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选栏目:百味清欢
我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内,看到学生趴在河南省课桌凳更新工程统一配发的课桌时,吃着面包、鸡蛋,喝着学生奶的时候,我的眼前便浮现出一棵硕大的泡桐树,我的耳际便回响着那阵阵的读书声。我刚入学时,是没有教室的。本村的数名孩子偎在老师的家里,带上自家的小板凳,天天去上学。教我的有个叫代玉贞的民办教师,至今身体健在。那时没有风扇,天气比较热的时候,我们便在她的带领下,把教室搬到村子后边那一片树林中去。树林里有椿树、槐树、苦楝树、杨树、榆树……,但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一棵巨大的泡桐树。这棵泡桐树很粗,两个大人合抱不住,看着他那粗壮的树干,心中便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它的枝干比其它树木的主干都粗大许多。锅盖似的泡桐叶一片紧挨一片,似半空中的一把硕大无比的绿伞,为我们遮阳挡雨。真的,若逢上小雨天气,我们从未搬迁过教室,从未离开过泡桐树下。一块木制的小黑板,挂在泡桐树一人来高的树身上。由于泡桐树身粗大,似一堵宽宽的墙壁,风儿起时,小黑板牢牢地贴在树身上,一点儿也不摇摆。我们整齐有序地坐在泡桐树下,学会了“1、2、3”……;学会了“a、o、e”……;学会了“吃水不忘挖井人”……那时,没有手机,没有电视机,只有收音机。老师讲课累了,想拓宽一下我们的课堂视野,想为我们的课堂注入一些现代科技的氛围,便把收音机端放在泡桐树脚下,通过“少儿频道”播放故事给我们听。我印象中记忆比较深的有王二小、刘胡兰、黄继光、邱少云的故事,还有鸡毛信的故事……,我从这些故事中汲取了精神食粮,他们激励着我在学习生涯中,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敢懈怠,从未懈怠。我们沉迷在课堂中,小闹钟便提醒我们休息。老师开心地一笑,我们笑得更开心。小闹钟的来源我不太清楚,在我们这些孩子们心灵中,它是那么新奇,它是那么至圣,它是那么神秘!那清脆的铃音至今回荡在我的记忆深处。闹钟为我们提供了准确的休息时间,到初中就读时,我央求家人花费巨资15元钱购买了与老师经常手提的一模一样的闹钟。一方面是对小学生活的怀恋;另一方面是对老师的仰慕;还有一个方面是为了掌握准确的学习时间。我们除了对老师手提的闹钟产生兴趣外,另外,对老师的蘸水笔、粉笔头也充满了浓烈的向往。现在,我们老师批阅作业使用的是红色水笔。水笔有一个优点:不锈头,不用蘸水,用完后重新装一支就行了。当时装笔芯的心情,不身为人师是永远也体会不到的。原先使用的蘸水笔很容易锈头、落水。墨水瓶不加盖,红水易蒸发。读小学期间,看到红色的钩子是喜悦的;看到艳红的阅号是亲切的;看到作业本上的“好”字心情是激动的。在泡桐树下学习的期间,老师经常把使用剩下的粉笔头分发给我们,人手有份,不分学习优差,不分平时表现好坏。代玉贞老师是比较了解我们的心理的。我们拿着粉笔头,胜似获得大奖,比考了一百分还要高兴。我们拿回家炫耀,我们在自家的院子中的地面上练习书写我们当天所学的汉字、算式。有时兴起,画一个人物,尽管画的人不人,鬼不鬼的,但那是出自我们自己的内心,那是我们的第一幅美术作品。一转眼,几十年过去。新农村未曾搬迁时,我不时地到我们的露天教室流连一番,去寻找当年学习生活的踪迹,去追思当年师生共同活动的一幕幕景象。新农村搬迁后,不要说那棵泡桐树,就是原先村庄的旧貌也荡然无存了。每次当我来到工作的校园,站在桂花树、垂槐、广玉兰等花木身旁时,我就想起了村庄后园那棵参天泡桐树,锅盖大的泡桐树叶一片紧挨着一片,遮天蔽日,坐在树荫下学习,酷夏不被日光照射;雨天,不被雨水淋湿书页。每当我脑海中映现出那棵泡桐树时,我的耳际便响起了那阵阵的读书声。
作者简介:
洪淮泉溢,原名代全义,男,汉族,1971年生,河南省新蔡县教师。新蔡县作家协会会员、驻马店市作家协会会员,发表小说散文数十篇、诗歌数十首、剧本多部。

纸刊暮雪第十四期征稿中(2020年07月出版),投稿方式:请将最能代表个人创作水平的微刊平台首发作品(新诗2~3首或诗词3~5首或散文等类1~2篇,直接黏贴于邮件正文,备注清晰作品的数量、题目加粗标识)、个人近照(需高清)、简介与详细通联方式投递至邮箱:479697088@qq.com(以此邮箱为主) / muxue_poetry@163.com(务需原创,文责自负,一经发现非微刊首发,则不再刊用)。
邮件主题请注明:《暮雪诗刊》与 投稿之栏目并及时添加编辑微信:lowe479697088以便于沟通、联系与进入选稿群交流,30天之内未见暮雪选稿微刊平台:暮雪诗刊与歌楼听雨 刊发,可另投他处;
诗刊所设栏目如下:
一 . 锐诗人(7~9名)
编委成员作品展示,可印刷作者近照
二 . 名家有约 (5~7名)
推介当今诗坛代表诗人的优秀作品,欢迎各位文朋诗友推荐、组稿
三 . 新诗紫陌(70~90名)
新体诗歌版块
四 . 古韵青花(50~70名)
古体诗词版块,要求符合诗词之格律要求,如使用新韵,请注明
五 . 百味清欢(3~5名)
散文、小说、杂文、诗评等(16开本,字数限于两个页码以内)
六 . 繁星天籁 ( 7~9名)
为鼓舞新人的创作热情,更好的进行文学传承,特开设此栏目。本栏目接受中(初中)、小学生来稿,体裁不限,投稿时请注明:学校、班级、作者姓名、指导老师姓名
七 . 同题:朝暮(10~20名)
以“朝暮”为题(文体均可,侧重诗歌)收稿邮箱:479697088@qq.com(邮件主题请备注:暮雪诗刊之同题:朝暮 投稿)。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既有“朝花夕拾”的美丽期许和回忆;也有直面“朝如青丝暮成雪”时的无力与沧桑……
八 . 诗歌英汉互译 (5~7名)
诗歌是属于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与艺术瑰宝,为表现在不同语言氛围下,诗歌艺术的差异性与统一性,展示别样的艺术美感。暮雪杂志特开设【诗歌英汉互译】栏目,由著名文学家、翻译家王磊与倪庆行老师主持,相关要求如下:
1.来稿诗歌要求:
(1)文笔优美、感情真挚,语句通顺、无生僻刁钻意象、无语法错误等,以方便“信、达、雅”等翻译原则为佳
(2)来稿诗歌数量:新诗代表作1首(20行以内),古风1~2首、英文诗歌1~2首
(3)所有来稿作品均需微刊平台首发
2.收稿邮箱:479697088@qq.com,邮件主题请注明:“诗歌英汉互译栏目投稿”,并附上简介、近照与详细通联,并务必及时添加主编微信:lowe479697088,以便于沟通联系
九 . 各大诗群、文学团体 作品展播(5~7个)
欢迎各大诗群、文学社的负责人组稿、荐稿
诗坛实力诗人推荐,彩色印刷作品与简介,并附作者高清近照(大版面宣传,需征订部分刊物支持出版。如需参加,请联系本刊主编)
书法、绘画&摄影作品欣赏(来稿作品图片需高清)
所有来稿作者的作品会依次先于纸刊选稿微信公众平台:暮雪诗刊 与 歌楼听雨 推送。以质取稿,入选与否,以编辑部每期杂志出刊前推送的目录为准,同时因版面有限,优秀的人气作品在同等创作水平下会优先刊用,入选均赠送样刊一份以供雅正(样刊免费,快递费自理)并颁发荣誉证书(制作费用自理),不认同者请勿来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