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儒将李秀成》
搜集整理☆赵锡洪
总 编☆北极星
主 编☆刘茂元
太平天国的诸将领中,文才最好的是忠王李秀成了,他被史学家们称为一代儒将。
太平军的后期,王与王争斗,互相残杀,天王洪秀全昏庸,信用奸佞,任人唯亲,致使人心涣散。天京受长期被清兵围困。1860年10月,忠王李秀成率数十万太平军在天京城外雨花台畔,向围城的湘军发起了猛攻。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血战64天,也未能解天京之围,李秀成只得率部退居苏州。
月明之夜,他与其他众将泛舟于虎丘之下,引杯觅句,西望天京,不胜叹息,忧郁之状,溢于形色。有人劝他自立为王,李秀成却断然拒绝,为抒发胸中之志,泼墨挥毫写下了两首七律诗。其一云:
举觞对客且挥毫,
逐鹿中原亦自豪。
湖上明月青箬笠,
帐中霜冷赫连刀。
英雄自古披肝胆,
志士何尝惜羽毛。
我欲乘风归去也,
卿云横亘斗牛高。
此诗通俗易懂,抒发了诗人胸中那股义薄云天的英雄气概。其二云:
鼙鼓轩轩动未休,
关心楚尾与吴头。
岂知剑气升腾后,
犹是胡尘扰攘秋。
万里江山多筑垒,
百年身世独登楼。
匹夫自有兴亡贵,
肯把功名付水流。
诗中的楚尾吴头,指江苏,安微,浙江等战场,胡尘当然是指满清王朝了,这首诗抒发自己未能推翻清朝统治的无奈,而又下了决心。读来大气磅礴,令人一唱三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