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屈吴山上
作者/杨进荣

仰圣屈吴山,是我多年的心愿。然因种种原因,数次经过,都未驻足。近日,陈君数次提议,有去屈吴山之愿,得闲,约吴君和唐君一同前往。
车沿黄河南滨河路而行,河涌浊浪,堤拂垂柳,两岸平畴沃野,农人插秧锄草,初夏的黄河两岸,似一幅北国田园图,美丽的呈现在车窗前。
途中,高铁跨黄河大桥的工程正在火热建设中,墩如塔林,由东向西,鳞次栉比,吊机挖机,钢筋工人,一派繁忙。
上黄河引条斜坡,经金三角,过平川,到二百户村,便望见了久慕圣明的屈吴山。
屈吴山的称谓,因原有屈、吴二姓人家住其山下,耕牧为生,人们顺便称之。
屈吴山主峰两千八百多米,西护靖远,东挡海原,南吞会宁,北扼漠蛮。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属祁连山东延余脉。著名的靖远兵变起义就在此山打响。
村道分岔处,有现造当地石料山门一座,行五公里左右,V型山口,水泥铸桥,桥上有塔,入桥下,依沟而上,路面全部硬化,有两洞车可穿过,洞上都有塔楼修建。山北尽庙宇,祖师殿,三清宫,白马殿,显神殿…~…依山势而建。传说屈吴山是白马都督在西北的总歇店,所以屈吴山,历史上香客如云,香火十分兴旺。
依次观瞻,心有疼憾,古建筑因历史原因,皆被毁坏,金身塑像都是后为。传统神圣的地方,因与钢筋水泥混合,多少有些令人遗憾!
吴君提议爬山,欣然同意,登临南山,苍莽和敝阔尽收眼底。群山如文武大臣,尽朝屈吾山亦步亦趋地走来,高湾原开阔平坦,铺展在屈吴山的南面。青烟岚靄,沙田万顷,浩瀚壮扩。北向透逸龙长,形之此地,突起有势,山石耸立,草甸形的植被,可用一个"翠"字叹赞。古时山泉清流,白杨老输,称其灵地,应实至名归。
墩趟山巅,抱天接云,清风爽人。可追千古之幽思,能思古今之圣贤,亦能敛心偷得片刻闲。或可什么都不想,让失重的心在天然的自然风光中得以放松舒缓。
下山,转赏了原白银市政协主席塬上人张廷魁先生的题言,高财庭先生的碑记,王少默先生的遗刻。
问路,巧遇土高同乡在山场续香,寒暄,引其住地,与詹道士相见,谈了很多,从天地人神,福报机缘,往去今生。现实未来……傍晚,道士苦心挽留,待遇会长轿夫相见,恭请白马爷安排他本人心愿。然因有事,不得不辞行!
下山,正值黄昏,火红的夕阳,涂满屈吴山周身。吉光霞瑞,有获而归。
夜半,爬至案上,思忖再三,总感此行有逐多的感叹:
屈吴山是道教名山,绿化问题需和弘道一样重视。与兴隆山铁木山相比,高杆林木稀蔬,就象屈吴山的柳林书院,无"书”的气息,不能不说是一件撼事。
屈吴山是一座灵山。歇足参与,都是对先贤圣得的一种敬仰,更是护佑中华文明几千年经久不衰的养份佐料,识道未悟道,拜佛不识惮,与宗教的本质相差甚远。听香客叙说,事不脱和,为更换庙"官”轿夫,闹争的不可开交………这让我十分纳蒙:佛道场不是名利场,争什么?抢什么?笃信,则什么都不应计较;真诚,则能获得灵性。心不清净,还谈信神佛,这不是痴人做梦是什么?
灵山需有虔诚无二的人去守护,这样才合天理,是正道。即天地人三才聚合,人鬼神三命相处,自然而然,方不负万古之英名。
如若修寺院建道冠拜神佛,为悦人眼球,贪图功利,这让神佛情何以堪?怎令信众心悦诚服?是不是一部分聪明的的糊弄了一群迷枉的老实人?
勿需悔言,这多年,文化宗教诸领域以利字当头,造成了人们信仰的错乱,幸则国家已意识到了这一点,习近平同志倡导的当代宗教观,无疑是一场时雨,拨乱反正,正本清源,还宗教以圣洁,引宗教以戒贪正心,实应点赞拥护。
屈吴山是一座有文化低蕴的宝山。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雅士,登临此山,揽胜仰仙,兴起之余,挥毫泼墨,方史县志,题跋刻雕,诗词歌赋,不计其数。屈吴山已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体,这也和宗教文化相关功能紧密契合。热爱宗教,但不迷信宗教。言谈有忌,修平常心。活一个阳光快乐的人,应是俗人修持的目的。而非垮大其辞地盲目,装模做样地随流。做个好人,自然心正身安魂梦稳也。
以诚心游屈吴山,不想煊染,只想静感。因为大师级的文字太多,我的秃笔写不出巨篇弘言。掏心写几句感悟,算是还屈吴山一游的心愿!

作者简介:杨进荣,会宁县刘家寨子乡人。本科学历。中学时代起在巜中学语文报》《诗歌报》《散文林》巜诗人》《驼铃》巜白银晚报》《白银文艺》等报刊发表小说诗歌散文游记多篇。现供职央企,从事文字工作。




中华诗歌联合会编辑部


(长按或扫二维码、欢迎加入中华诗歌联合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