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的上午同学国利打来电话说是从市里回来了,想约我一起去测鱼玩,同行的还有马强两口子。由于疫情的缘故,好长时间也没有见到几位同学了,便欣然应允。开着车,四十多里的路程不一会就到了孙家峪村口,接上国利便踏上了前往测鱼的行程。
一路上沿着既熟悉又陌生的路,思绪万千。熟悉,是因为这条路曾经在秀林中队工作的时候经常走;陌生,是因为每次踏上这条路都有不同的感觉。 最早走这条路,还是在自己高中的时候陪着彦军回家,第一次走进大山的深处,虽然自己的家乡也是大山,可是只有这次才感觉到山不只是大青石山,还有红褐色的山。两旁的山挤压过来,红褐色的山,蓝色的天空,路旁浓密的绿树,还有潺潺流动的甘淘河,真的被震撼了,居然还有这么美丽的地方。穿越柿庄隧道的时候,才感觉到当初人们为了走出大山,费尽了多少的努力。当时在隧道的洞壁上还有钢钎打过一点点的痕迹,也有烟熏火燎的印记。经过多少年的努力,才终于修造了一段峭壁公路,这条路承载了几辈人走出大山的心愿!
一路上,任由暮春初夏的风从车窗吹进来,风中夹杂着几许青青的草香,和国利谈论着高中三年的生活,回忆着过去,这是多么惬意的时刻啊!
时间很快,不一会儿就到了测鱼。经朋友介绍,我们有幸能到上水库去。俗话说得好“不到上水库,等于没到张河湾”。从水库大门到上水库,还得三十多里的行程,汽车在九曲十八弯的水泥路攀缘而上。想当初那些为修建水库而设立的建设工地沿路皆是,如今只剩下这红褐色的山石了。终于到达上水库了。几个孩子惊奇地呐喊起来——哇!好大的水库啊!
水泥浇筑的一个大水坑,直径怎么也得五六百米。这是多么巨大的一个工程,先得把整座山挖成这样,然后再用水泥浇筑起来。一汪碧波被圈起来,灰的围墙,绿的水,如若从空中望下来绝对是一颗美丽的翡翠戒指。
登上上水库旁边的二层小木亭,极目远眺,张河湾大坝一览眼底。青山绵绵,围绕着一泓绿潭。清风徐来,阵阵清脆的鸟啼声,你唱我和飘荡与这山顶之上,组成了一曲和谐的交响乐。望着这高山出平湖,龙峡荡碧波的"北方三峡"胜景,置身于此,顿生"不是江南胜似江南"之感。禁不住想起一句诗来:
十里清风,扁舟对坐屏山远;
三重涟漪,偃月孤吟镜水新。
有一段山脉探入湖中,像一条绿色巨龙探入湖中饮水一般。远处,山峦叠嶂,沟谷纵横,时近中午更有被蒸发起来的雾气缭绕与这山峦之间,更是让人感慨这人间仙境。
坐于亭中,虽是中午,却是清风自来。瞰高山平湖,临山顶清风,如若此时再薄酒一壶,与众友同乐,把盏约风,岂不美哉!
环瞰这张河湾美景,不禁荡然,可盛景再好也终须别,留恋不舍地开车离开。孩子们游兴甚浓,又开车趋往河滩。一下车,孩子们便撒欢儿地跑向河滩了。河滩里,卵石密布,大的有牛一般大,其它的如西瓜般大小的比比皆是,更不消说那些鹅蛋般的,大概是这么大的居多,所以得了“鹅卵石”的雅称吧!水浅的地方,细流淙淙穿梭与卵石之间,孩子们兴奋地在卵石上蹦来蹦去。水深的地方,听得水声潺潺,再加上孩子们雀跃的声音,仿佛又把自己带回到了童年的回忆。几个孩子自小在市里生长,难得与这山水,与这大自然接触,欢呼的声音在这群山中回荡。
一番玩耍之后,这几个孩子终于想起来要吃午饭。感谢海龙和秀美夫妻的盛情款待,居然还弄了一条新鲜的草鱼,吧咋着这张河湾水库鱼,鲜美中透着些许嫩嫩的味道,真的是人间美味儿啊!
饭后,恋恋不舍地告别海龙和秀美,由于时间仓促,没有机会再去锦山游玩。真的羡慕生于斯,长于斯的测鱼人,如此山水,真的是人生极致啊!
别了,测鱼!
别了,张河湾!
别了,张河湾上水库!
别了,张河湾的山山水水!
下一次,我还会再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