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原村,洛宁县人口第一大村。它的历史汉代有名,隋至今更是传承有序,元朝战争频繁,死伤无数,人口东迁西移,这里成了荒野山地。后有程姓、夏姓迁此,再有张、韦、罗、雷、刘诸姓迁来,至明中期已成大村,且分布为七寨、九沟、两胡同。


七寨
(一)莲花寨:又名程家寨。居大原村中,为程姓聚居地,资料显示,在汉代时称吴家坟。地下有汉墓,清代人打窑洞时出现有汉代陶器和绿釉罐;到元代(1338年)程姓迁入大原,于明宣德三年(1428年),程姓在此修筑寨墙和东寨门,成为大原第一寨,取名莲花寨。


(二)永和寨:又名韦家寨。是西大原张姓族人迁徙发展的聚居地。张姓迁此始祖张学吴,字善方。在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由山西夏县迁永邑大原,经数代发展,建了张氏祖祠。清顺治十年(1653年)族人修建了永和寨,后因瘟疫发生,族人四散逃命于栾川、卢氏、三门峡和永宁西部山区。

(三)聚宝寨:又名西圪垯寨。这里居住有程姓、雷姓,是清道光年间人口迁徙居住的两大姓。他三面临沟,一面依塬。聚宝寨建于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进出只有东面一个寨门,易守难攻。民国时期,土匪多次围攻,均无功而返。

(四)中和寨:又名东圪垯寨。这里居住着焦姓、李姓、和雷姓。焦姓来源於灵宝、李姓来源於丰李、雷姓来源於坡头。三姓于清顺治十五年共同修建了中和寨。中和寨也是三面临沟,一面靠塬,寨开东门,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古寨。

(五)天宝寨:又名南湾寨。这里居住有张姓、程姓、罗姓。张姓来源於德里张姓大门,罗姓迁来时称罗家圪垯。罗姓由山西迁至宜阳苏羊镇,再迁草庄头,又迁罗洼村,后迁大原罗家圪垯。清乾隆十年(1745年),天宝寨由张姓、程姓共修,寨门在西边。至今还有部分寨墙残存。


(六)仁和寨:又名雷寨,别名槐树院。这里是雷姓、刘姓人聚居地。资料显示,刘姓迁徙早于雷姓,但人口一直发展缓慢。雷姓由坡头迁此,人口发展较快。雷姓居坡头拜坡头神祉,住大原拜大原神祉,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仁和寨修建于民国二十一年(1933年),寨三面为崖,南面为塬,寨设南门。


(七)小寨:小寨原为韦周等下崖几户修建,解放后,土地革改分为韦恆春、韦恆心居住。位于下崖,两面为崖,两面筑寨墙,面积二亩左右,是一私家小寨。只有东北一条小路可入寨内,寨门狭小,防护严密,真道是一夫当关,万夫难入。至今小寨轮廓还存。

九沟:(住人的沟算,不住人的沟不算)

(一)兴隆沟、横梁沟均在韦寨村内,为韦姓迁徙聚居地。韦姓是金朝武德将军韦仪后裔,属西门。于明嘉靖初(1522年)由寨子迁徙居兴隆沟、横梁沟。兴隆沟面对洛河,南依象山,东西南北长400余米,两边住人,中间为路。风水先生说:北通洛河,南靠象山,乃龙凤之所。明清时期人才辈出,手工业以编织箥箩、筛子为生。居所三面绿竹环绕,南北之气,尽迂回于兴隆之中。
(二)王范沟:在南湾寨之南。过去有王姓、范姓在此居住,王姓开粉房、养猪;范姓开染房染布。解放初期还继续本行业,后迁回原籍浙江,但地名仍称王范沟。
(三)上沟:因地理位置在大原南,并且住户都居住在沟沿上,故称上沟。这里居住的多为程姓和夏姓,土地面积宽广,人均土地五、六亩。过去以粮食生产为主,现在以林果业、养殖业为主。道路全部硬化,直通住户,自来水送至各家,家家粮足果丰,人民币装满口袋,吃香喝辣,天天看戏,幸福生活美满又富裕。

(四)灰沟:为韦姓人家聚居地。与赵村镇五里庙、上陈宋为南北邻,土地面积宽阔。这里居民思想超前,乘改革东风开始进城做生意,开饭店,赚得盆满钵溢。都在城里买房,现在有车有房又有钱,忙天回来收粮三五天,夏季庄稼一种又进城。吃住消费样样好,生活胜过活神仙。

(五)截沟:为雷姓人家聚居地。他东邻德里、南靠上西沟、东北与坡头相近、位置处大原东南。属地广人少的自然村,人均耕地十余亩,它北面有一条大沟名盛水沟。
传说:截沟有一对狐狸已经成精,经常扮老翁、老婆到截沟要饭,他不伤害人,但一到晚上这里的鸡却无声息的不见了。后来人们在狐狸洞外发现有鸡毛。现今截沟通了水泥路,养的牛羊及种植的水果都换成了家电产品,手中的零花钱都成了整千整万的银行卡。城里人有的他们有,城里人没有的他们也有。

(六)寨沟:地处莲花寨西,清代以贫穷人、无业逃荒人落脚地,所住居民均为杂姓。有冯、杜、马、牛等姓,过去以打短工养家糊口。解放后下户分得了土地,以农业为生。现在居民从事各种生意,生活美满幸福。

(七)里沟:所处位置在莲花寨、聚宝寨、中和寨、仁和寨之间,几个寨之内。住户以窑洞为主,是本村比较穷的人居住所。他们以担盐卖盐、打短工、出苦力为生,以雷姓、程姓为多。现在这里已是人去窑空,各家做生意、学手艺、打工、学技术。住着楼房开着汽车,生活无忧儿孙满堂。妇女广场上跳舞,男人们居家看电视,见证祖国七十年的巨大变化·····.。

(八)双龙沟:又名麻子坡。因它东边有盛水沟,西边有张铁沟,两沟长年溪水不断,似两条长龙,喷出水流,故名“双龙沟”。住户以雷姓为主。历史上这里以竹编为生,他们以编竹席、织囤、编帽衬、编竹帽子、生活富足。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手工业编织已退出了市场。他们组织了建筑队、安装队、水电修理、长年活动在城市里,得到的名字叫城市“农民工”,城市的建设者。
两胡同
(一)西胡同:位于莲花寨、仁和寨两寨西边。这里是程姓始迁祖程子勉最早的聚居地,有古槐一棵。传说:是子勉亲栽。在元末子勉由护驾庄到永宁任教谕(1338年)后,选中大原居住下来。程姓从此逐渐发展壮大,后代迁兴华舟形川,即程家岭;陕州会兴镇;周口汝南县等地。这里有明永乐二十年建的程姓祖祠,现存祖祠为乾隆年重修。
(二)东胡同:在仁和寨下莲花寨东,这里最早为程子勉书童夏尹居住地,后建集市称夏家街。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因灾害,夏姓迁上西沟、上沟、东王村、张村和下峪镇茅草凹杨圪垯。后东胡同由杨姓居住,称杨家胡同。民国时期,东胡同由外迁人居住,现有雷、程、张、黄、王、赵、余、韦、李、周、等姓居住。但他们团结紧密,共商家事,亲密无间。
当然大原村也还有几个小自然村。他们是:西崖脑、下崖、小湾等,在此不再赘述。
大原村有五个村组成。他们是:程寨、雷寨、韦寨、南地、上沟。39个村民组,2000余户,两万多口人,耕地4276亩。南靠象山,北临洛河,与县城隔河相望。宜故公路、安虎公路横贯村北,交通四通八达,洛河大桥连接城乡。这里虽不属于城区范围,但很多地方可与洛宁县城相篦美。

作者简介:程卫东,男,1947年生,洛宁县大原村人,县政府烟办原副主任,2008年退休,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学研究会会员,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顾问,洛阳市姓氏研究会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