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连社,网名瀛洲居士。《诗词吾爱》会员。《江山文学》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沧州市作协会员。都市头条编辑。

(十年磨砺,原创首发)
(爻辞)初六:履霜,坚冰至。
【注释】(1)履霜:履——脚踩、脚踏;本意为a,鞋,如“西装革~、削足适~等;b,践踩,走过,如“~历(个人的经历、记载履历的文件);c,登位,实行,开始担任职务等意思;霜——霜雪,或寓意咎吝。
(2)坚冰至:坚冰—坚硬的冰、有一定厚度的冰;至—到、到了,意味形成了很厚的冰。
【译文】初六:当你踩到薄霜的时候,就意味着坚硬且有一定厚度的冰即将形成了。
《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注释】(1)阴始凝也:阴气开始凝聚。
(2)驯致其道:驯xùn a 顺从,使顺从,如“~化、~兽、桀骛不~”;b善良,温顺,如“~良、~和、~谨、~熟”;此句中同于“顺”;
致 a送给,给予,如“~仕(退休)、~辞、~电、~力、~哀、~命”等;b 招引,使达到,如“~病、~使、以~、专心~志”等;此句中有“发展、推进、达到”意;
其——可理解为代词“它、它的”;
道——自然规律。
【译文】《象传》说:踩到薄霜,预示即将形成厚冰,阴气开始凝聚。按照自然规律发展下去,厚冰就达到了(或离冬天不远了)。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注释】(1)直、方、大:直a不弯曲,如“~线、~角、~径、~立、~截了当”等; b ,把弯曲的伸开,如“~起腰来”;c,正直;
方——方正、端正;基本字义有,a, 四个角都是90度直角的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方形的立体,如“正~形、长~形”; b,数学上指某数自乘的积,如“~根、平~、开~“; c,人的品行端正,如“~正、~直”; d ,一边或一面,~向,如“~面”; e,地区、地方;
大——基本字义a, dà,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如“~厅、~政、~气候、夜郎自~、~腹便便”等;b,dài,如“~夫”;C,tài,古通“太”;此语言环境中为“广阔“之意。
(2)不习:不习惯、不熟悉、或不被理解等。
【译文】六二:正直、端正、广阔(是大地的特征);(具有大地胸怀的人)即使前往不熟悉的地方,也没有什么不利。
《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注释】(1)六二之动:之——结构助词;动——动态,六二爻象所表示的动态和物象。
(2)直以方也:以——在此表转折,相当于“而且、并且”;也——表语气;正直并且端正(方正)。
(3)地道光也:地道——大地的道德;光也——广大啊,也——表语气。
【译文】《象传》说:六二所表示的爻象,是正直且端正的。即使前往不熟悉的地方,也不会有什么不利,因为地德广大(厚德载物)啊!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注释】(1)含章:含——包含、隐含、含有;章——文章、纹章、华章、才华;含章——有才华含而不露的意思。
(2)可贞:可——可以、可心、如意、称心;贞——贞兆、占卜;可贞——意味六三爻是称心如意的卜问或贞兆。
(3)或从王事:或——如果;从——服从、从事、参与等意;王事,王——君王、君主、国王、帝王;事——事务、大事、国事。
(4)无成有终:无成——没有成功或成就(战功战绩等);有终——有终了、结局、结果等,意味结局是美好的。 【译文】六三:怀才不露,可算得如意之兆。如果参与国家大事(作战等),尽管没有战绩(或成就),但也会有好的结局。
《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注释】(1)以时发也:以时——因时、根据时机、把握时机;发——发挥、发动、发展;也——表语气。
(2)知光大也:知——懂得、明白,也可读为“智”,蕴含才智和智慧之意;光大——除广大之意外,还具有大显身手之意;也——表语气。
【译文】《象传》说:怀才不露是说要把握时机再发挥。参与国家大事,也必然能够发挥聪明才智。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注释】(1)括囊:括——包括、收束、扎紧;囊——布袋、口袋;意味谨言慎行。
(2)无咎无誉:无咎——没有过错,没有灾祸;无誉——没有赞誉、荣誉。
【译文】六四:扎紧口袋(意味不说也不动),可以免灾,但也得不到赞誉。
《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注释】(1)慎不害也:小心谨慎才不会有灾祸。
【译文】《象传》说:扎紧口袋(意味不说也不动),可以免遭灾祸,说明小心谨慎才不会有灾祸。
六五:黄裳,元吉。
【注释】(1)黄裳:黄色的衣裳,寓意吉祥尊贵,从周朝始,特别是上层社会,均把黄色衣物奉为尊贵之物或高贵的象征,以致数千年以来,黄色衣物成为皇帝之家专崇,当然也倍受世人拜崇。
【译文】六五:黄色衣物,最为吉祥。
《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注释】(1)文在中也:文——文章、文饰、装饰,在此表示内在的美德;在中——在其中,内在之意;也——表示语气。
【译文】《象传》说:黄色的衣裳吉祥,是因为它代表了人的内在美德。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注释】(1)玄黄:a,天地、天地之色;b,物色;c,代指五帝之中的中央之帝等;在此表示血流之状。
【译文】上六:二龙于野外征战,血流遍野。
用六:利永贞。
【注释】(1)用六:这是《坤卦》特有的爻题,用——通用之意;六——代表阴爻;意思是说全卦通用阴爻。与《乾卦》“用九”意义相对。
(2)利永贞:有利于永久的贞兆(或卜问),“天长地久”嘛。
【译文】用六:有利于永久的占问。
《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注释】(1)以大终也:以——因此、因此说;大终——大,全、极;终,终了、终结;意味到了极点就会全部终结,阴极则转阳。
【译文】《象传》说:全部用六的爻辞是有利于永久的贞兆(占卜),因此说阴盛到了极点就将终结(向反面转化)。 阴柔之美,无可厚非,但也不是无限极。常理之中,物极必反。所以《象传》意在警醒人们,要学会辩证的看问题,学会把控时空。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
【注释】(1)后得主而有常:后得主——从字面上讲是后来得遇明主意,其实是多重意义。a,乾道早于坤道,先有乾(天)而后有坤(地);b,坤道运行变化,后于乾道运行变化,而且是顺承乾道规则和规律;c,坤道依附乾道,似乎有主仆之分(情分);所以谓之“后得主”。而有常——而,表转折;有常,有常规、有规律。
(2)含万物而化光:含万物——包含、包容万物;而——表转折;化光——从字面讲,可谓化作光辉意,但“化”字有生化、化育之意,“光”有广大、光大之意。包容和化育万物的美德不断发扬光大。
(3)坤道其顺乎:坤道——大地之道德,与天配合生化万物;其——结构助词;顺乎——柔顺啊。
(4)承天而时行:承天——顺承天道、根据天道、按照天道;而——表转折;时——天时、天势、天道规则、规律;行——运行、变化等。遵循天道的规律和规则而变化。
【译文】《文言》说:大地的本性是非常柔顺的,但行动起来却也刚强有力,形态宁静,道德方正,虽然比天道形成的晚,却也遵循常规,而且包容万物的美德不断光大。地道确实柔顺啊!因为它是按照天道规律而变化的。
在圣人所讲的“三才”之中,地德的完美之处,是顺天应人,博济万物。但也并不是说没有原则,缺乏刚健。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
【注释】(1)必有余庆:必有——一定有、必然招致、必定带来;余庆——多余、很多的吉庆、吉祥;必定会有吉祥。
(2)必有余殃:余殃——很多灾祸或祸殃;必然会遭殃。
(3)其所由来渐矣:其所qísuǒ 一个合适的或指定的位置、现象、结局、结果等,分开理解,“其”表示“它、它的”,指代那些现象等,“所”表示处所、结局等;“由来”a事情发生的原因;b历来,自始以来,从发生到目前;“渐矣”渐渐地、慢慢地、逐渐地;“矣”为语气助词。意味那些结果不是一朝一夕所造成的,是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
(4)弑:与“杀”同义。
(5)故:缘故、原因。
(6)由辩之不早辩也:由——理由、原因、由来等;辩——辨别、分辨、观察、洞察等;之——结构助词;不早辩也——“不”不要、没有;“早辩”及早辨别;“也”语气助词;意味造成这种结果是因为没有及早分辨出是非曲直、吉祥祸福。
【译文】积德行善的人家,必然会有吉祥;反之,为非作歹的人家,必定会招致灾祸。臣子杀其君,儿子杀其父,,这些结果和原因都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而是日积月累逐渐形成和爆发的。关键是没有及早洞察到是非祸福。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日积月累,报应有时。防微杜渐,有病早医。勿以小善而不为,勿以小恶而为之。
(针对初六和六二爻辞):
《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
【注释】(1)盖言顺也:盖——大概;言——说、说的;顺——顺从、温顺、遵循等意;也——语气助词。意味大概是事物发展必然遵循的规律吧。
(2)直其正也:直——正直、正直的表现和作为;其——在此指代那些正直的品德和表现;正——方正、正直,与“直”大同小异;也——表语气。意味爻辞中所说的“直”,其实是内心品德所表现出来的正直。
(3)方其义也:方——方正、方圆、得体、正确等意;“其”与前句中“其”字同义;义——道义、大义;也——语气助词;意味“方”是道义的表现,是那些行为规范所应遵循和体现的。
(4)敬以直内:敬——可敬、尊敬;以——因为、是因为;直内——“直”用如动词,有矫正、修正意;内——内心、思想、内心世界意;意味君子可敬,是因为他们能够自觉矫正内心的偏差,谨言慎行多为君子特点,言行之前一般都做了充分反复地权衡、取舍、更正。
(5)义以方外:义——道义;以——因为、是因为;方——用如动词,方正、规范意;外——外表、外在表现,代指言行;意味称其道义,是因为君子能够自觉规范言行。
(6)敬义立而德不孤:敬义立——可敬的道义确立,而——转折连词;德不孤——道德不孤立;意味道义的确立,会使高尚的道德广泛传播而不再孤立。
(7)则不疑其所行也:则——转折连词,相当于“就、那么”等;不疑——不怀疑、不被怀疑;其所行——他所有的行为;也——语气助词。意味品行端正的君子,其所有行为(不管干什么)都毋庸置疑。
【译文】《周易-坤卦》初六爻辞说“履霜,坚冰至。”大概是事物发展必然遵循的规律。所谓“直”是指内心品德的正直,所谓“方”是指行为规范必须遵守的道义。君子最值得尊敬的是不但能够谨言慎行,而且能够自觉矫正思想上的偏差,用道义的标准和原则来纠正错误的言行,从而确立了道义并使高尚的道德不再孤立。这就印证了六二爻辞所说的“直、方、大,不习,无不利”。那么,君子具备了以上品质,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毋庸置疑。 生活中有一种常见现象,不义之人偶有义举,人们怎们也不愿意相信;义德之人偶有不善,人们也会谅解。这是什么原因?这就是一以贯之的原因,堪称君子者,能够长期不懈的自我修养、自我规范;所谓小人者,放荡不羁,从不考虑因果和他人感受;长此以往,印象深刻,难以磨灭。中国史有“举孝廉”的传统,孝廉者,无不君子。当代评楷模、树标兵等也是在发扬君子风范啊!不疑君子所行,这就是一种观念,一种被人们广泛认可的观念。假君子除外。
(针对六三):
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注释】(1)阴虽有美,含之:阴——阴柔、坤之柔美,此处代指臣子;虽有美——虽然具有美德(才能等);含之——但是深藏不露,含忍之意,“之”在此为助词,如果理解为代词亦可,即指代美德,翻译時不必译出。
(2)以从王事:以——用以、以此;从——从事、辅佐;王事——君主的事、国家的事。
(3)弗敢成也:弗——相当“不”;成——居功自傲意;也——表语气;句意为不敢(不会)居功自傲。
(4)地道无成而代有终:意为地道表面上似乎没有成就(从不居功自傲,承天道而行事嘛),但却能够在时序的更替中,在天道的制约下,始终如一的生化万物(似乎是替天行道)。其实,大地的成就是无与伦比的,人类的多数建树和成果,均以大地为依托,多数矿藏,均为大地所包容。可以说,没有大地的承载,则将一事无成。没有大地,人何存焉!
【译文】阴柔的臣下,虽有美德和才能,但宜含蓄隐忍,并以自己的才能尽力辅佐君主,绝不居功自傲啊。这就是所谓的为地之道、为妻之道、为臣之道啊。地道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尽管不能脱离天道独自运行,但始终能够尽心尽力的把国家事业做好,且不居功自傲啊。(待续)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