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罗爷爷讲起了他过去非凡的经历,一八四零年,就是道光二十年,这是每个中国人永远都忘不了的年份, 鸦片战争开始了。一八四二年七月二十一日,英国侵略者发动了扬子江战役,直逼镇江和南京。这天,父亲向家里人吩咐:“外面官军在和洋鬼子打仗,家里人都不要出去。”
爷爷讲:“我那时已经十四岁了,是大人了。我从后门溜出去,看到炮台那边在战斗,巨大的轰响不断地传来。我毫不犹豫,头也不回地奔向焦山炮台。英国人有八十多艘军舰开入了长江,在圃山和焦山炮台遭到守军英勇地抵抗和沉重地打击。我一溜烟地跑上焦山炮台,转着找事做。士兵们谁也顾不上我,我就帮着擦炮弹。那大炮发出震天动地的巨响,震得人什么也听不见。看到炮台的炮弹打完了,英国鬼子开始向炮台进攻。人们先是用枪打,然后是刀拼,杀了不少洋鬼子,可英国人上来五千多人,那炮台连民工才不到两千人,而且一大部分还是徒手,就是除了大炮,手无寸铁。我没有刀枪,只能拿石头远远地去砸那洋鬼子。敌人第一次的冲锋被打下去了,英国人的炮舰又开始第二轮的炮击,终于寡不敌众,炮台失守了。在洋鬼子炮轰的时候,我被一个老兵保护在身下,可那个保护我的老兵,被炮弹炸去了上半身,当时我也被炸昏了。在血泊里整整昏迷了三天。”
当黎厚泽爬出来的时候,正在下着雨,他看到漫山遍野都是发臭的尸体,守卫焦山的近两千多人全部战死了。他小小的心灵被这残酷的场面震颤着,跌跌撞撞地向城里走去,在城外的山坡上, 那个大胡子的副都统海龄率领的青州兵和蒙族八旗兵,在奋力抵抗中也全部牺牲了,指挥官海龄自焚殉国。大雨不停地下着,那哗哗的雨声像为死去的战士们哭泣。黎厚泽的两个耳朵被大炮震得一直在嗡嗡响,人也摇晃着,他似乎不时的听到大炮的隆隆声,看到眼前匍匐在地的人们又站起来冲向前去。
爷爷说:“ 我在海岭自焚的山坡上,看到一把腰刀直直地插在地上,雨水顺着刀柄向下流着,就好像那把刀在流泪。那堆没有烧净的骨灰还在风雨中飘荡,那些不屈的忠魂,还在守望着城市,看护着那些的父老乡亲。”
抬起头看到城里黑烟滚滚,黎厚泽想起了家里的父母和姐妹们。他连滚带爬地翻过了破损的城墙向家里跑去,镇江城里满目疮夷,像那炮台一样,到处都是死人,大部分的房屋都被毁了。这个南京的防御之口,虽然军民奋勇作战,殊死抵抗,还是被英国人占领了。“洋鬼子向城里开炮呀,炸死了多少人那,惨极啦。”一个老奶奶在瓦砾堆里刨东西,回头对小厚泽说。
爷爷声音低沉:“我进了城几乎不认识这个地方了,没有一栋完整的房子,也没有一条完整的街道。英国鬼子向城里炮击,我们家住的地方整个那一片变成了废墟。无论怎么找,几十间房子没有了,百十口家人不见了,从此,我没有了家。”
扬州有个远房姑姑,无家可归的黎厚泽投奔扬州去了。他从此寡言少语,可那报仇的意志却越来越强烈。终于,他开始行动了。长江边上出现了一个幽灵,他不时的会把军舰上的士兵杀死一两个。有一次黎厚泽被抓住了,英国人拷打了一天,可还是被他逃掉了。洋鬼子向官府要人,黎厚泽被追得到处躲避,他下定决心:“我要带兵,要成为将军,要带着军队去打洋鬼子。”
十七岁那年,黎厚泽参加会考,同时中了文武两个状元,“我要当将军。”这个强烈的愿望,使他选择了从军之路。可是,黎厚泽因为没有孝敬银子,那兵部的老爷们,硬是把他这个钦点的七品把总外放到福建,从一个九品外委的把总做起来。也是黎厚泽文武兼优,尤其是作战。长官们给他的评价是:“打仗勇敢,指挥有方,小胜不断。”他呀,到哪里都是鹤立鸡群。很快就升到了千总,后来又封为从六品的卫千总。打这以后,黎厚泽就在各省调来调去,每一次换地方,还就升一次职,十年后他已经跑遍全国各地,成了从四品的宣抚使。一八五九年,黎厚泽调往天津,这回在天津和英国佬可是实实在在的打了一仗。
就在前几年,太平天国给大清朝闹内乱的当头,英国趁机联合法国开始了掠夺中国的英法联军之役。一八五六年,英国借口广东水师在广州黄埔捕捉“亚罗”号上的海盗,派兵进攻广州。法国也借口法籍神甫马赖在广西桂林被杀,亦出兵入侵。英法组成联军,很快就攻陷了广州。一八五八年四月,英、法、俄、美四国公使率兵舰陆续来到天津大沽口外,分别照会清政府,要求六日内指派全权大臣谈判。
咸丰帝派直隶总督谭廷襄为钦差大臣,前往大沽交涉。英、法根本没有谈判的诚意,一八五八年五月二十日英法联军炮轰大沽炮台,各炮台的清军奋起还击,与敌鏖战。这个总督谭廷襄毫无斗志,士兵们还在战斗他倒弃守逃走了。由于炮台设施陈陋,再加上孤立无援,大沽失陷了。这英法联军就进了天津,扬言要攻打北京。在英法侵略者威逼恫吓下,大清朝廷签订了《天津条约》。其实英、法政府远不满足从《天津条约》攫取的种种特权,所以他们蓄意利用换约之机再次挑起战争。
大沽口一带的防务,自一八五八年英、法舰队撤走后,朝廷即命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负责。
爷爷一讲起这个僧格林沁,那话语就带出他无限的崇敬:“我的统帅,是蒙古英雄成吉思汗的弟弟哈撒尔的二十六代孙,蒙古博尔济吉特氏。他是道光皇帝姐姐的过继儿子﹐ 嘉庆十六年出生在科尔沁草原上。性格坚强,对人忠诚是他最好的品质。”
僧格林沁从小就是个穷孩子,一直为富人放牧。十二岁时他的父亲去世,僧格林沁被过继给索特纳·木多布斋郡王做嗣子,这一下可从根本上改变了他的命运。僧格林沁被送到昌图老城的文昌宫读书。一八二五年,小小的僧格林沁承袭了科尔沁左翼后旗的扎萨克郡王头衔。这年十二月,十四岁的他奉命御前行走进入宫廷,被赏戴三眼花翎。道光皇帝特别喜欢他,是在朝廷武将里最得皇帝信任的人。道光三十年,密云县剿匪大获全胜,道光皇帝嘉奖僧格林沁清除匪患之功,赏四团正龙补服并准予穿用。道光皇帝驾崩时,僧格林沁已成为顾命大臣之一。咸丰三年受命督办京城巡防,此时,太平天国派兵北伐。僧格林沁统领健锐营、外火器营、两翼前锋营、八旗护军营、巡扑五营及察哈尔等官兵,并带领哲里木、卓索图、昭乌达蒙古诸王劲旅出京御敌。九月,设防紫荆关。十月,在天津南王庆坨与太平天国的北伐军开战。北伐军损失惨重,退到连镇一带。咸丰帝龙颜大喜,赐僧格林沁“博多罗巴图鲁”称号,就是勇士的意思。
《天津条约》签订,僧格林沁向咸丰帝奏请数次,坚决要求撤回谈判代表,主张调用全国之兵员,倾全国之粮食,整顿军队,把外国侵略者赶出去。但因主和派占上风,他的意见未被采纳,一八五九年咸丰帝命僧格林沁至天津督办大沽口和京东防务。
爷爷对这段历史记得特别清楚,那每一天发生的事情,都像昨天一样历历在目:“僧格林沁王爷吸取了第一次大沽口战役失败的教训,积极筹建大沽海口和双港的防御工事,他整肃军队,做好了反击洋人的各项准备。我被调来在直隶提督史荣椿的麾下,指挥一千人的炮兵。大沽炮台在一年前就让英法联军给捣毁了,这次干脆重建。僧格林沁王爷下决心,要把炮台修得结结实实。他要在这里好好的教训一下洋鬼子。这个威风凛凛的统帅,在我看来那就是一尊门神。王爷虽然严厉,可他清廉,勤勉,尤其是作战,总是身先士卒。他骂手下的将官毫不留情面,可对待士兵却异常亲切。我崇敬他,因为这是个忠君爱国的好将军!在军中,无论爱他的还是恨他的人,对他的评价都是一样的。我记得,僧格林沁王爷每天都来这炮台上,从和泥到石料挨着个地检查,他经常操着浓重的蒙古口音喊,谁要是偷工减料,当心扒了你们的皮!”
《天津条约》批准书互换期到了,英、法、美三国公使对清政府在上海换约的要求嗤之以鼻, 英法新任驻华公使普鲁士、布尔布隆率领所谓换约舰队从上海沿水路北上。黎厚泽用望远镜看到,舰队由一艘巡洋舰和数十只炮艇和其他舰只组成,共二十一艘,官兵按舰只所配,应有两千余人。六月二十日,舰队行至天津大沽口时,对中国军队的设防毫不理睬,大沽口打出旗语,劝阻和警告他们,不要明目张胆地闯入大沽口。 清政府要求在北塘登陆换约也被拒绝,洋人执意要自己选择登陆地点,而不遵从僧格林沁的命令。提督史荣椿对黎厚泽说:“洋人自认为作为战胜者,所有的傲慢理由都是有道理的,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这样做蔑视了中国士兵们的勇气,换来得是自己的惨败。”洋人们蛮横地坚持要经白河入天津,然后进京换约,并要求清政府限期撤除白河防御。
爷爷讲:“炮战是一八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开始的,当时英海军司令贺布亲自率领军舰从拦江沙开往天津,在受到阻拦后,下午三点钟,傲慢的贺布下令英法联军炮轰大沽炮台以示警告。其实,我们大沽炮台早就等着他们呢。僧王爷提前就布置好了,‘只要洋人挑衅,就坚决回击。’当时我在大沽炮台的右侧,看着提督史荣椿的令旗,只要他一挥手,就下令开炮。英国巡洋舰上的大炮,威力真是大得不得了,连发了三响,没击中炮台。 当时我的士兵们看着英国大炮炸的弹坑,一个个地议论着,‘我们的大炮什么时候,也能有这样的威力呀。’看见史荣椿的令旗甩下来,我马上下令开炮。这时我们所有的大炮,都带着仇恨,把炮弹射向了英法舰队。英国人想都没想到,这个蒙古王爷还真干哪!这几天,我们就没闲着,各个炮位根据敌舰的位置,都画好了图,标高和弹道线也算得清清楚楚。 我对手下的标营士兵们强调,咱们的炮不及人家的好,就要打一发是一发,最好不要落空。那士兵们的士气真象是···,对,就象那干柴上的火苗一样,越来越高!” “轰隆隆···,轰隆隆···,炮台的大炮一排排地响起来,当时就有几艘船被击中,大家高兴得跳起来。可紧接着,英军的舰炮就响了,这回他可是瞄了个准,把炮台的护墙炸塌了一半。‘别管它,继续打。’我站在护墙上,用望远镜看着,调整大炮的角度。几声炮响,有个人跳起来把我拉下护墙,紧跟着用身体挡护在我上面,当时我正要发火,扭头看到敌舰的大炮把我站过的地方夷为了平地。刚才的一排炮弹,还打坏了环形炮位的三门大炮的炮身。士兵们不顾一切地抬着准备好的新炮,重新架好又投入战斗。就在刚才,提督史荣椿被敌人的大炮击中阵亡了。我这才想起有人救了自己,回头看时,已经不见人影了。提督战死,副将龙汝元站出来指挥,这时天已全黑,敌舰利用夜色向炮台运动,我们的绳索上的响铃响了起来,我和士兵们讲,敌人靠近了我们更好打。我永远不会忘记龙副将指挥若定的样子,他喊道,僧王爷要大家一鼓作气打赢这场战斗,各营不要泄气。僧王爷巡视着战场,站到刚才提督阵亡的地方,谁劝也不走,他在那里喊着,他打不死我,那我就要报这个仇!”
“在一开始的战斗中,英法舰队就有好几艘船被我们击中,也可以说,他们被打懵了。很快,他们调整了布局,小炮艇找地方掩蔽起来,然后再反攻,还特别注意消灭我们的指挥军官。虽然是在夜里,双方的炮战还是激烈得很,你就看那火红的炮口吧,不断地吐出火焰,然后就是巨大的响声。一会儿有人向我报告,说龙副将也阵亡了。我直接就站到指挥台上,下达着开炮的指令。我的脑子里不断的想起了十七年前,镇江焦山炮台的炮战,那雨水顺着那把插在地上的指挥刀淅淅下流的情景。报仇,报仇!战斗整整进行了一夜 ,虽然看不到敌舰的情况,可我从敌人反击渐渐地减少中感到,这次洋人被打败了。”说到这里,爷爷看着大家,似乎想起了重要的事情。
作者简介 :赫连佳新,笔名秋叶。是中国北方有影响的作家和诗人。他在文学作品中曾以佳新、小成、赫连、秋叶署名。赫连佳新是中共党员,满族,共和国同龄人。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生于东北,成长于内蒙古,曾经在经济领域工作多年。他作品主要以文学著作和诗词为两个方向。文学作品突出的有超长篇历史小说《关东秋叶》(已出版一、二、三部,四、五尚在创作之中。整个小说为五部,四百五十万字。) 赫连佳新先生的文学作品坚持对历史的尊重,突出爱国主义,着眼于普通人的真善美,在文学作品中注重对科学知识的传播。他的小说涵盖三个阶段,即历史、现在和未来。《关东秋叶》(1887年-1939年),是一部超长篇历史小说,是描写东北人民,在“九一八”以后,自发组织的“义勇军”,进行抗日的故事。《叶赫食府》是表现现代社会普通老百姓的故事,小说努力表现中国老百姓,那些社会底层小人物生活中的遭遇,和他们内心的纯真善良的品质。而三十万字的小说《翡翠公主》,是作者进行的新的尝试,介乎于历史和现在的穿越爱情故事。赫连佳新先生近期开始构思《科幻奇案系列小说》,现在已经由中国文联出版社,重点推出了《电脑骑士》、《幽灵球队》两本小说集,而后面更加精彩的《贝湖魅影》和其他的故事也在创作中……。这个奇案系列,是描写世界科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离奇案件,以及社会对向未来发展,产生一些令人担忧科技事件的科幻小说。在文学创作的另一个方向,他以秋叶署名的诗词,已经深入人心。近几年诗人的诗作已经多达几千首,他的诗歌细腻优美朗朗上口,为很多的诗友所爱。诗人秋叶(赫连佳新)特别对古词偏爱,他的百花词是很多诗友的最爱,诗句优美,不拘泥于格式。而他的散文诗则偏于叙事,把对祖国、家乡、人民的热爱,表达得淋漓至尽。《关东秋叶》一二三部,经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制作,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广播小说形式,广播小说已经在中央电台《作家栏目》播出,在各省的广播电台和新媒体都已经和正在播出,反响极为热烈。