭策和警示我自己,学彼所长,避彼所短;这是我今天写此篇的本义。
让我们好好珍惜身边的朋友,无论朋友是贫穷还是富有,是美丽还是丑陋,都要以诚心相待,因为在你落难时,真正能帮得上你的,还是你身边的朋友。
(2020.5.20)

作者:陈建平,靖远县东湾镇东湾村人。生于1965年10月。大学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靖远县县志受聘人员,靖远县地方民俗文化学会负责人。著《甘肃党史人物:欧化远》(已出版)、《靖远地方民俗丛书:谱序碑文祭文》(已出版)、《陇上人物:范振绪》(底稿),主编《农家书库:谱牒、碑文、祭文赏析》(兰大出版社),参编《再奏风雅:2005年中国文化年报》(兰大出版社出版)、《和畅:2007年中国社会年报》(已由兰大出版社出版)、《靖远史话》(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担任副编)、《靖远革命资料汇编》《德润文苑》等书籍。




中华诗歌联合会编辑部


(长按或扫二维码、欢迎加入中华诗歌联合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