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整理书籍,一张小卡片从一本书里掉落地上,一个借阅卡。泛黄的钢笔字迹模糊不清的记录着一本又一本书的登记印记。儿时的一张借阅卡还保存在这里,感到惊喜。时节里,因为多次搬家,又数次整理书籍,书柜,曾经儿时好多喜欢的小人书都在屡次搬家过程中丢失了。为此,还埋怨过家人,自己好长时间懊恼也感觉特别的可惜。曾经因为一本小人书的丢失而懊恼,这或许在旁人眼睛里有一些矫情或者是不可理喻的事情,而对于爱书的的人来说,她不仅仅承载着一个人的童年回忆,还有书里书外记录着光影里点点滴滴的故事。
此刻,看到借阅卡也不由自主的夹杂着一丝丝莫名其妙的忧伤难过的思绪,曾经是父亲给我办的第一张借阅卡,而今,父亲永远远离我而去,曾经温暖的家,善良宽厚的父母,流逝的岁月,都如往昔,如昨日。今天,借阅卡的保存不是无意之举,其实是刻意为之。不知道有几个朋友儿时如同我一样,有意无意中喜欢保存一些岁月痕迹的物品,一个铅笔盒,一张张彩色的糖纸,漂亮的纽扣,有邮戳的贺卡,夹在书里的或红,或黄,或绿的一片片树叶,那时候的孩子们,没有今天的手机,电脑和互联网,所以,珍惜和保存的都是一份最珍贵的记忆和欢喜……
直到今天一直保留着喜欢收藏的嗜好,书籍,报纸占据了家里很大的位置,朋友们经常笑我不懂得“断舍离”。
其实,岁月的流逝,时光是懂得放下和舍弃的,不回眸,决然义无反顾的从容沉寂前行……而我们能记住昨天的,除了回忆,就是这些刻下了那一尺一寸光阴落下的痕迹,如同此刻这一个图书借阅证,一瞬间让回忆回到儿时,曾经读书的痕迹也在一瞬间忆起……
记得儿时踮起脚尖把一张父亲花了五毛钱给我办的一个借书卡,递给了一个眼睛细长,鼻子上有一个黑痣,梳着两根大辫子的姐姐手里,很少微笑的她每一次填写完借阅卡,都把书重重的给我放在图书馆的水泥台子上。
拿在手里的书,经常是一本本封面模糊也缺边角的,有时候也会有用牛皮纸包着,封面用毛笔小楷工整的写着书名,不知道是借阅者的爱惜,还是图书馆那位姐姐的用心不得而知。但是,几乎拿到手的书边角都会卷起来,这些所谓的大字书还经常有水墨污渍。最有意思的是,每一本书它们都张着大大的嘴巴笑着,露着一个个大大缝隙的大牙,咋按都按不下来,这样实在影响我的一张张翻页。所以,每一次我拿到书,都会回家费劲的一张一张捋直边角,然后拿一个枕头和垫子把书压在热热的炕头上,我经常还坐着上面。因为此,没少挨母亲的责骂,因为母亲从不允许孩子们坐在枕头上的,说这样是没教养的样子。但是,父母养育了我们姊妹六个孩子,辛苦忙碌的父母终究还是无暇顾及每一个孩子的细枝末节,如我这个老疙瘩闺女,经常躲开他们的视线,随心所欲的寻找我的快乐。就这样,开了花的书我就一直用这个方法驯服它,而且这个办法还特别管用,也屡试不爽。记得《杨家将》、《聊斋志异》、《红楼梦》、《一千零一夜》、《基督山伯爵》,它们都无一例外的曾经都在热热的炕头上闭上了它们大笑的“嘴巴”……
日子在如梭中行走。如今,看到朋友和自己书柜里,一位位在华丽的柜子里静怡安家,亦抿着嘴角立在柜中央的矜持书姑娘,看她们舒适安心的骄傲,就不禁想起我那个热热的炕头上、垫子下,那桀骜不驯依然不在意有污渍的外面衣裳,自顾自开花大笑的她们,还有我每一次用武力压制屈服亦委屈的她们。如果书有灵,会不会记恨于我?不得而知。只是,他们给予了我过往思绪里那么多的跌宕起伏,精彩绝伦,姹紫嫣红,回味无穷,山水人文的或悲或喜的一个个故事和无限的漫思遐想。这些丝丝缕缕填补着我之后生命中的点滴缝隙,慰藉着年轮里的春花秋实,风雨序曲,这些,是要永远永远感激的。
而我也记住了抱着开了花的大字书,在雨里撒欢地向巷子里边那一扇黄色木门上有两个铜环环的家里跑去……
今天,我每每拿到新书,不禁莞尔一笑,也一瞬间忆起。经常和姑娘说,一本书什么时候有了缝隙才会是读过的书。如果读到裂开嘴巴她和你笑了,那就是书儿和你的菩提树开花了。此时,一定是彼此的修为,也亦是你们从陌生到彼此相熟相惜也相知了。如此,才会有灵魂的碰撞和激荡起心绪波澜起伏的涟漪;才会有一股清流涌入心扉的舒朗和欢絮;才会有思想的深邃高远和澄明清宁的谦卑;亦有了淡泊宁静和融化渗透的质朴真诚。就这样保持孤立质朴善良的自持,如这时再读光影,那就是味道又不一样了,在烟火的尘埃里咀嚼会更有趣味的。每一次说到开花的书,或许是自己无数次的磨叨而不自知。让烦我而又喜欢调侃的姑娘总会跟上一句“知道,知道,下来这个书就应该去你的大热炕头上捂一捂了!不过,今天您前提是先去找姥姥曾经的那个热热的大炕头去……”
母亲的热炕头和记忆里的图书馆,那个梳着大辫子,不苟言笑的图书管理员姐姐都在时光里越来越远了,岁月会模糊了很多印记,岁月也会镌刻许多回忆……
曾经的书,因为无数人,无数次的阅读,便有了生命最初的萌动,她们在改变着别人,也把自己变成了开了花的果实。他们露着纯粹的微笑,让久远的,亘古深邃的思想,清澈舒朗的寓意,温暖着,安抚着,温润着,滋养着,安放着,渗透着在那个季节里爱书的人们,一切都缓慢而真实,在一片清凉的境地里,留给自己天地,也传递着慷慨和欢喜。
晨曦,午后,太阳落下的袅袅炊烟下,院落里一根根淡紫色的牵牛花攀延一直向上。屋子里,热热的土炕上,猫咪伸着懒腰紧紧挨着翻阅书本的她,一本本厚厚实实的大书小书陪伴着扎着牛角辫子还系着红绸带的女娃娃,书里一字一句,一句一字,一行一页,一页一章,稀稀疏疏,素素簌簌,随着时光慈悲地在女娃的岁月里轻轻落下……
记得读《红楼梦》的时候,一个下午下起了很大的雨,雨下的很急,雷声也大,读到第五回中是秦可卿带贾宝玉到一上房睡午觉。门上贴着一副《燃藜图》,还有一副对联,就是那句今天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一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宝玉看后就不肯进去了。这时候外面的雨越下越大,以至于我不在看书了,就爬在窗台上看雨了。
窗户外面的大雨,滴在院落一瞬间在地面上升起一个个白色的小船,歪歪扭扭,摇摇晃晃的一个一个小帆船很快又一个个簇拥拥挤在一起,排着队又急匆匆的流向院落里低洼下向日葵花花下面的泥土里。瞅着这个大雨中的情景既有意思,也挺有趣的,也是在那天那个景象里我不知不觉就默念也背下了这副对联,儿时也不懂这两句话的深意,少年不识愁滋味,只是一味地欢喜。以致于在今天,遇见喜欢的词语,还要反复咀嚼默念直到记住。儿时的读书习惯,多年对文字有一份言不由衷的亲切感,喜欢那些谦卑而沉静的声音,敬佩那些孤立而坚定的写作者,喜欢他们只靠内心的热望与自身的能量支撑起自己的文字。因为喜欢,儿时的许多场景都会记忆犹深。碧如,每一次拿起《红楼梦》,那个雨中的情形,那副对联都会一瞬间忆起。
不知,这也是不是冥冥中光影的眷顾。即使一路遇冰有雨,心境依然不改变纯粹和热忱。或许即使岁月未必宽宏,但人心需要慈悲。儿时那个开了花的书籍咧着上扬的嘴巴悄然之间送给我和她遇见的回馈。克氏说,“只有纯真的心灵可以看见真理。
这么多年,最深刻的成长,如果说除了静气,是知道了永远不忘记播撒善良的种子,让灵魂在书里书外得以滋养。读书,读世界,让每一天保持正念与觉知,或许能让人保持原始坚韧,柔顺、清新、纯真的就是认真生活,感受身边人人性的力量和光辉。又或者,当生命面临生死考验时,爱与希望无疑是最后的救赎,也令生命得到了尊贵。大雨过后可见彩虹,泥泞过后是坦途,即便世事变迁,难题不断,我们依旧心怀勇气,不失坚韧和爱的辽阔;即便万物荒凉,时光汹涌。我们始终心有百花,不失明媚……
身边所有的存在与消失,都有未知,是我们所无法探测的因缘。不管怎样,都应该谢谢一切,以此觉知你内心的平静与清欢。很多时候,一些记忆,有可能是我们言语无法表达。它让我们有所敬畏,如有缝隙链接每一本开花的书籍,是这些生命中的记忆,会让我们对走远的记忆有所牵念与怜惜。岁月给予我们这样的缘分,仿佛是上一世留下的缺口。遇见,只为彼此得到欢喜和安慰。
曾经微笑着开花的书籍,给予生命中不仅仅是对美的散播、对岁月的爱惜,还有让我们感知对一朵花的尊重、一顿饭的感恩、一本书的恩赐、一次帮助别人的欢喜……安然的传播善美与温热,如同邂逅满月与秋雨。
读书,让我们在高处相遇。岁月,依旧还要善良沉寂,人在低处,抬头就会看见花开微雨……

郭振萍,康保供电公司党建部副主任,县政协委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华北电力报特约通讯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名人名企文学院院士。张家口市作家协会理事、康保县文联常务副主席、张家口市女子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三清女子文学会会员、《长城文艺》特约作家。在省、市级媒体发表散文、通讯、报告文学等作品800余篇。《不变的承诺》《深爱无痕》《草原上,蓝色的海》《难忘康巴诺尔情》《积之微善,成就大德—责任央企在行动》《又是一年腊月》等获得省内外有奖征文一、二、三等奖。代表作有《冬日情怀》《从容与淡定》《雅舍谈吃——饺子》等。

本期责任编辑:王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